杭州人這幾天有點郁悶。
郁悶的原因是:剛剛發(fā)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fā)展規(guī)劃》里,上海是唯一的“超大城市”,南京是唯一的“特大城市”,而杭州卻只是“大城市”。
對于上海的超大城市名號,沒人會有意見。但同樣是發(fā)達省份的省會,憑什么南京就是特大城市?
杭州人難免會覺得沒面子、不公平,仿佛低人一等。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規(guī)劃。
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核心,涉及江浙滬皖三省一市的大部分地區(qū)。國土面積 21.17 萬平方公里,2014 年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12.67 萬億元,總人口 1.5 億人,分別約占全國的 2.2%、18.5%、11.0%。
長三角城市群陣容十分強大,包括26座地級以上城市。
如果算上縣級市,則一共有 1 座超大城市、1 座特大城市、13 座大城市、9 座中等城市和 42 座小城市。
點擊圖片可放大
好了。杭州人的問題又來了——憑什么杭州只是那十三分之一的大城市?
杭州人的質(zhì)疑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底氣的。他們可以自豪地拿出GDP來一比高下。
2015年,杭州市的GDP首次突破1萬億大關,達到10053.6億元,成為中國大陸第十個GDP過億的城市。而南京去年的GDP為9720.77億元,雖然緊隨杭州排在第11位,但畢竟不如杭州。
點擊圖片可放大
不過,如果以GDP來算,蘇州比杭州還要冤。
蘇州去年的GDP總量為14504.07億元,比杭州、南京都多了一大截。它在全國城市GDP榜單中名列第7,位于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以及天津、重慶兩座直轄市之后。
看來比GDP行不通,如果非要這樣算,江蘇都不用派出省會南京,直接派出“小弟”蘇州都可以把杭州“秒掉”。
DT君只好又幫杭州朋友動了一把歪腦筋:既然是比“大”,那就干脆比誰的地盤大吧。
作為浙江面積最大的城市,杭州以超過1.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碾壓了只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南京。而且不僅碾壓了南京,杭州還碾壓了同樣只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上海,以及長三角GDP第二高的蘇州。
點擊圖片可放大
可惜杭州再次空歡喜一場。
江蘇面積最大的城市鹽城以微弱的領先在面積上超過了杭州。如果要以面積論英雄,南京還是不用自己出手,只要派出手下的小弟鹽城就可以搞定杭州。更令杭州接受不了的可能是,鹽城的GDP都沒有進入長三角城市TOP10。
其實,以面積論大小是挺可笑的(盡管我們還是會為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領土自豪)。并且對于城市來說,更有指征意義的不是整體的市域面積,而是建成區(qū)面積等指標。
說完經(jīng)濟和面積,我們再來看看人口。
其實《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fā)展規(guī)劃》中,就是以人口劃分城市規(guī)模的。
在2014年之前,中國并沒有超大城市的概念,最大的城市也就被稱為特大城市;而且當時特大城市的達標標準只有100萬人口。
2014年11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調(diào)整城市規(guī)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用人口數(shù)量將城市劃分為五種: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具體標準見上圖)。
這次的長三角規(guī)劃中,南京因為人口超過500萬而稱為特大城市,杭州和蘇州、合肥人口達到300萬以上,被劃入1型大城市。
說到這里杭州人肯定又有疑問了:杭州怎么可能沒有500萬人口?
杭州的人口確實遠遠超過500萬,而實際上長三角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至少有12座(2014年數(shù)據(jù))。那么為什么這些城市里只有南京是特大城市呢?
官方劃分城市規(guī)模所用的人口指標為:城區(qū)常住人口。官方對城區(qū)的定義是:
城區(qū)是在市轄區(qū)和不設區(qū)的市,區(qū)、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qū)域和其他區(qū)域。
按照DT君的大致理解,首先縣和縣級市的人口首先是不算城區(qū)的。
杭州雖然面積大,但下轄了兩個縣和兩個縣級市,除去這些,杭州的面積才4876平方公里,人口為712萬。蘇州雖然常住人口超過千萬,但很多是在其下轄的昆山、太倉等縣級市。
南京則不同,南京只有市轄區(qū),最后的兩個縣高淳和溧水也在2013年被撤銷。所以南京的822萬人,是實實在在的市轄區(qū)常住人口。
此外,按照DT君對官方城市規(guī)模劃分標準的理解,農(nóng)業(yè)人口肯定是被排除在城區(qū)人口之外,城市化程度不高的鄉(xiāng)鎮(zhèn)也應該被排除在外。
雖然杭州和蘇州的市轄區(qū)常住人口也超過了500萬,但是去除上述人口后,就可能達不到500萬的標準了。
是不是有點繞?DT君的意識就是:南京除了沒有“縣”,它的城鎮(zhèn)化率也是蘇杭難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