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仝,宋江在鄆城縣衙工作時的同僚、好友。晁蓋等劫取生辰綱事發,他曾放走晁蓋;宋江殺了閻婆惜,他曾上下打點,幫宋江逃脫;雷橫殺了白秀英,他私放雷橫。
放走雷橫之后,朱仝被連累,被發配到滄州。滄州知府詢問朱仝被發配的緣由后,清楚其中的隱秘,因此重用他。滄州知府的兒子很喜歡朱仝,嚷嚷著讓朱仝抱。朱仝與小衙內有緣,從此成為“保姆”,每日與小衙內上街閑耍。
晁蓋、宋江感念朱仝當年的恩情,想拉他入伙。可是,山賊不是什么好勾當,朱仝不會輕易上梁山。為報當年的恩情,也為了壯大梁山泊,晁蓋、宋江派吳用、雷橫、李逵去滄州找雷橫,適當的時候逼他上山。
慘案,這是《水滸傳》中最大的一起慘案。滄州知府與梁山好漢無冤無仇,他的兒子慘遭被殺。就算滄州知府是貪官且得罪了梁山好漢,可他的兒子是無辜的。梁山好漢竟殘忍到如此程度,對一個小孩子下手。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小衙內因梁山好漢逼朱仝上山而死。朱仝恨,恨吳用、雷橫、李逵,最恨的是李逵,他殺人不眨眼。
李逵殺人不眨眼不假,可他不會無緣無故去殺人,之所以殺了小衙內,一定有人指使。會是誰呢?吳用還是宋江?柴進、吳用、李逵曾向朱仝解釋過此事,誰的話是真的呢?我們來看他們三人如何說。
柴進:
原著道:“近間有個愛友,和足下亦是舊交,目今見在梁山泊做頭領,名喚及時雨宋公明,寫一封密書,令吳學究、雷橫、黑旋風俱在敝莊安歇,禮請足下上山,同聚大義。因見足下推阻不從,故意教李逵殺害了小衙內,先絕了足下歸路,只得上山坐把交椅。”
柴進的話很模糊,但能看出是誰。宋江是讓吳用等人禮請朱仝,吳用等人殺了小衙內。很顯然,指使殺人的最有可能是吳用,只有他才有那樣的智謀,雷橫和李逵都是莽夫。
吳用:
原著道:“只見吳用、雷橫從側首閣子里出來,望著朱仝便拜,說道:兄長,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將令分付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曉。”
吳用不想擔這個罵名,把責任推給了宋江,但他沒有明說,只是說“宋公明哥哥將令分付如此”。如此?殺小衙內,還是用其他方法把朱仝逼上絕路呢?兩個意思都有,一語雙關。吳用也沒辦法,他是下屬,怎敢抹黑上司呢。可他又不想背黑鍋,因此說了模棱兩可的話。
原著道:“朱仝對眾人說道:若要我上山時,你只殺了黑旋風,與我出了這口氣,我便罷。李逵聽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鳥!晁、宋二位哥哥將令,干我屁事!”
李逵耿直,他知道殺了小衙內不光彩,可他不想背黑鍋,他說晁蓋和宋江的主意。但是,他最忠于宋江,不會把黑鍋扣到宋江頭上,即便宋江主使,他也要替他開脫。為此,李逵把晁蓋拉了進來。這有點“此處無銀三百兩”的意思,晁蓋只被提起過一次,很顯然是李逵故意把黑鍋扣給晁蓋的。李逵自認為這樣說,便能替宋江開脫。但他錯了,越是如此,越能說明宋江是主謀。從李逵的話來看,宋江嫌疑最大。
綜合分析柴進、吳用、李逵的話,可以看出,指使殺小衙內的兇手是宋江。
柴進、李逵二人與宋江關系最為密切,柴進欣賞宋江,李逵忠于宋江,他們二人都會刻意幫宋江掩蓋。因此,柴進從側面將責任推給了吳用;李逵為了替宋江開脫,把晁蓋拉了進來。二人的欲蓋彌彰,讓宋江浮出水面,他是幕后主使。至于吳用,他只是這件事的執行者,話從他口中說出,但主意卻是宋江的。
要想證明是宋江,還需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宋江怎樣知道朱仝混得不錯,還知道朱仝得到知府的信任成了“保姆”。大家想想戴宗就好了,神行太保日行八百里,而朱仝成為“保姆”的時間半月有余。半個月的時間,戴宗從梁山泊到滄州一個來回綽綽有余,而吳用、雷橫、李逵早就到了滄州,只是一直沒有出手,這點柴進提到過,說他們三人在自己莊上安歇。
由此可知,宋江很可能對朱仝做了兩手準備,一是讓吳用等人伺機陷害朱仝,讓他犯下大錯;二是沒辦法讓朱仝犯錯的情況下,可殺小衙內,斷了他的退路。
宋江自己對此事有無交待?有。柴進叔叔柴皇城被欺負,李逵殺死殷天賜后回到梁山泊,朱仝發怒,宋江說道:“前者殺了小衙內,不干李逵之事,卻是軍師吳學究因請兄長不肯上山,一時定的計策。今日既到山寨,便休記心,只顧同心協助,共興大義,休教外人恥笑。”
宋江把責任推給了吳用,他必須要推。他要保持有仁有德的形象,這樣才能更好的統領眾好漢。否則上梁不正下梁歪,梁山好漢永遠是山賊。
殺小衙內,《水滸傳》中最大的慘案上演。此事殺人不多,但性質最為惡劣。狠毒的“黑三郎”,最后被毒死也是活該,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