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加坡旅游可以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其菜式不但有三大民族的中式、馬來式、印度式菜肴,還有法國、意大利、英國等歐洲菜,可說是美食者的樂園。
亞洲菜式
在新加坡這個多民族社會里,文化的多樣性明顯地表現在它各式地道的馬來菜、印度菜中,在這里你幾乎可以吃到你所能想到整個東南亞的特色菜肴。
推薦去處:牛車水美食街、老巴剎、籠芽、紐頓小販中心、加東,以及東海岸一帶的海鮮中心。
推薦菜式:黑胡椒螃蟹、雞肉沙爹、咖哩魚頭、汽鍋、印度Rojak等。
中華美食
除了當地土生華人的娘惹美食之外,傳統的粵菜則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中國菜,它以清淡及推陳出新聞名于世,而川菜也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
推薦去處:香殿(廣州菜)、明江四川菜館(四川菜)、長江上海飯店(上海菜)、松園(北京菜)等。
推薦美食:叻沙、米果汁、海南雞飯、福建蝦面、釀豆腐等。
此外,如果您想嘗盡天下美食,那么一定不能錯過新加坡美食節和世界名廚會。每年四月舉辦的美食節(Food Festival)并不僅僅吸引新加坡人,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游人也會乘此機會品嘗風味獨特的新加坡美食。屆時,您既能享受到國際風味的烹飪,也能享受到當地的佳肴。特別推銷活動、展覽會和提供精美菜肴的旅游機會是這個活動的最大特色。匯聚東西方一流烹飪技術的這個節日,將持續一個月左右。
時間:3月28日至4月30日
地點:全島
小貼士:
1、新加坡的消費不便宜,如果想省一點的朋友不妨去Food Court或Food Centre用餐。
2、新加坡的快餐店都需要吃完飯后自己收拾盤子,吃完就走的人會被當地人鄙視,因為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特色菜
咖哩魚頭 Curry Fishhead

咖哩魚頭是最具新加坡風味的美食代表之一,是另一道本土自創的佳肴。先由本地的印度人開創,煮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肴,并自創不同的式樣,咖哩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這道印度風味洋溢的佳肴,通常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雕魚頭為主,用濃稠的咖哩醬汁燜煮魚頭,一般配白飯吃。鮮嫩的魚頭加上香辣的咖哩湯,香味濃郁、辛辣夠勁!
菜頭粿 Fried Carrot Cake

當地俗稱的“菜頭粿”其實就是炒蘿葡糕。蔡頭粿將處理過的白蘿葡加以蒜與蛋醬,以適中的火候煎炒至金黃色,即是美味可口的炒蘿葡糕,含有蘿葡素,非常有營養。菜頭粿有黑與白兩種,兩者都各具美味和風味,令人難以抉擇。所謂“黑菜頭粿”即是加了黑甜醬翻炒,咸中帶甜,入口即化;若要品嚐原味,那就選擇“白菜頭粿”吧,外脆內軟,香味撲鼻,同樣令人愛不釋口!
羅喏 Rojak

馬來語“Rojak”乃大雜燴的意思。在東南亞各地都可以找到各種因配料不同而風味不一的羅喏。“新加坡版本”的羅惹,主要配料包括蘿葡、黃瓜、豆芽、油條、花生、鳳梨等豐富材料,并拌以獨特風味的蝦醬與碎花生,十分清爽可口。
辣椒螃蟹 Chilli Crab

喜歡海鮮與辛辣口味的饕客,肯定不會錯過新加坡最著名的辣椒螃蟹和黑胡椒螃蟹!辛紅濃稠的蕃茄辣椒汁淋在新鮮螃蟹上,光看就覺得可口,讓人忍不住馬上持鰲大嚼。辛甜醬汁和蟹的多汁鮮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嚐,馬上領會了在味蕾間停留不去的鮮甜辣勁!一般也配以傳統面包或中式煎饅頭,沾著醬汁食用,不僅吃巧,還能吃飽。
黑胡椒螃蟹 Black Pepper Crab

集中式的醬油、黑胡椒、小辣椒與牛油於一體,才造就出了這種另類“沖鼻”的辛辣薰香來。黑胡椒香料滲人肉里,不僅蟹肉寶納濃純甘甜的醬汁,連殼外也熏染上一股微焦辛嗆的黑胡椒香味。吃黑胡椒螃蟹,不但能飽嚐肥腴多汁的蟹肉,也會被黑胡椒的辛辣刺得呼呼直喘,感官享受是絕對立體的。
肉骨茶 Bak Kut Teh

“肉骨茶”,可能很多人會誤以為是一種茶品名稱,其實,此“茶”非彼“茶”。它是一道享譽南洋的排骨藥材湯。那為何此湯會稱為“茶”呢?其名稱由來有幾種說法:
其一,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因不適應溼熱的氣候,不少人患上了風濕病。人們天天煮藥,卻因忌諱而將藥稱為“茶”。有一次,有個華工偶然將豬骨掉入了“茶罐”,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卻十分香濃,別具風味。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演化,就成為當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其二,早期華人到南洋大部分是三輪車夫或在碼頭區做苦力。當時的中醫師把閩南及潮汕一帶的飲茶加以改良,用當地出產的胡椒加上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等配置成肉骨茶包,讓他們在早餐時燉煮排骨食用以增加體力。後來因為此湯太美味,廣受歡迎而流傳開來。
其三,當地人在品嚐此湯時喜歡喝上一杯功夫茶去油膩,因此該湯就名為“肉骨茶”。
無論名稱由來如何,時至今日,肉骨茶已發展成著名的新加坡美食,是當地華人最具特色的早餐。除了以新鮮排骨熬湯,還當然少不了上乘藥材,如當歸、黨參、甘草、枸杞子、白胡椒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才能使藥材的味道滲入排骨中。肉骨茶具生血、旺血、補氣的功效,可謂男女皆宜的補品。肉骨茶-香料及中藥藥材的風味洋溢,肉質細嫩;吃的時候再配一點甜醬油和辣椒,細嚼慢嚥,加上一碗白米飯,更襯托肉骨茶的濃醇滋味。再沏上一壺好茶,即使是在炎炎夏日,吃得滿頭大汗仍然大呼過癮。
沙爹 Satay

有人說,沒吃過沙爹就等於沒去過東南亞。也有人說,到新加坡沒吃沙爹,就是白去了。沙爹是具南洋風味的烤肉串,別看它模樣和中國的烤肉串差不多,味道卻大不相同。
沙爹是傳統馬來美食,腌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後,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沾著一層厚厚的沙爹醬一起入口。沙爹醬由花生醬、椰醬、幼蝦等調制而成,香醇無比,吃了肯定令人眷戀不已。享用一串串沙爹的同時,再配以椰葉或班蘭葉包裹的傳統馬來米飯、小黃瓜及洋蔥等,入口的沙爹味道更加分明。
印度拉茶 Teh Tarik

吃印度拉餅還要配印度拉茶,喝起來可是比泡沫奶茶還要香濃可口。夠味!印度拉茶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利用兩個杯子把茶“拉”來“拉”去,拉得高高的以制造出泡沫。之所以要“拉”茶,乃因為他們相信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煉乳於茶中,從而帶出奶茶濃郁的茶香。印度拉茶有一種很獨特的濃醇香味,好喝的無法形容!
印度拉餅 Roti Prata

新加坡著名的印度拉餅,不僅是印度同胞早餐的首選,也是許多新加坡華人早餐與宵夜的最愛!印度拉餅師傅先以簡潔熟練的手勢捏搓面團,再加以奶油或油在鍋中加以煎烤,同時有節奏地進行旋轉式的拋擲面團動作,動感十足,覺對是視覺的享受。
輕薄香脆的印度拉餅可選加蛋或不加蛋,根據各自喜好選擇不同的咖哩(或白糖)沾著吃,讓人愛不釋口。有些人乾脆用最傳統的吃法-用手抓來吃,真正好吃到吮手指,也可感受一股鄉間野俗的樂趣。
海南雞飯 Hainanese Chicken Rice

“蔡琴一到新加坡就直奔當地聞名的海南雞飯餐廳……”
“吳君如最怕來新工作,因為“可惡”的海南雞飯會破壞她的減肥計 劃……”
常可在各報章與娛樂雜志上看到類似報導;在許多港臺藝人的大力宣傳下,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在近十年來早已經一躍成了國家級的美食代表,甚至還有人譽之為新加坡的“國粹”。聞名遐邇的海南雞飯,看似不過是一盤普通的白斬雞飯,一點也不具賣相,要親自品嚐才能體會其絕佳美味。考究的海南雞飯,全雞以水煮至嫩熟,煮熟的雞切塊,排列於飯上,再灑上許多芝麻油與醬油;飯也是以雞湯和雞油一起蒸煮的,所以特別香滑可口;再佐以黑醬油、蒜末或一種特制的辣椒醬吃,口感一級棒!
顧名思義,這道美食來源自中國海南沒錯。然而,到了新加坡落地生根,經過各種烹調飲食文化的薰陶影響,就形成了獨具本地風味的“新加坡海南雞飯”。還有人特地到海南島品嚐“正宗”的海南雞飯,才發現兩地雞飯的味道各不相同。新加坡海南雞飯的美味在於鮮嫩的雞肉幼滑無比,香噴噴的雞飯油而不膩。想像一下入口即化的雞肉,香味撲鼻的雞飯……簡直是人間至極的美味與幸福。
炒粿條 Char Kway Teow

一提到“新加坡美食”許多人馬上聯想到“炒粿條”。
炒粿條是用黑甜油、豆芽、魚餅、雞蛋、蛤肉以及中式臘腸一起炒的寬扁粿條。聽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炒粿條的時候,分秒都必須掌握得當,火侯尤其得掌控好,才能炒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嗜辣者可要求加入辣椒醬拌炒,甜咸之中帶一點辣,讓人吃’上癮。
叻沙 Laksa

娘惹飲食文化繼承了中國菜的傳統,又具有馬來風味,賣相和味道奇佳。叻沙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娘惹美食,也是到新加坡必嚐的小吃之一。
正宗的娘惹叻沙講究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制辣椒油的辛辣味。湯頭是以咖哩湯汁混合椰漿,口味甜、咸、辣兼而有之,是最大特色;材料則有新鮮的蛤、油炸豆腐、魚餅、蝦子、豆芽菜等,再加上細白的粗米粉,就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叻沙了。
濃辣的口味極具挑戰性。淺嚐一口,似乎耳朵里都噴出火來,味蕾完全被濃郁糾結的鮮味、辣味、咖哩味所侵占;吃第二口,味道又好像跟先前的略為不同,好像變得更好吃了!再吃第三口……第四口……彷佛有一種魔力,讓人顧不得辛辣,只想唏哩呼嚕地把整碗叻沙一口氣吃完。
咖椰烤面包 Kaya Toast

咖椰烤面包是新加坡人的傳統小吃,只要嚐一次就會愛上。咖椰醬由椰子加蛋、糖及班蘭葉所制成,非常香醇。曾有人如此形容:咖椰醬-只要嚐一口就會立即涌起一種幸福的感覺,平凡簡單的幸福。在傳統炭烤土司上涂滿奶油與香甜咖椰醬,再配上半熟雞蛋沾上醬油,另加一杯香濃的傳統咖啡,別有風味,肯定上癮。
蕉葉嚆咑 Otah

嚆咑一用蕉葉包裏的魚餅,上乘的燒烤功夫,一道外美內香的娘惹傳統小吃。魚餅選用最新鮮嫩滑的魚肉,加以特制的的辣椒、香料、椰漿、雞蛋等腌制而成。幾支竹節似的綠色蕉葉包整齊地放在盤內,烤過的蕉葉飄著醇香,剝開之後,里面是入口即化的香嫩魚餅。蕉葉的香味與魚肉的鮮味完美地相互交融。風味加美味,滋味簡直沒法比。
娘惹糕點 Nonya Kueh

娘惹糕點是娘惹甜食的代表,也是典型的華族與馬來族的文化結晶。娘惹糕點一般由椰漿、班蘭葉、糯米、糖等制成,特色在於色鮮味濃、質感細滑、入口即化。椰子、榴連、香蕉、芒果等東南亞常見的熱帶水果是娘惹糕點常用的材料,尤其以香甜的椰子運用更為廣泛。
無論是餡包花生、綠豆或是椰絲的紅龜粿、藍色糯米糕、綠豆糕、木薯糕、千層糕等,還是深受中港臺藝人歡迎的香蘭蛋糕,小巧玲瓏、五顏六色的娘惹糕點是出了名的美味可口,讓人食指大動!
紅豆冰 Ice Kachang

新加坡四季如夏,若想在飯後來些冰涼的當地甜點,享有“小販甜品之王”之稱的紅豆冰肯定是首選。馬來語“Kachang”即“豆子”的意思。紅豆冰是砌成一座削冰山的刨冰,然後在其顛峰當頂灑下色彩斑斕的果醬、糖漿與煉乳。五顏六色的冰山下其實還墊著紅豆、果凍、玉米以及亞答仔等,再加上香甜的冰削送入口中,口感一流,在炎夏里真正沁人心肺。如果在紅豆冰上頂峰在淋上金黃色的果中之王—榴連,那簡直就是人間一大美味!
吃飯時還可以配上一大杯新鮮果汁或新鮮椰子水。若在大熱天,您可以在飯後來些冰涼的當地甜點,像是 Ice kachang 或 Chendol。Ice kachang 是澆上各種糖漿的刨冰,底下有果凍、紅豆、玉米以及聶帕櫚種子。

Chendol 則是加上紅糖 (gula melaka)、綠粉條及紅豆的椰奶飲料。如果您更勇於嚐鮮,這里還有「營養更豐富」的甜點,那就是「水果之王」 - 榴連。這是一種巨型多刺的水果,鮮嫩多肉質,切開來有好幾部分,而且有個大果核。有些人說不是愛上它就是恨死它,但是更為貼切的說法則是:「它聞起來像地獄,嚐起來像天堂!」這將會是您永生難忘的經驗!
特色水果小吃
名稱: Chiku

介紹: 一種如奇異果一般大小的棕色水果,剝開薄薄的皮后,果肉甜而軟,散發出一股生梨似的清香。
名稱: Duku

介紹: 如高爾夫球般大小的季節性水果,淡褐色的果皮、白色果肉,甜中帶有如葡萄柚般的酸苦,只要用手輕壓頂端,剝開皮即可食。
名稱: 榴蓮果

介紹: 榴蓮果是用榴蓮做成的點心,一口大小,幾乎沒有榴蓮那種強烈的味道。但很撐人,一般人吃2到3塊就很飽了。
名稱: 干果
介紹: 新加坡代表性的干果有芒果干、香蕉干、檸檬干,大都有股中藥味道,但有利于健康。各大超市中有售。
名稱: 咖哩

介紹: 新加坡出售的咖哩粉是正宗的印度式咖哩,適合家庭使用。100克裝可適于4到6人食用。特別是Hot牌,味道辛辣純正。此外,還有袋裝Curry Spices,與咖哩粉一起食用,味道倍增。各大超市中有售。
名稱: Salak

介紹: Salak是一種印尼進口的奇特水果,棕色的果皮像蛇皮一樣,果肉堅實呈乳白色,國內不容易見到,值得嘗一嘗。
名稱: 紅毛丹

介紹: 紅毛丹在馬來語中意指“多毛的水果”,長毛艷紅的果皮包裹圓潤欲滴的白色果肉,果核呈棕色。多汁而甜,是極受歡迎的水果,盛產于六月和十二月。
名稱: 榴蓮糖
介紹: 榴蓮糖是一種榴蓮果品。打開糖紙就有一股榴蓮的強烈的氣味,糖很硬,放在口中不易融化,吃過后一段時間內口內總有一股榴蓮的味道,有的人會很后悔吃了它。
名稱: 快熟魚粥
介紹: 快熟魚粥是一種魚味快餐粥,還有雞肉、豬肉、牛肉味的。食品袋上有加水標記,可據此在鍋內加水煮熟,富于新加坡獨特的味道。可在超市中買到。
名稱: 山竹

介紹: 山竹為時令水果,果皮呈棕紫色,為多果室水果,果肉呈白色,果核稍具苦味。果肉多汁極為甜美,果皮的汁若染上衣服,顏色不易褪去,食用時要小心。
名稱: 玫瑰蘋果

介紹: 玫瑰蘋果是一種像梨一樣的小型水果,果皮有時呈粉紅或淡綠色,果肉如海綿般多汁而無味。因而新加坡人喜愛蘸著醬油或辣椒吃,這樣一來,口味非常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