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消費都會首選信用卡,因為信用卡的免息期(最長60天)可以讓持卡人實現資金周轉;但對一部分人來說,免息期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利用信用卡套現,將銀行的資金轉化為現金使用,才是對信用卡的“尊重”。
用卡一時爽,直到信用卡被降額、被停用、申請貸款被拒,甚至承擔刑事責任,這些套現的持卡人才知道,原來銀行并不是傻子。
一、什么行為會被認定為信用卡套現?
1、同一時間、同一賬戶跨地區交易(網購及特異功能者除外);
2、交易金額與交易商戶性質明顯不符合常理,如在小型超市、餐飲店一次性消費金額過大(幾萬塊買瓶水,用的是印尼盾嗎?);
3、連續幾個月頻繁在同一家/同幾家商戶消費,金額較大且雷同;
4、資金回流明顯,在商戶消費完后,很快持卡人的賬戶就有入賬,入賬金額等于或接近消費金額(一般商戶會扣除完手續費再轉入持卡人指定的賬戶);
5、連續幾個月使用額度超過總額度的80%以上,與持卡人的生活水平、經營情況不符;當然如果信用卡額度很少,這樣的使用行為不會被納入異常。
以上的這些行為,都是套現常采用的伎倆,也是最容易被銀行識破的特征。
除此之外,如果消費的商戶本身因為頻繁的異常交易被銀行納入重點關注對象,那么到此商戶套現的持卡人也有可能中招。
二、信用卡套現有什么后果?
(一)違約后果
持卡人向銀行申請信用卡,相當于與銀行建立合約關系,必須遵守銀行信用卡章程和領用協議等相關約定。在章程和領用協議中,銀行通常會對雙方的權利義務加以說明,其中就要求持卡人必須合規用卡,否則銀行有權采取采取調整額度、要求持卡人提供擔保、取消持卡人資格、要求持卡人賠償損失等措施。
持卡人有套現行為的,通常銀行會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1、短信、電話提醒
對于有疑似套現交易的賬戶,銀行先采取發送短信的方式,提醒持卡人合規用卡;或電話聯系持卡人,要求持卡人對疑似套現的交易提供交易憑證,比如正規發票,以證明該交易的合規性、真實性。
2、交易管控
對于套現交易比較頻繁的持卡人,銀行會根據賬戶和交易情況,對卡片采取設置單筆及當日交易金額、限制交易次數等措施來進行適當管控。
3、降低額度
對于大多數交易符合套現特征、持卡人無法說明理由、無法提供相關交易憑證、涉及高風險商戶的,銀行采取降額處理。
4、賬戶管制
也就是封卡,直接限制卡片使用;情節嚴重的,持卡人會進入黑名單,相關信息將被錄入征信系統和銀行間建立的共享欺詐信息庫,后續持卡人申請信用卡、貸款將會有很大的阻力。
(二)違法后果
除違約責任外,如果持卡人套現行為符合刑法相關規定的,將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1、非法經營罪
非法經營罪針對的不是持卡人,而是套現商戶。根據最高院、最高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套現商戶使用POS機,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的方式,向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數額在100萬元以上,或者造成金融機構資金20萬元以上逾期未還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責任人視情節有可能被處拘役、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合法經營的老板們,如果有人讓你幫忙套現,并承諾愿意給你手續費,千萬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因為一點小恩小惠把自己給繞進去了。
2、信用卡詐騙罪
持卡人如果采用上面的方式,通過POS機套現,未在銀行規定的時間內還款(不包含最低還款情形),經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且被認定為非法占有的,以信用卡詐騙罪定罪處罰;行為人視情節有可能被處拘役、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罰款。
(三)自身損失
除違約和違法風險外,套現還可能給持卡人帶來自身的損失。
一般情況下,持卡人找商戶套現后,資金回流需要一定的時間,傳統的POS資金結算需要經過一個工作日,也就是持卡人“交易”的這筆資金,商戶要一個工作日才能收到。除了以套現為主營業務的商戶會采用自有資金墊資外,一般商戶會等資金到賬后再回流給持卡人。在這種情況下,持卡人的資金存在風險,萬一商戶跑路了,找誰哭去?
此外,持卡人還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有一些非法機構利用持卡人急需套現的心理,用各種手段吸引持卡人,實際意圖并不在于賺取手續費,而是在竊取持卡人的個人信息,以此來牟利。
后記
信用卡套現行為已被三令五申禁止,持卡人千萬不要有“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一旦觸及紅線,勢必要付出代價。希望朋友們還是按照制度量力辦事,不要存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