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控疫情由一級響應調降為二級響應。3月16日,上海魯迅公園等公園開始向公眾開放。時隔近月,筆者于4月12、14日先后兩次小游住所附近的魯迅公園,雖早春郁金香、迎春花已落花無影,在拍攝園林春色風光之余,隨手采擷了幾幅被選為市花的瓊花和杜鵑花卉。
魯迅公園大草坪花壇,背后建筑為虹口足球場
瓊花 Viburnum macrocephalus Fort. f. keteleeri(Carr.)Rehd 又稱聚八仙、蝴蝶花,與曇花相似,像牛耳抱珠。忍冬科落葉的半常綠灌木。4、5月間開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聚傘花序生于枝端,周邊八朵為萼片發育成的不孕花,中間為兩性小花。分布于江蘇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也是揚州、昆山的市花。
杜鵑(學名: Rhododendron simc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該物種全株供藥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ハ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注:杜鵑花也是杜鵑屬( Rhododendron)約960種植物的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