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牧場
相關習題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百年來,牧區牧民摸索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他們“逐水草而居”,一年中在不同的牧場來回遷徙。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的少數民族,沿襲“四季轉場,終年放牧”的傳統,每年3月到11月下旬或12月初,趕著上百萬頭牲畜轉場。阿勒泰地區草場根據利用時間分為不同季節的牧場(圖X5-8、圖X5-9)。現在,越來越多的牧民開始了定居生活,他們種植飼料。隨著牲畜數量不斷增加,過度放牧現象依然突出。游牧在阿勒泰已漸行漸遠。
圖X5-8 阿勒泰地區四季牧場分布
圖X5-9 阿爾泰山西南坡植被垂直帶和四季牧場分布
(1)分析氣候條件對阿勒泰每年3月到8月游牧遷徙過程的影響。
(2)簡述阿勒泰冬牧場自然環境的特點。
(3)分析阿爾泰山地“林帶纏山腰”現象的主要原因。
(4)為阿勒泰地區定居地以畜牧業為基礎的經濟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每年3月中旬,氣溫上升,積雪從南向北開始消融,牧民從冬牧場向北游牧,4月初進入春牧場。這里位于山前地帶,海拔較高,春季氣溫回升快,牧草較早開始生長。6月向阿爾泰山夏牧場轉移,這里海拔高,氣候涼爽,降水較多,牧草產量高,質量好。8月以后,氣溫逐漸下降,山區降雪,牧民下山,從北往南游牧,在相對溫暖的秋牧場放牧。
(2)阿勒泰冬牧場主要分布在有逆溫現象的中低山地的草原與荒漠草地上,在有些地區分布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冬牧場一般溫暖、避風、向陽,有利于牲畜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3)來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受阿爾泰山地阻擋,隨著海拔上升,降水量增加,最大降水帶出現在山地半山腰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帶;再向上,降水量減少,森林的生長受制于這條降水帶,出現“林帶纏山腰”的現象。
(4)完善定居牧民的生活基礎設施;生產越冬飼料,發展人工草地,牲畜圈養,減輕自然草場的負荷;發展農林牧技術,逐步恢復冬、春秋牧場草被,增強畜牧業抗災保畜能力;開展穩定的生產活動,發展第二、三產業,努力實現收入多元化;嚴格遵守有關控制過度放牧的法律法規。
【解析】
第(1)題,注意題干要求,從氣候條件分析。因此主要從氣溫、降水的角度分析。
第(2)題,結合圖示信息,阿勒泰冬牧場位于阿爾泰山西南坡山麓地帶。從地形方面看,主要分布在有逆溫現象的中低山地的草原與荒漠草地上,在有些地區分布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從氣溫方面看,冬牧場一般溫暖、避風、向陽,有利于牲畜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第(3)題,阿爾泰山地“林帶纏山腰”現象說明山腰地帶降水較多,因此從降水的角度來回答。
第(4)題,阿勒泰地區定居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從提高牧民收入、促進當地三大產業的發展及保護草場資源等方面回答措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