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六本語文課本,面對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為了事半功倍的搞好中考復習,著眼于“大語文觀”,依據新大綱及新課標的要求,應采用三輪復習法-------理清程序,建構“板塊”,整體過關,從而達到了高效節時的效果。 第一輪,吃透教材,掌握根“本”。 把中考出現過的題型,分成三大板塊,每一板塊再分成若干支塊,分類訓練,各個擊破。 第二大板塊:現代文、文言文閱讀訓練。近年來中考語文卷閱讀題所占的分量已越來越大,主觀性試題、開放性試題不斷增加,其中課外閱讀占3/4乃至3/5,這就決定了閱讀訓練成了整個復習階段的熱點,重點、更是難點。依據“功夫在課內,遷移在課外”的中考命題原則,對于現代文的閱讀,要先帶領學生弄清詩歌、散文、小說這幾種文體的常識,常識分清了,閱讀文章也就容易多了,如復習記敘文、說明文、小說、議論文時,先把不同體裁的課文歸類讓他們填表,使學生對其清晰把握、區分后,再繼以例文訓練,然后再自主練習。 文言文,首先對課本上的逐課過關,對課外淺顯的文言文,如有關古代的寓言、成語、名人軼事等方面的短小文言文,也要補充一定數量的篇目讓學生誦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識(如詞義、句式特點)來解讀沒學過的課文的能力。 在這里想說明一點:在選取課外文段的時候,一定要掌握規律:內容貼近生活,具有相當的社會性、人文性、發展性,題目才會具有極大的檢測效度,成為衡量學生語言運用、思維能力的試金石。 第三大板塊:寫作訓練。近幾年來,由于作文比分的升值,作文成了中考語文的焦點,也是學生語文成功的亮點,當然也更是考生丟分的大頭。在給學生復習作文時,要先從寫作的幾大要素入手,分五講訓練,程序如下:立意----選材------結構------表達------書寫。五講結束后,再進行綜合訓練,訓練時,一般采取當堂寫作當堂評講,實效性很強。然后,按照作文的不同類型分期訓練,把作文分成五種類型: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小作文、修改作文。使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各種文體、題型都得到練習,而且堅持用自己得心應手的方法“我手寫我心”,中考時必然會出現“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 第三輪:綜合模擬,體會情景。 這一輪主要是對前幾個階段所復習的知識進行整合,綜合模擬時,先做2008年中考有代表性的優秀試卷,后做本教研組命題的試卷,先做后評,針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再選取下一次的試卷,或再有針對性的命題下一套試卷。即使做08年的某一份中考試卷,也沒必要每題必做,要有取舍的選作,這樣,既避免了重復勞動,又可節省大量時間用以評講、補差,同時,不同的學生有時也選用不同的試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優補差,以獲取大面豐收。 總之,中考復習無捷徑可走,但我們一定要牢記:充分利用教材這個“例子”,學生一定可以學到整體感知、局部研讀、捕捉信息、跋文入情、品味特色等最基本最通用的方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盲目猜題、“題海戰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