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性素食生活,提高孩子智商 體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有關系 人腦體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有關系。健康人體的體液(主要為血液)應呈微堿性(PH值約為7.3-7.5),這樣有利于機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并使體內的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保持良好狀態,人的精力充沛。英國科學家對42名年齡在6歲到13歲的男孩進行觀察時發現,大腦中的體液ph值大于7.0者比小于7.0的智商高一倍。在體液的酸堿度允許的范圍內,酸性偏高(即PH值偏低)智商較低;堿性偏高(即PH值偏高)則智商高。 事實上也是這樣。據蘇大附兒院兒保科博導、主任醫師古桂雄教授介紹,體液酸度偏高的孩子脾氣暴躁,多動,學習精力不集中并易疲勞,且也容易患感冒、齲齒、牙周病。其原因在于,有不少堿性無機鹽對人體激素分泌和神經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缺鎂最突出的癥狀是容易產生疲勞感,還會導致失眠,情緒易波動,精神緊張不安。 由于體液的酸堿性是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的,因而科學家提出建議改善飲食結構,多吃堿性食品,來提高智力水平。也就是孩子在飲食上要少一點大魚大肉,多吃豆制品和乳制品;少吃油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甜食,多吃海植物產品。一些食品如核桃、紅棗等也可以增進智力發育。含有維生素C高的食品也對提高智商有利。 多吃堿性食品能提高智商 人的體液的酸堿度主要由體內酸性無機鹽和堿性無機鹽的水平來決定,而無機鹽水平的高低則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日常飲食中的食物構成。食物按其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為堿性食物、中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三大類。蘇大附兒院兒保科博導、主任醫師古桂雄教授說,凡含鉀、鈣、鎂、鈉等堿元素較多的食物一般為堿性,多食堿性食物,人的體液可呈堿性;凡含磷、氯、硫等酸元素較多的食物一般為酸性,多食酸性食物,體液則呈酸性;有些食物如提煉得很純的油脂、糖、淀粉等,基本不含有上述兩大類元素,因此屬中性食物,這些食物不影響體液酸堿度。 二是機體內部的自我調節機能。人體對食物有很強的適應性,堿性食物食用過多,機體會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增加堿的排泄,以此保持體液酸堿度的相對穩定。反之亦然。 然而,生活中的孩子所食用的酸堿性食物不是均衡的,其機體調節酸堿度的機能又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古桂雄教授說,一些孩子的體液往往總是處于酸性狀態,有時則處于堿性狀態。對于某些學習成績欠佳、智商發育水平較低的孩子,多屬于酸性體質,注意讓他們多食用堿性食品,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智商水平和學習成績。改善這些孩子的飲食結構,多吃堿性食品,這是提高其學習成績的一大措施。 酸性食物有哪些 酸性食物包括谷類、米面、糖類、肉類、蛋類等,如果只食用這類食物,血液都會接近酸性。當人體血液酸性化時,人的手腳就會發涼、易感冒、傷口不易愈合,嚴重時可直接影響大腦和神經的功能。要預防“酸性體質”,就要適量進食一些屬于堿性食物的水果和蔬菜,特別是那些苦味食物。一般說,各種動物食物,包括豬、牛、羊、雞、鴨肉、禽蛋類、魚類、面粉、大米、花生等經人體代謝后能產生很強的酸性“殘渣”,所以都屬于酸性食物;而各種蔬菜、水果、大豆、菌類等代謝后能產生較強的堿性“殘渣”,因此都屬于堿性食物。古桂雄教授說,改變孩子的酸性體質,主要就是要讓孩子多攝入后一類也就是水果蔬菜等堿性食物。 所有的肉類、蛋類、酒精、甜食(糖)、油、精加工白米白面等,都屬于酸性食品,可樂,屬于強酸性的飲料,酸堿值為2.5,它們都會使體質酸化。五谷類粗糧、蔬菜類、水果、豆類,海藻等,幾乎所有植物性的食物,都屬于堿性食品,多吃對身體有益。略舉如下: 強酸性食品: 蛋黃、乳酪、甜點、白糖、金槍魚、比目魚。 中酸性食品: 火腿、培根、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面包、小麥。 弱酸性食品: 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魚、巧克力、空心粉、蔥。 強堿性食品: 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柑橘類、柿子、蕃茄、胡蘿卜。 中堿性食品: 大豆、香蕉、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弱堿性食品: 紅豆、蘋果、甘藍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馬鈴薯。 素食維持人體健康的弱堿性血液 食素食恰好能幫助人體保持微堿性狀態。人類大約有1000億個大腦神經細胞,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開關”,而且還要和周圍的其他細胞“交換信息”。 人的智商高低,反應快慢主要取決于腦細胞的“開關”速度和它們之間“交換信息”的速度和效果。微堿狀態下,人腦細胞的“開關”和“交換信息”的功能最強,效果最好,進而使人更聰明,反應更敏捷。值得指出的是,要注意攝取均衡足夠的營養,尤其要攝取足夠的植物性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這對于腦細胞的功能發揮和人的智力增長很重要。 許多對腦有益的食物你知曉嗎?芝麻是腦的“能源”;葡萄糖對人腦大有益處;胡蘿卜能提高記憶力;白菜能使你放松,有助于消除緊張情緒;核桃能使你精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草莓幫助你遇事不慌,思路清晰。人類采取持續的素食生活才是健康身體的首選! 轉自:中華素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