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文杰
西漢時期,歷史上有一位治軍有方的青年才俊,名叫周亞夫。因不畏權貴,治軍嚴謹,抗擊匈奴有功而深得漢文帝賞識。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對周亞夫的評價是:“亞父之用兵,持威重,執(zhí)堅忍,穰苴曷有加焉!”
“穰苴”,又稱“司馬穰苴”,是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將領,著有《司馬兵法》,曾率齊軍打敗晉國和燕國,戰(zhàn)功顯赫。司馬遷贊賞周亞夫周亞夫之才絲毫不亞于司馬穰苴。
對于周亞夫來說,可以用一句民諺表述:“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周亞夫到底有什么值得稱頌的地方呢?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軍隊大舉入侵,漢邊境空虛,匈奴軍隊長驅(qū)直入,占領不少邊關城池,就連京師長安的官員們也都驚恐慌亂起來。
漢文帝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決定首先加強京城周圍的守衛(wèi),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灞上;祝茲候徐厲為將軍駐軍棘門;河內(nèi)守20多歲的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
前面兩位將軍皆為忠室侯族德高望重的人物,而周亞夫不僅年紀輕輕,且無一點威望,最多只是沾了父親一點光而已。
周亞夫的父親周勃曾侍奉漢高祖、惠帝、文帝,是西方前期著名的人物,但文帝時期周勃曾經(jīng)入獄,他的哥哥周勝之也因罪免爵削國。按秦漢律法來說,多少會受到一些牽連,這對周亞夫名譽和地位十分不利。周亞夫一個20多歲的年輕后生,擔任太守之職,自然不被人們重視。
但周亞夫從小隨父親練習武力,經(jīng)常出入軍營行伍,武藝超群,熟悉兵法,擅長排兵布陣,軍紀嚴明,有報效國家之宏圖大志。正值文帝抵御匈奴入侵用人之際,周亞夫才有這次被重用的機會。
周亞夫這次駐扎細柳,即是立功之機,決心不負文帝厚望。立即嚴明軍紀法令,整頓隊伍,嚴格訓練軍士,使細柳軍營變得如鐵桶一般。
一天有一個40多歲的將官帶領一隊人馬策馬奔馳而來。這位將官面孔白皙,頗具威風,他就是天子巡行視察的先驅(qū)官。前兩天曾隨文帝去灞上,棘門兩地軍營視察,視察完畢在宴請中因飲酒過度,還未完全醒酒,在馬上身心疲憊,還有點搖搖晃晃,故想早點到細柳軍營通報此事并歇息。
這位先驅(qū)官正待進入軍營,不僅看見營門緊閉,甚至在營門十丈以外的地方就被守衛(wèi)的軍事持劍戟攔住。抬眼望去,只見軍營將士軍吏個個披掛盔甲,劍戟寒光閃閃,弓弩手勁弩上弦,軍威森嚴。
先驅(qū)官身邊的小校急忙上前喊道:“天子的先驅(qū)官至此,快快開門迎接!”
守衛(wèi)將士并不理睬,也不開營門,只是將此事稟報了軍門都尉。這位都尉全副武裝來到門前,先驅(qū)官:“天子車駕即刻來細柳軍營,請大開營門迎接。”
軍門都尉答道:“本營周將軍有令:'軍中只聞將軍之令,唯將軍之令是從,不聞天子之詔。’麾下空口無憑,何以為據(jù)?”
先驅(qū)官被都尉頂撞,瞬間怒吼道:“膽敢怠慢天子,如此簡慢,待會天子車駕降臨,于周將軍臉上也無光彩,若怪罪下來,你擔得起嗎?”
軍門都尉拱手不卑不亢地說:“當今正是胡虜入侵關鍵時刻,軍法規(guī)定以符節(jié)為信,如今你不持符節(jié),怎能讓人相信?即令持有符節(jié),也待將軍驗證,要有將軍下令才可以打開營門。軍中法規(guī)乃軍人所必知之事,想必麾下不會忘記吧”。
先驅(qū)官聽罷,身上冒出了冷汗,自己確實忘帶了符節(jié),心想周亞夫真的厲害。若在此撞見周亞夫,問我個忘帶符節(jié)之罪,我豈不是自討苦吃。急忙令隨從下馬等候,不得無理取鬧,自己雖有點疲憊,也只好強打起精神,站著等候天子到來,不敢造次胡為。
半個時辰過去了,遠處塵土飛揚,五色彩旗隊伍緩緩而至,漢文帝車駕來臨,前呼后擁,好不威風。
但是,文帝到細柳軍門仍被拒之門外。文帝這才想起入軍營應當以符節(jié)為信,即令隨從持符節(jié)同都尉一起進入軍中轉交周將軍驗證。
文帝使臣傳達詔令說:“天子前來慰勞細柳營全軍將士”。
周亞夫驗視了符節(jié),確證了天子駕臨視察軍營,傳令大開軍營正門,以軍禮迎接皇上。
漢文帝正要下令進入軍營,細柳營門邊守衛(wèi)上前對皇上的從屬車騎說:“周將軍早有命令,軍營中不準車騎驅(qū)馳,請大駕徐行。”文帝下令一律按轡徐行。
漢文帝進入軍營,看見軍營整齊有序,戰(zhàn)車有光發(fā)亮,將士威武雄壯,周亞夫帶領十余名將校一字排開,周亞夫雖只有20來歲,身披戰(zhàn)甲,手持寶劍,英姿勃勃,豪氣逼人。
只見周亞夫弓步向前向文帝施軍禮道:“介冑之士不行跪拜之禮,僅以軍禮恭迎陛下,請皇上視察!”
漢文帝門前被拒,不僅沒有生氣,而且見到此情景后十分感動,他從車上站起身來,雙手握住車前橫木,略微俯身,表示對細柳軍營將士之敬意。這時侍從中的宦官齊聲說道:“皇帝敬勞將軍!”在周亞夫的率領下,將士們以軍禮致謝。漢文帝再次表示敬意。
皇帝走后,雖然先驅(qū)官因自己和皇上在營門前被拒心中不悅,趁皇帝途中休息時,給漢文帝打小報告:“臣方才到細柳營傳達詔令,周將軍不以為然,十分怠慢,反而曉喻將士,'軍中只聞將軍之令,不聞天子之詔。’適才皇上幸細柳營,也曾被拒門外,臣請治周將軍之罪,以儆效尤!”
漢文帝將此事征求群臣的看法,群臣面面相覷,一時也難以回答。
文帝說:“這周亞父是位真正的將軍,此前在灞上和棘門軍營,早在我車駕到達之前,就大開營門,軍內(nèi)鼓角齊鳴,熱鬧非凡,但卻是玩忽職守,若此時胡虜攻來,軍營必定不堪一擊。不見符節(jié)就隨便開城門,若胡虜略施計謀,就可賺開營門,偷襲軍營而虜其將,則軍營頃刻必破,將士必亡。細柳軍營周將軍忠于職守,防備森嚴,治軍有方,胡虜休想占得半點便宜。這樣年輕有為的將軍才真是捍衛(wèi)國家社稷的棟梁人才。”
經(jīng)過漢文帝的分析和稱贊,群臣茅塞頓開,齊呼萬歲,而那位先驅(qū)官只好默默地低下了那顆自以為是的頭。
正因為周亞夫盡職守責,諳熟兵法,治軍嚴謹,匈奴入侵被周亞夫等打得慘敗。見周亞夫年輕有為,頗有韜略,文帝立即擢升周亞夫,擔任守衛(wèi)京師的中尉。
把權力凌駕于一切之上肯定是不對的。比權力更大的應該是法紀和規(guī)矩,因為,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沒有法紀,難以治國理政,難以立軍威,御強敵。
周亞夫,忠于職守,履職盡責的行為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圖片來自網(wǎng)路 2019.3.24 書館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