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既是時代賦予語文教學的歷史使命,也是語文教學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求。如何很好地落實這一使命和需求,便成了擺在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和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本文圍繞這一主題,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具體做法、操作步驟、教學原則和指導思想。
一、課題的提出及其依據(jù)
198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了一本名叫《學會生存》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埃德加富爾在書中精辟地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199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轄的“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了一份題為《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這份報告提出了基礎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在這四大支柱中。第一大支柱是學會認知。
聯(lián)合國的這份報告雖然距現(xiàn)在已二十多年了,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從當代社會和世界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來看,當今世界各國仍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并擺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來對待。那么,其中的奧秘是什么呢?奧秘就在于人類知識的總量,正在以高于過去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速度迅猛地增長。想想看,這么多的知識,學生在學校能學完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那么怎么辦?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這樣,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才不會成為文盲,才不會被迅速發(fā)展的社會所淘汰。
該課題提出的依據(jù),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
1. 理論依據(jù)。根據(jù)個性心理學的研究,人的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是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據(jù)此類推,學生語文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應該是從事各種各樣的讀寫聽說活動。換句話說,學生的語文能力獲得的基本途徑就是自學,這一點我們可以第一名為“能力形成律”。
2. 實踐依據(jù)。通過自學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這在新時期以來的語文教育界,已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不爭的事實。我們可以舉出下面幾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字: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顏振遙的“語文自學輔導教學法”、錢夢龍的“三主四式教學法”、寧洪斌的“五步閱讀教學程序教學法”、蔡澄清的“點撥教學法”等等。不僅如此,近幾年來,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核心的教改實驗,在全國各地更是風起云涌,如火如荼。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四川古藺縣教委教研室蘭端平主持的“學堂主人訓練”教改實驗,廣東省汕頭市“讀寫創(chuàng)教改實驗”,湖北宜昌市“課內(nèi)外銜接語文教改實驗”等。
二、課題實驗的指導思想、培養(yǎng)目標和達標途徑
(一)指導思想
該課題的實驗指導思想有三個:素質(zhì)教育、成功教育和分層教育。
1. 素質(zhì)教育。用素質(zhì)教育思想指導語文教學,這是當今語文教改的一個基本走向。讓學生學會學習作為一種語文教改實驗課題,自然也不能例外。那么,具體指導該課題的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有哪些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應予重視:(1)全體性原則,即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學會自學;(2)全面性原則,即保證絕大部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展;(3)主動性原則,即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4)實踐性原則;(5)創(chuàng)造性原則。自學是一種個性色彩極為濃厚的認識活動,正因如此,自學的過程往往也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一定要把落腳點放在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潛力的挖掘上。筆者認為這才是該課題實驗的真正目的。
2. 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在該課題實驗中的應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會學。說的再具體一點,就是保證絕大部分學生在畢業(yè)的時候都能掌握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
3. 分層教學。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因能力、稟賦、學習態(tài)度、動機等因素的影響,必然會出現(xiàn)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對此,我們必須采取分層指導,相機點撥的方式,以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這是該課題實驗的要義。
(二)培養(yǎng)目標
顧名思義,該試驗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學生的自學能力。但是,自學能力從來就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它的內(nèi)涵要豐富得多。它除了“自學”這一含義外,還包括鮮明的個性、明確的學習動機、勤奮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據(jù)此,該課題實驗的目標可以具體化為: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鮮明獨特的個性、明確的、有益于社會的學習動機、勤奮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達標途徑
借用時下語文界廣為流行的說法,該課題實驗達標的基本途徑就是訓練。訓練的基本途徑又可分為兩條大路五條小路。兩條大路是: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五條小路是:讀寫聽說思。
三、實驗過程必須遵守的教學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這里的主體機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創(chuàng)造的主體,這條原則是該實驗課題的根本原則。
(二)激勵性原則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激勵學生超越自我,追求上進,這就是激勵性原則。這條原則如同長途跋涉中的加油站一樣,能夠使學生不斷得到新鮮的血液,從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久的上進心。
(三)啟發(fā)性原則
這條原則,古已有之,發(fā)展到現(xiàn)在,仍備受推崇。該實驗課題倡導自學,這條原則更是不能缺少。
(四)分層指導原則
由于稟賦、能力、態(tài)度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好中差的差異,面對這種差異,教師必須實事求是,分層指導,方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五)和諧性原則
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友愛的教學環(huán)境,這是該實驗課題始終必須堅持的一條原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不能違背這條原則,兩者之中任何一者不能很好地堅持這條原則,自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條原則決定著該實驗課題的存在價值。
(六)成功性原則
“不求人人生學,只求人人會學”這既是該實驗課題的指導思想,也是該實驗課題的教學原則。在實驗過程中,只要教師細心琢磨,耐心堅持,每個學生都會掌握一套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四、基本的教學方式
實驗采用的基本教學方式是學生的自學和老師的點撥。我們將其統(tǒng)稱為“自學點撥教學法”。它有三個要點:(1)自始至終以學生自學為主;(2)教師的作用是點撥、指導、組織;(3)培養(yǎng)目標是自學能力。
五、操作步驟
(一)閱讀
可分四部:
第一步:傳授方法,這一步也可分為三小步。
1. 教給常規(guī)閱讀法。這類方法包括圈點批畫注、速讀法、精讀法、默讀法、朗讀法等。
2. 教給文體閱讀法。這類方法包括記敘文閱讀法、議論文閱讀法、說明文閱讀法(以上為文章閱讀法);詩歌閱讀法、小說閱讀法、散文閱讀法、戲劇閱讀法(以上為文學閱讀法);文言文閱讀法。
3. 教給專題閱讀法。這類方法包括語言品味法、主題歸納法、思路劃分法、人物形象賞析法等。
第二步:示范引路。
一般而言,每一種方法都應該給學生示范一下,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些方法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就能領會。因此,這里的“示范引路”,實際上就是對那些較難掌握的方法而言的,這一點,我相信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深有體會,無須多言。
第三步:獨立閱讀。
第四步:創(chuàng)造性閱讀。
我們向?qū)W生傳授閱讀方法,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去讀書,而是讓學生在這些方法的指引下,很快進入閱讀的殿堂,最終達到由“有法”而“無法”的境界。
(二)作文
第一步,教給各類文章最基本的寫作模式。
第二步,例文示范。
第三步,作文。
第四步,規(guī)范糾正。
第五步,創(chuàng)新。
(三)聽說。大體步驟同上,這里不再多說。
六、實驗過程中的基本課型
(一)閱讀
1. 單元指導課。
這類課的主要目的是明確課文體裁、學習方法、學習目標以及重難點等。
2. 自學檢測課。
3. 討論點撥課。
4. 示范閱讀課。
5. 規(guī)范糾正課。
6. 練習鞏固課。
7. 總結(jié)遷移課。
8. 方法傳授課。
(二)作文
1. 作文指導課。
2. 快速作文課。
3. 作文講評課。
4. 佳作賞析課。
5. 作文批改課。
七、閱讀課型的雙線遞進結(jié)構(gòu)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自讀能力是重中之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讀能力從課型的角度看,可走兩條路線:第一條路線以教師的示范引路為主,其路線是:導讀——范讀——仿讀——自讀;第二條以學生自讀為主,其路線是:導讀——速讀——細讀——品讀。
這就是閱讀課型的雙線遞進結(jié)構(gòu)。前者適用于適宜朗讀的課文,后者適用于適宜默讀的課文,兩條閱讀線交互運用,螺旋遞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八、實驗過程中的作業(yè)
以閱讀作業(yè)為例闡述之。
(一)作業(yè)內(nèi)容
1. 文學常識。包括課文、出處、作者、身份、朝代或國別。
2. 字詞。可從四個方面來掌握:注音、解釋、組詞、注釋抄寫。
3. 課文學習。前邊已有論述,這里不再多說。
4. 練習。分必做和選做兩類,前者所有學生必須做,后者學生可視其能力選做。
5. 讀后感。
6. 文面。
(二)作業(yè)批改
1. 批改方式。可采取學生自批方式,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三)作業(yè)檢查
可采取以學生自查為主,教師抽查為輔的方式。
九、作文
(一)寫作
作文教學可運用作文達標教學法,具體步驟可分六步:
1. 定向。2. 指導。3. 速寫。
4. 快看。5. 矯正。6. 達標。
(二)作文批改
方法同作業(yè)批改。
2. 批改方法。
十、實驗過程中的課外活動
1. 寫日記。
2. 練書法。
3. 課外閱讀。
4. 背誦競賽。
5. 朗讀比賽。
6. 演講。
7. 排課本劇。
8. 辦手抄報。
9. 積累名言警句。
10. 參觀訪問。
十一、實驗過程中的監(jiān)測調(diào)控
為了保證實驗的質(zhì)量,確保實驗能夠順利開展,如期完成,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就必須對實驗中的易變量進行監(jiān)測調(diào)控。一般而言,實驗過程中的易變量主要有:(1)學生的主動參與度;(2)教師業(yè)務水平提高程度;(3)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4)教學內(nèi)容的準確程度;(5)教學方法的完善程度;(6)教材利于自學的契合程度;(7)監(jiān)測方法的合理程度。
(一)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
要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學習目的、動機、態(tài)度、心境、興趣、認知結(jié)構(gòu)、對自學的認識程度等。
(二)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程度
要使該實驗課題能夠順利進行,教師必須不斷鉆研業(yè)務,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
(三)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
(四)教學內(nèi)容的準確程度
1. 不能偏離大綱要求。
2. 緊跟時代步伐,準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五)教學方法的完善程度
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探索教法,總結(jié)學法,以期達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yōu)化。
(六)教材利于自學的契合程度
一般而言,任何一種教材都有可能自學,但是,從利于自學的契合程度上來看,則存在著差異。
(七)檢測方法的合理程度
1. 檢測必須與教學相一致。
2. 檢測必須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3. 檢測必須與語文教學發(fā)展趨勢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