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元0 ′ 3
部位:臍下3寸,中極穴上1寸處取之。
主治:諸虛百損,臍下絞痛,腹痛腹瀉,腎炎,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血崩,子宮
脫垂,遺精,陽痿,遺尿經閉,帶下,不孕,尿路感染,產后惡露不止,疝氣等。
石門:0 ′ 2
部位:臍下2寸,關元穴下1寸取之。
主治:腹脹堅硬,水腫,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瀉,身寒熱,咳逆上氣,嘔血, 氣疼痛,產后惡露不止,閉經,乳腺炎等。
氣海0 ′ 1.5
部位:臍下1.5寸分,當臍與關元連線之中點處取之。
主治:下焦虛冷,嘔吐不止,腹脹,腹痛虛陽不足,驚恐不臥,神經衰弱,奔豚七疝,臍下冷氣,陽脫欲死,陰證傷寒陰縮,四肢厥冷,腸麻痹,遺尿,尿潴留,遺精,陽痿,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痛經。
神闕0 ′ 0
部位:臍之正中取之。
主治:急慢性腸炎,慢性痢疾,腸結核,水腫臌脹,中風脫癥,中暑,小兒乳痢脫肛,風痛角弓反張,婦人血冷不受胎氣等。
水分0 ′ 1
部位:臍上1寸取之。
主治:腹水,嘔吐,腹瀉腎炎,腸鳴泄瀉,癖塊連臍,反胃等。
下脘0 ′ 2
部位:臍上2寸取之。
主治: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脹,身腫嘔逆不食等。
中脘0 ′ 4
部位:臍上4寸取之。
主治: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急性腸梗阻,胃痛,嘔吐,腹脹,腹瀉便秘,消化不良,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病,虛勞吐血,五膈五噎,痢疾、氣喘、黃疸等。
上脘0 ′ 5
部位:臍上5寸取之。
主治:心痛腹脹,心中煩熱,飲食不化,腹中雷鳴,反胃嘔吐,奔豚,伏梁,氣脹,積聚,黃疸。
氣穴3 ′ 0.5
部位:關元穴旁5分處取之。
主治:奔豚痛引腰脊,瀉痢,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癥,尿路感染,腹瀉等。
商曲2 ′ 0.5
部位:下脘旁開5分取之。
主治:腹中切痛,積聚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腹膜炎等。
滑肉門1 ′ 2
部位:水分穴旁開2寸處取之。
主治:癲癇,嘔逆吐血,重舌舌強,胃腸火,哮喘等。
天樞0 ′ 2
部位:臍正中穴旁開2寸處取之。
主治:奔豚,嘔吐,泄瀉,赤白痢,食不化,水腫腹脹腸鳴,冷氣繞臍切痛,煩滿便秘,赤白帶下,月水不調節器,淋濁,不孕癲癇。
外陵1 ′ 2
部位:陰交穴旁開2寸處取之。
主治:腹痛心下如懸,下引臍痛,疝氣,月經痛等。
大巨2 ′ 2
部位:石門穴旁開2寸處取之。
主治:小腹脹滿,煩渴,小便難,潰疝,四肢不收,驚悸不眠,腸梗阻,尿潴留,膀胱炎,遺精等。
水道3 ′ 2
部位:關元穴旁開2寸處取之。
主治:三焦熱結,大小便不利,疝氣,小腹脹痛,腰腹痛,胞中有瘕,子門虛寒,腹水,腎炎,睪丸等,膀胱炎等。
大橫0 ′ 3.5
部位:臍旁開3.5寸處取之。
主治:大風逆氣,多恐善悲,驚悸,心松少力下痢,洞泄,便秘,小腹寒痛,中焦虛寒四肢不舉,小腹熱,欲走太息等。
上風濕點1 ′ 2 ′ 0 . 5↑0.5
部位:滑肉門旁開5分上5分。
主治:肘關節疼痛、肘臂麻木、屈伸不利、網球肘等癥。
上風外點1 ′ 2′1
部位:滑肉門旁開1寸。
主治:腕關節炎、手關節活動不利、麻木等癥。
上風上點2 ′ 3
部位:下脘旁開3寸。
主治:手腕及手指僵直、活動不利、麻木等癥。
下風濕點1.5 ′ 2.5
部位:氣海旁開2.5寸。
主治:膝關節疼痛、膝關節活動困難等。
下風內點1.5 ′ 1.5
部位:氣海旁開1.5寸。
主治:膝關節內側疼痛、無力、活動困難等癥。
下風下點2 ′ 3
部位:石門旁開3寸。
主治:小腿外側疼痛、活動不利、麻木等證。
氣旁1.5 ′ 0.5
部位:氣海旁開5分。
腹針療法在治療時有一病一方的標準化處方特點,許多疾病在腹針療法中都有其對應的處方。而且,任何疾病的處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診斷準確都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因此,必須從提高診斷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其次,認真地把握好腹針治療時的每一個環節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規范貫穿在治療的全過程中,是提高臨床水平的關鍵,其次還需要掌握好各種疾病的辯證特點,才能滿足每個病人臨床癥狀不同的個性化需要。
在每個處方中,對針刺的順序,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于進針的深度在每個處方中都把淺刺的穴位進行了說明,以便大家能夠掌握。對于每種疾病的臨床不同表現,也可以在辯證加減中去選擇。
1落枕
1.1定義
落枕是多見于成年人的急性單純性頸項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證,又稱頸部傷筋。本病多由于睡覺時頸部位置不當,風寒侵襲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頸部輕度扭傷引起。
1.2〔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門(患)
(2)針刺的順序:1、中脘、2、商曲(患)、3、滑肉門(患)
(3)針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淺)、滑肉門
1.3〔辯證加減〕
頸項雙側疼痛:商曲(雙、淺)、滑肉門(雙)。
頸項后正中疼痛:下脘(淺)、商曲(雙、淺)。
2肩周炎
2.1 定義
肩周炎又稱肩凝癥或漏肩風,因患者年齡多在50歲左右,故又稱“五十肩”。本病以單側或雙側肩關節酸重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為主癥。
2.2 〔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
(2)針刺的順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門(患)
(3)針刺的深淺:中脘、商曲、滑肉門(淺)
2.3[辨證加減]
肩部疼痛的范圍較大時滑肉門三角(患)。
肩部疼痛的范圍較局限時以滑肉門為頂點的三角取穴距離縮短。
3肱骨外上髁炎
3.1定義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通常發生于網球運動或經常用力作旋轉前臂、屈伸肘關節者,肘關節疼痛為主癥。
3.2 〔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上風濕點(患)
(2)針刺的順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門(患)4、上風濕點(患)
(3)針刺的深淺:中脘、商曲、滑肉門(淺)上風濕點(淺)
3.3[辨證加減]
肘部疼痛較劇加上風濕點三角(患、淺)。
4腕部的狹窄性腱鞘炎
4.1定義
本病多發生于經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橈骨莖突及拇指的掌指關節掌側等處最常見。工作時由于肌腱和腱鞘在橈骨莖突及關節處經常摩擦,產生損傷性炎癥,逐漸使腱鞘狹窄而患病。病程緩慢,偶發于手部急性損傷后。
4.2〔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上風濕點(患)、上風濕外點(患)
(2)針刺的順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門(患)
4、上風濕點(患)、5、上風濕外點(患)
(3)針刺的深淺:中脘、商曲、滑肉門、上風濕點(淺)、上風濕外點(淺)
4.3[辨證加減]
腕部拇指側疼痛加列缺(患)
腕部關節正中疼痛加外關(患)。
5 頸椎病
5.1定義
頸椎病是一種老年性退行性骨質病變,又稱頸椎骨質增生或頸椎綜合癥。本病臨床表現以頸項部疼痛、頸項強直、活動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頭暈頭痛、耳鳴眼花、眩暈、失眠、記憶下降,嚴重時發生卒倒等。X光片顯示有骨質增生或生理彎曲度改變、椎間隙狹窄、椎間孔變小、變窄等。臨床可分為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經根型、椎動脈型為多見。
5.2 〔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
(2)針刺順序:1、中脘;2、關元;3、4、商曲;5、6滑肉門
(3)針刺深淺:中脘、關元、商曲(淺)、滑肉門
5.3辨證加減:
神經根型加石關(雙)、取石關時依頸項部疼痛的部位而變動,如在兩側項肌的外側時取穴離腹白線稍寬,如在兩側項肌的內側時取穴離腹白線略窄。椎動脈型加下脘。上肢麻木、疼痛加患側滑肉門三角。頭痛、頭暈、記憶下降加氣穴(雙)。耳鳴、眼花加氣旁(雙)。
6 腰椎間盤突出癥
6.1 定義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腰腿痛中常見的原因,許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經痛,均與此病相關,近年隨著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確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為我們的辨證施治也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6.2 〔腹針治療〕
(1)處方:水分、氣海、關元
(2)針刺順序:1、水分;2、氣海;3、關元
(3)針刺深淺:水分、氣海、關元
6.3[辨證加減]:
急性腰椎間盤突出:人中、印堂。
陳舊性腰椎間盤突出:氣穴(雙)。
以腰痛為主:外陵(雙)、氣穴(雙)、四滿(雙)。
合并坐骨神經痛:氣旁(對側)、外陵(患側)、下風濕點(患側)、下風濕下點(患側)。
8 腰背痛
8.1 定義
腰背痛是指背痛連及腰痛的一種常見臨床癥狀,背痛除背肌勞損、骨質增生、感受風寒等因外,還可因內臟的疾病而引發,腰痛除風濕、勞損、骨質增生、閃挫等因外,亦可因內臟疾病誘發,故其病因較為復雜。
本證常見于腰背部軟組織損傷,肌肉風濕以及脊柱和內臟病變等。本篇僅就寒濕性、勞損性、腎虛性腰背痛敘述如下。
8.2 〔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氣海、關元、大橫(雙)
(2)針刺順序:1中脘、2氣海、3關元、4、5大橫(雙)
(3)針刺深淺:中脘、氣海、關元、大橫(雙)
8.3辨證加減: 腰背痛背痛較甚:滑肉門(雙、淺)、太乙(雙)、石關(雙)、風濕點(雙、淺)。
腰背俱痛:商曲(雙)、天樞(雙)。
腰背痛腰痛較甚:外陵(雙)、金河(雙)。寒濕性:上風濕點(雙、淺)、下風濕點(雙、淺)。
勞損性:商曲(雙、淺)、四滿(雙)、氣穴(雙)。
腎虛性:下風濕點(雙、淺)、水道(雙)。
9 慢性胃炎
9.1〔定義〕
本病可有急性胃炎轉變而來。飲食不節、嗜食生冷辛辣或長期飲酒、過度吸煙、精神刺激,都能成為本病的誘發因素。其他如潰瘍病、胃癌、胃擴張、胃下垂等,也能引起續發炎癥。
9.2〔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天樞(雙側)
(2)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氣海;4、關元;5~6、天 樞(雙側)
9.3 辯證加減:
消化不良:加天樞下(右側、)
便秘:加天樞下(左側、)
虛寒型:加神闕溫灸
10 消化性潰瘍
10.1〔定義〕
消化性潰瘍是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明顯潰瘍,潰瘍亦可位于食管下端、胃空腸吻合術后的吻合口,或空腸、回腸、米克耳憩室.因這些潰瘍的形成均有胃酸和胃旦白酶的消化作用參與,故稱消化性潰瘍。絕大多數(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腸,是一種常見慢性病,多發于青壯年。
10.2〔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下脘;水分;氣海;關元;天樞(雙側)。
(2)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水分;4、氣海;5、關元;6、7天樞(雙側)。
10.3辯證加減:
十二指腸潰瘍加:梁門(右側、中刺)
噯氣、泛酸加:上脘(中刺)
11.慢性腸炎
11.1定義:
慢性腸炎一般多指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而言。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可能為腸道感染(如急性細菌性痢疾等)的后果。其它如情緒激動、勞累、飲食失調、繼發感染等,常是復發的誘因。
11.2〔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下脘;腹瀉;關元;天樞(雙側)
(2)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腹瀉;4、關元;5、6天樞(雙側)
11.3辯證加減:
小腹脹痛:加大巨(雙側)。
便溏、水瀉:加水道(雙側)。
脾胃虛寒型:加大橫(雙側);神闕溫灸。
12膽囊炎
12.1定義:
膽囊在肝臟下面膽囊窩內,象黎形,位于右上腹肋緣下。主要因膽結石梗阻、膽汁滯留和細菌感染而引起發病史。
12.2〔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天樞(雙側);上風濕點(右側)。
(2)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氣海;4、關元;5~6、天樞(雙側);7、上風濕點(右側)。
12.3辯證加減
急性膽囊炎加:大橫(右側)
消化不良加:天樞下(右側)
便秘加:天樞下(左側)
13、上呼吸道感染
13.1〔定義〕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這些部位的病毒性或細菌性感染,總稱為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感冒。
13.2〔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下脘;上風濕點(雙側)。
(2)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上風濕點(雙側)。
(3)針刺深淺:中脘(淺刺);下脘(淺刺);上風濕點(雙側)。
13.3辯證加減:
咽部疼痛加下脘下(淺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