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上的醫藥上市公司而言,是波蕩起伏、猶如過山車一般的一個年景,資本趨動力成為國內藥企上市公司最終在市值排行榜上搶到哪張小板凳的最重要因素。E藥臉譜網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共收集整理了293家中國醫藥上市公司(或主營為制藥相關業務)的市值數據,總體總市值為40208.88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市值為137.23億元。
2015年,對于全球制藥大佬們來說,FDA新藥審批創紀錄、全球CEO們輪班換位、各國醫藥支付均開始承壓等等因素影響廣泛,但是誰都知道,并購,才是讓大佬們重新排序的最重要因素。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國內這一季,我們發現,受資本面的影響,排名更迭是歷年來最劇烈的。比較穩居TOP10的公司只有三家,分別是恒瑞醫藥、復星醫藥和云南白藥。包括上述三者在內的8家公司,其總市值在2015年最后一天收盤時超過了600億元人民幣。
表1:2015年中國醫藥上市公司市值排行TOP10
受上市公司體量關系的影響,異軍突起的概念新秀,更多集中在第11名至第20名的排行榜單內:這里既有以推出新藥“康柏西普”而聞名的制藥企業康弘藥業,也有吞掉了慈銘體檢但眼睛仍望向愛康國賓的江蘇三友(美年大健康);既不乏新招頻頻股價飛升的藥用輔料股——爾康制藥,也有迎著民營醫療風口飛揚的愛爾眼科。
表2:2015年中國醫藥上市公司市值排行TOP11-20
再來看那些告別20強的企業:連續兩年上榜的威高股份2015年底已經頹然降至第62位,以199.87億元市值被一干A股股票甩在后邊;同樣增長“緩慢”的還有在美股上市的邁瑞醫療。老牌醫藥企業石藥集團、科倫藥業、吉林敖東、華潤三九、雙鷺藥業仍在尋找新的市值增長點;而綠葉制藥、康哲藥業和海思科等后起新秀在尋找著能持續刺激投資者大腦神經的新消息。
縱觀整個榜單可見,“突破市值千億”對于排名居前的醫藥上市公司而言,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更重要的可能要考慮企業如何獲得持續增長力,擁有相對的安全邊際……
以市值線劃分,24家企業市值逾300億,60家醫藥企業市值逾200億元;市值100億至200億元間的企業有76家,市值50億至100億的企業也有96家。
市值排名第105位的桂林三金,最新市值為137.5億元,正好在平均市值線上,可以設其為醫藥行業的“孫山”。
————國際視野線————
看完國內制藥企業,那么可以參照看看全球制藥大佬們的盤子,和他們所下的棋。
表3:2015年全球醫藥上市公司市值排行TOP20
前三甲原本是最受關注的主角,但是強生、諾華、羅氏2300-280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被2015年末一樁世紀大并購輕松奪走光彩:排名第4名的輝瑞制藥(Pfizer)和排名第7位的艾爾建(Allergan)宣布達成1600億美元合并交易,此舉將締造有史以來最大的制藥公司。
傳統的制藥大佬雖然在表面上排名變化不大,但是隨著并購、分柝、換子等等交易的頻繁上演,那些原本在第一陣營里的主角們也許很快會被新興的各種勢力排擠出第一列的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