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為一種飲品,關鍵在于“色、香、味”的品飲價值,而茶葉的包裝、外形等等,盡管并非茶葉的核心價值,但在凡事看“臉”的時代,顏值顯得格外重要,而茶葉也概莫能外。
對于普洱茶來說,顏值的判斷標準在于:包裝足夠精致,毫無破損;餅面壓得規整;餅面是否勻整,條索是肥壯顯毫,還是黯淡無光;茶湯又是否油潤明亮……每一處細節似乎都是這款茶好壞的體現。
但是人們認為的好茶就會冠上好看、精致等標簽,就如上文中描述的普洱茶顏值標準,但在現實中,有些商家會在“外表”上大作文章,讓你難辨真偽。
有的茶友在選購茶品時,看干茶外形飽滿圓潤,條索肥壯,立馬下手買回家,到撬茶品飲時,發現茶餅內里與表面不是同一種原料,茶湯喝起來,口感滋味也差強人意。
還有一些茶友看到條索肥碩的普洱茶,便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古樹茶,是好茶。相反,如果條索稍微緊細一些,則認為是小樹茶,或臺地茶。
這都是片面看法,條索的粗細并不是評判古樹茶好壞與否的標準,它其實跟工藝、產區等有很大的關系。
在普洱茶的制作工藝里,由于殺青、揉捻的輕重,會形成不同的條索。輕揉捻,條索看起來就會松、粗一些;重揉捻,條索就會顯得緊實、細長。同時這跟茶葉樹齡還有樹種也有一定關系,不能一概而論。
再者,由于不同產區生長環境、茶樹品種、采摘方式等諸多因素的不同也導致條索的粗細、肥碩的區別。就如景邁茶區的一些古茶樹,芽頭就顯得細小些。
所以,在選購普洱茶時,我們不能簡單通過條索來判斷茶品品質,而是需要對原料、工藝等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再加以分析。
說完條索,再來說說茶湯,茶湯湯色由于年份、茶葉品種等原因有所不同,生茶可以分為淺黃、金黃、明黃、澄黃等,熟茶就分為紅濃、褐紅等。
且因為投茶量、沖泡時間等因素限制,湯色的深淺也會受到影響,不能說湯色深的就是好茶,湯色淺的茶就不好,更重要的還是茶湯的干凈度及透亮度。
綜合以上,普洱茶的顏值在品質評判中僅能作為一個參考點,并不是決定性因素。
選茶重在品茶,我們更多還是要看茶品干凈度、滋味的濃強度與飽滿度、茶湯的厚度、生津回甘的程度以及韻味等。畢竟好喝才是我們選擇一款茶品的關鍵。
選茶重在品茶,我們更多還是要看茶品干凈度、滋味的濃強度與飽滿度、茶湯的厚度、生津回甘的程度以及韻味等。畢竟好喝才是我們選擇一款茶品的關鍵。(本文系說茶網原創文章,作者:小陳、說茶網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