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年末,一首蒙古國的民謠在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為流傳,人們都為幻想出來的這個草原國度的靜謐美好而沉醉。然而在十年前,歌詞里唱著的主角烏蘭巴托城區(qū),一棟居民樓的樓道處,一家蝸居在此處的居民正在互相抱怨。
“外公,我冷,你看你找的這個房子。”依偎在母親懷里,年僅四歲的小男孩向父親安達(齊格加符)抱怨道。
從母親身邊其他兩個女兒無奈的表情來看,她們也有同樣的想法。但回應她們的,只有四周呼呼的風聲,和父親無奈的嘆息聲。
母親將女兒們的被角掖地更實了一些。
世間的悲歡并不相通,和這家人蝸居在樓道里,全靠人體體溫取暖不同的是,樓上的居民正坐在暖氣旁,愜意地享受著美食。
但要知道的是,在這之前,安達一家人本也過著這樣的生活。他們本是牧區(qū)居民,住在溫暖舒適的蒙古包里,吃著烤全羊,喝著熱氣騰騰的羊奶……
不料,一場暴風雪倏然而至,一夜之間,吞噬了他們的所有。“牛羊全部被凍死了。”
牧區(qū)是沒辦法待了,為自救,安達只得帶著妻兒老小,搬離蒙古包,搬進烏蘭巴托。
到達烏蘭巴托之前,安達信心滿滿。“大城市機會多,我不信我還養(yǎng)活不了一家老小。”
卻不料,現(xiàn)實很骨感。“烏蘭巴托的房租太貴了,我付不起。”
在現(xiàn)實面前,尊嚴和面子又能值幾個錢。迫于無奈,一番搜索后,安達只得帶著一家人住進這棟居民樓下的樓道里。
“過段時間就好了。”見女兒一直嘟囔,沉默許久,一直嘆氣的安達終于開口安慰道。
過段時間真的會好嗎?安達也不知道。但他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他被騙了。
“明明在這之前,烏蘭巴托不是這個樣子。”
從弟弟口中,安達得知,烏蘭巴托是一個公共交通發(fā)達,人民生活富足的國際化都市,怎么他到了這里,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
醉酒的男人隨處可見、垃圾場人頭攢動、首都中心公園人數(shù)寥寥……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安達真的被騙了嗎?蒙古國的真實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烏蘭巴托,意為“紅色英雄城”,蒙古國的首都,建立于草原之上,市中心是成吉思汗廣場。
因居住人口以青壯年為主,為此,烏蘭巴托也被稱為世界上人口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青壯年多,便也意味著就業(yè)機會多,而這一點也是安達下定決心離開牧區(qū),搬至烏蘭巴托的原因。
奈何,現(xiàn)實不同于想象。到了烏蘭巴托后,安達失望至極。“烏蘭巴托年輕是真,但落后也是真的落后。”
和安達想象中,烏蘭巴托燈火酒綠,極具繁華,交通發(fā)達不同的是,烏蘭巴托的發(fā)展著實很一般。
城市多以普通平房為主,沒有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也沒有繁華的CBD中心。
與之相對應的,烏蘭巴托的物價也很低,牛羊肉才七八塊錢一斤。但反之,烏蘭巴托的瓜果蔬菜價格奇高。
但既來之,則安之,牧區(qū)已無法返回,安達只得帶著家人暫時住在旅館,之后再做其他打算。
安達開始尋找住所。他先是去了城市中心區(qū)域。
“一個月3000,不講價。”苦于身上沒有這么多的資金,烏蘭巴托只得無奈離開。
隨后,安達來到了距離城市中心十幾公里的郊外。結(jié)果別無二致,郊區(qū)的房價并不比市中心的房價低多少。安達還是付不起。
奔波一天,安達灰溜溜地回了旅館。
“你明天要不然去市區(qū)外看看。”就在安達迷茫無措之際,妻子建議到。
隔天,安達就去了郊外。只是,這不去不知道,一去,安達才知,原來這世界上比他可憐的人大有人在,烏蘭巴托遠非他想象中的樣子。
“我一點都不了解烏蘭巴托,那樣的景象讓我作嘔。”回憶起自己初見市區(qū)外的一幕,安達崩潰道。
說好聽點是市區(qū)外,說不聽就是一大片貧民窟。
生存面前,尊嚴毫無價值。居住在這里的,大多是拾荒者、乞討者和流浪者。街道上垃圾遍布,流浪者和乞討者在互相搶食……
肉眼可見的荒涼驚地安達不出話來。但要知道的是,市區(qū)內(nèi)可完全不是這幅景象。
和市區(qū)外落魄不堪,滿眼凄涼不同的是,市區(qū)內(nèi)儼然一派富庶景象。
街道雖陳舊,但祥和寧靜,周圍店鋪林立,市民穿著光鮮亮麗,市中心人頭攢動。年輕人三五成群,侃侃而談。
那導致烏蘭巴托貧富兩極分化這么嚴重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歸根究底,是蒙古國的天氣和特殊的地形造成了當今的這一切。
蒙古國冬季漫長而嚴寒,暴風雪頻發(fā)。冬季時分,蒙古國最低氣溫可降至零下40攝氏度左右。最冷的一年,甚至降到了零下60攝氏度。
因其冬天來的早,為此,蒙古國從每年9月15日就開始給市民供暖了,直到第二年5月15日。
“但這些服務(wù)我們是享受不到的。”提及國家的供暖服務(wù),安達無奈道。
這一點和蒙古國的區(qū)域劃分有關(guān)。蒙古國分牧區(qū)和城區(qū),不同于城市居民,居住在牧區(qū)的牧民大都生活在蒙古包里。
每個蒙古包自成一體,冬季時,牧民們會在蒙古包里搭火爐取暖。
“一家人圍在火爐旁,喝著熱乎乎的羊奶,吃著烤全羊,那日子別提有多舒適了。”回憶起往日溫馨的生活,安達嘆然道。
但很快,安達低下了頭。“人扛過寒冬很容易,但于牲畜來說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安達隨之補充道。
安達想起了自己家里慘烈的一幕。一場寒潮吞噬了他的所有。
和往年不同,那年,蒙古國氣溫低得嚇人。除此之外,極端寒潮還頻發(fā)。安達多了個心眼。“我給羊圈裝了門簾,還加了一堵圍擋墻。”
奈何,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人的能力微不足道。那天晚上,一場更極端的寒潮倏然而至。
因預料不及,沒有提前做好防御措施,第二天,再當安達到達羊圈時,一切已為時已晚。
羊圈中,羊都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直挺挺的,一動不動。“都被凍死了。”
2021年蒙古國非正常死亡超過300萬頭牲畜(最大原因是凍死),2022年的數(shù)據(jù)還沒統(tǒng)計出來,但這年蒙古國遭遇了48年以來最強寒潮,實際慘況可想而知。
迫于無奈,安達只得帶著家人離開草原,去往離家較近,機會更多的烏蘭巴托。
于地形。蒙古國內(nèi)部以沙漠和牧場居多,二者總面積達90%左右,可耕土地不足1%。而這一點,也是安達等人的無奈之處。
“我們除了放牧,再沒別的能做的。”如若遇到天災,牲畜全部被凍死,他們只得離開牧場,去往大城市。
但說起來,在去烏蘭巴托的路上,安達可謂一點都不孤單。
“天災無情,當日受災的又何止我一家。”如此,那個月,無數(shù)牧民涌進了烏蘭巴托。因涌入人數(shù)過多,烏蘭巴托的交通一度陷入了癱瘓狀態(tài)。
舉家遷徙固然辛苦,但很快,安達便意識到,這點辛苦根本算不得什么。
“真正的辛苦在后面。”奔波數(shù)日,依舊毫無所得后,迫于無奈,安達只得先帶著家人搬到居民樓內(nèi)的樓梯下。
“最起碼這里是有暖氣的。”一家不知一家苦,簡單安頓下來后,安達才知,他是很慘,但比他慘的人,大有人在。
牧民自行搭建蒙古包,好,也不好。
好的一點是,牧民們最起碼有了一個獨屬于自己的家,不用寄人籬下,受人白眼。
但缺點是,因蒙古包屬于自行搭建,期間政府不阻擋也不支持,為此,蒙古包內(nèi)水電全無。
當然,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最為致命的是蒙古包的供暖問題。
因沒有供暖設(shè)施,牧民只得自行購買煤炭取暖。這于經(jīng)濟本就不寬裕的牧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牧民除需花費一大筆開銷外,還需承擔無數(shù)罵名。
因其大量燃燒煤炭,蒙古國的空氣受到了嚴重污染。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蒙古國的PM2.5值遠超世衛(wèi)組織規(guī)定的安全上限,一度達到了上限值的133倍。
也因此,蒙古國被稱為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烏蘭巴托被稱為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需特別提及的一點是,蒙古國空氣質(zhì)量差,除煤炭外,蒙古國的特殊地形也是導致其空氣污染嚴重的原因之一。
以烏蘭巴托為例。烏蘭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四周群山環(huán)繞,整座城市陷于山底。這一特殊地形會導致兩個結(jié)果。
一來,煤炭燃燒產(chǎn)生的廢氣聚于城市上空,因山阻擋,無法排出。再者,這種地形會生成一種熱反轉(zhuǎn)效應。
上面是一層暖空氣,下面是一層冷空氣,冷空氣被困在暖空氣下面無法動彈。
空氣流通不暢,空氣污染物已無法及時排出,只得一直懸浮于地表附近。
城市產(chǎn)生的廢氣排不出去,新鮮空氣無法及時進來,如此,天空灰蒙蒙一片便是烏蘭巴托的常態(tài)。
因果相承,因其環(huán)境污染嚴重,空氣質(zhì)量差,孩童無法健康呼吸,成長,肺炎成了當?shù)匚鍤q以下兒童的第二大死因。
另外,尚還在母親腹中的胎兒也未能幸免。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1年5月至12月期間,蒙古流產(chǎn)率激增3.6倍。
這還沒完,當今,烏蘭巴托各地呼吸系統(tǒng)發(fā)病率每年都呈持續(xù)上升狀態(tài)。至于這樣的狀態(tài)什么時候會停止,烏蘭巴托的民眾也不知道。
空氣污染民眾們尚能忍受,最讓其難以忍受的是蒙古包區(qū)的基礎(chǔ)設(shè)施問題。
因為蒙古包區(qū)沒有規(guī)劃,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嚴重不足,民眾們出行極不方便。
因出行不便,民眾無法到更遠的地方謀生,為生計,迫于無奈,只得沿街邊撿拾垃圾。
也由此,蒙古包區(qū)會經(jīng)常上演乞丐,流浪者互相搶食、搶垃圾的戲碼。
但世間的不可思議之處也就在這里了。
烏蘭巴托環(huán)境差是真,民眾也全然悉知,但即便如此,每年仍還是會有成千上萬的牧民涌入烏蘭巴托。
“不是我們想來,是我們沒地方去。”提及自己涌入烏蘭巴托的始因,牧民們無奈道。
之前我們提到過,烏蘭巴托青壯年居多,青壯年占到了該城市總?cè)丝诘?4%,被稱為全球最年輕的城市之一,也因此,相對其他城市,烏蘭巴托就業(yè)機會更多。
蒙古國的大多數(shù)工廠都在烏蘭巴托,包括但不限于輕工業(yè)、建筑材料、金屬材料等。
烏蘭巴托就業(yè)機會多是事實,但涌入的牧民能否在其中找到一份工作,扎根下來,則全憑自己的本事。
牧民有一技之長,能吃苦耐勞怎么也好說,如若兩者都沒有,境況便會很慘。
相較于安達家住的樓梯下的通道,供暖通道更為逼仄,空氣更為污濁。
“我們活的像老鼠一樣,一天都照不到陽光。”
只是,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反觀烏蘭巴托城市居民,他們的生活可謂是十全十美。
一墻之隔,一個天上,一個地獄。不同于安達一行人,烏蘭巴托市區(qū)的有錢人悉數(shù)住在暖氣、水電、暖氣一應俱全的百平豪宅里。
他們會早早把孩子送出國,以讓其接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教育。英國、美國、瑞士等發(fā)達國家是他們的首選。
夜晚時分,市中心的酒館家家爆滿,有錢人在里面夜夜笙歌,三五成群,暢談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反之,蝸居在城市地下的居民只得瑟瑟發(fā)抖地蜷縮在一張床上,在自怨自艾的嘆息中逐漸睡去。
烏蘭巴托是蒙古國的一個縮影,其他城市的境況和其也差不了多少。
蒙古國空氣質(zhì)量差,大多數(shù)民眾生活水平低,國家內(nèi)部貧富差距大,這樣的境況什么時候能得到改善,蒙古民眾也不知道,只能靜待政府的措施。
二〇二二年全球氣候極端變化,蒙古國遭遇極端寒潮,在牛羊被凍死的沉默后,底層的勞動人民毫不意外地再一次涌入城中。
等待他們的是機遇,10年前鉆進樓道、地下管道的居民,也曾這樣想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