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下我的理解:稱“大代”的宗室百官最后一例是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元鑒墓志》(大代大魏一起用),再后面基本就沒有宗室百官稱“大代”了,民間還有,但頻次也漸低
“大代”主要集中在北魏中前期,中前期稱“大魏”的較少,若說明顯分界點(diǎn),孝文帝遷都洛陽到宣武帝景明后,“大代”變少,“大魏”明顯變多,到最后基本統(tǒng)一成“大魏”“魏故”了……
太武帝正平元年(451年)
《孫恪墓志》:代故東宮中庶子、謁者仆射、建威將軍、賓徒子、建節(jié)將軍、山陽、榮陽二郡太守、定陵侯、薨追贈(zèng)寧東將軍、冀州刺史、漁陽公,謚曰康公,昌黎郡孫恪……
文成帝興安三年(454年)
《韓弩真妻王億變碑》:維大代興安三年,歲次鶉火, 春正月己亥朔廿六日,冥大幽州范陽郡方城縣民,平遠(yuǎn)將軍,平國侯韓弩真故妻王億變,春秋六十有二,壽終。故建立斯碑以記之耳。
北魏皇興五年(471年)
《石交腳彌勒像》:慕口極遂于大代皇……
北魏延興二年(472年)
《黃□相造坐佛碑像》:大代延興二年歲在壬子四月癸未朔六日戊子,大代延興二年歲在壬子四月癸未朔六日戊子,紀(jì)書學(xué)生東郡黃□相,為亡父故使侍節(jié)侍中、安南將軍、南部尚書、定州刺史、東郡簡(jiǎn)公黃盧頭造釋迦牟尼百七十佛像。
孝文帝延興四年(474年)
《司馬金龍妻欽文姬辰墓銘》:唯大代延興四年,歲在甲寅十一月戊辰朔廿七日甲午,河內(nèi)溫縣倍鄉(xiāng)孝敬里人、使持節(jié)、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啟(開)府儀同三伺(司)、都督梁益兗豫諸軍事、領(lǐng)護(hù)南蠻校尉、楊州刺史、 羽真、瑯琊貞王故司馬楚之嗣子、使持節(jié)、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朔州刺史、羽真、瑯琊王金龍妻,侍中、太尉、隴西王、直懃賀豆跋女」,乞伏文照(昭)王外孫女,欽文姬辰之銘。
孝文帝延興六年(476年)
《陳永夫婦墓銘》:維大代延興六年,歲次丙辰六月己未朔七日乙丑,元雍州河北郡安戎縣民, 尚書令史陳永并命婦劉夫人之銘記。
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
《宋紹祖墓磚》:大代太和元年歲次丁巳幽州刺史敦煌公敦煌郡宋紹祖之柩
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
《賈寶墓碑》:唯大代太和元年歲次丁巳十月辛亥朔十日庚申涼州武威郡姑藏縣民賈寶銘
孝文帝太和三年(479年)
《馮熙寫雜阿毗曇心經(jīng)》:大代太和三年歲次己未,十月己巳廿八日丙申于洛州所書寫成訖。
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
《司馬金龍墓表墓銘》:維大代太和八年,歲在甲子十一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代故河內(nèi)郡溫縣肥鄉(xiāng)孝敬里、使持節(jié)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吏部尚書、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瑯琊康王司馬金龍之銘。
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
《比丘僧安造釋迦佛坐像》:發(fā)愿文:大代太和八年歲次甲子十一日十二日,比丘僧安,造釋迦文佛像一區(qū)。
(1956年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盟托縣古城出土,現(xiàn)藏內(nèi)蒙古博物館)
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
《阿行造觀音立像》:發(fā)愿文:維大代太和十三年,歲在己已七月壬寅朔,東平郡□□□如羅太平息女阿行,仰惟能仁,慈憐窮子,俯…口口請(qǐng)師造觀世音像,阿行舍此女形,生思□□。
(1961年河北平泉出土,河北省博物館藏)
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
《太和十三年比丘尼惠定造像記》:大代太和十三年,歲在己巳,九月壬寅朔,十九日庚申,比丘尼惠定身遇重患,發(fā)愿造釋加、多寶、彌勒像三區(qū)。
(云岡石窟第17窟明窗東壁)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
《郭元慶造石思惟太子像》:發(fā)愿文:唯大代太和十六年歲次壬申正月戊午朔四日辛酉,陰密縣清信弟子郭元慶、彭□□發(fā)愿……比丘僧□,太子思惟象。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
《尹受國造石佛坐像》:維大代太和十八年歲次甲戍四月已巳朔八日壬子敬造訖。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
《太和十九年妻周氏為亡夫造像記》:唯大代太和十九年四月廿八日,律仲呂思昏七妻周,為亡夫故常山太守田文(虎)[彪]、亡息思須﹖、亡女阿覺,釋?迦文佛、彌勒二軀。
(云岡石窟第11窟明窗東壁)
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
《扈氏一族造佛坐像》:發(fā)愿文:大代太和廿年佛弟□□造釋迦文佛……清信女朝晴文清、清信士扈口生……。
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年)
《比丘僧欣造彌勒三尊立像》:發(fā)愿文:大代太和廿三年歲次已卯十二月壬申朔九日庚辰,比丘僧欣為生緣父母并眷屬師僧造彌勒石像一區(qū),愿生西方無量壽佛國,龍華樹下三會(huì)說法,下生人間侯王子孫,與大菩薩同生一處,愿一切眾生,普同斯福,所愿如是。
(美國克利夫蘭特美術(shù)館藏)
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4年)
《大代萬歲瓦當(dāng)》
宣武帝景明四年(503年)
《獻(xiàn)文皇帝第一品嬪侯夫人墓志》:……大代景明四年歲次癸未三月」癸丑朔廿一日癸酉造訖。
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
《元鑒墓志》:……維大代大魏正始四年歲次丁亥三月庚申朔廿」六日乙酉。武昌王墓志銘。
(目前為止“大代”“大魏”一起使用的唯一例子)
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
《延昌三年造釋迦像記》:唯大代延昌三年七月廿五日……
(云岡石窟第28-2窟西壁)
孝明帝神龜三年(520年)
《魏裕造佛碑像》:發(fā)愿文:大代神龜三年六月十日,清信□佛弟子魏裕,一心供養(yǎng)。時(shí)父魏、母杜妃、裕妻□朱、息魏市德,妻嚴(yán)照男……。
(日本大原美術(shù)館藏)
孝明帝正光二年(521年)
《法藏等造佛碑像》:發(fā)愿文:大代正光二年歲在辛丑四月戊戌朔八日乙已,為比丘法藏,弟子比丘法遵,二僧為□造二區(qū)五十三佛,復(fù)為七世平生,□□□□,一切眾生,所愿如善。弟子……造。
(美國菲利阿美術(shù)館藏)
節(jié)閔帝普泰元年(531年)
《石佛碑像》:發(fā)愿文:大代普□□□太歲次辛亥五月庚子朔□□……。碑上方又有:維摩詰□忠于、方丈室時(shí)□化、菩薩天女散花。佛碑上方表現(xiàn)為維摩詰與文殊對(duì)坐論道場(chǎng)面。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