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學會與他人分享,
是孩子從小就該學習的好品質。
可是有時候孩子的表現會讓家長尷尬:
不讓別的小朋友碰自己的玩具、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自己的零食就大聲叫嚷……
該怎么教孩子學會分享呢?
01
分享應該從家庭中做起
2-6歲的兒童處于認知發展的前運算階段,
自我中心是這一階段兒童發展的特點之一。
所以就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來讓孩子接受他人、接受和他人分享同一物品。
分享應該從家庭中做起,比如在家庭中堅持不給孩子吃獨食,水果、零食大家分著來。
要培養孩子分享的品德,
在家里就該打消以孩子為中心的氛圍。
比如一盤孩子喜歡的水果放在桌上,家長可以說“我們一起來吃水果吧,你吃一塊、我吃一塊”。
和他一起玩玩具時,也可以說“我也想玩,我們一起來玩還不好?”
如果只能一人動手玩兒的玩具,就說“什么時候能輪到我來玩兒?”
或者“五分鐘之后就該換我來玩兒嘍!”
在家里就以這樣的方式相處,孩子出去玩兒的時候也很少會再因為一個游戲項目被別人占著、自己玩不上而哭鬧。
02
創造易于分享的機會
還有我們經常強調的一點,就是不論你想讓孩子養成一個什么樣的習慣或品質,必須要保證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則。
平時有東西和家人分享時盡量表達出來“你還想吃蘋果嗎?把我的蘋果分你一半吧”
讓孩子意識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是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潛移默化的力量能讓孩子輕松學會和他人分享。
另外,教孩子學會分享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