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一個好朋友的爸爸,4年前出現心絞痛,去醫院放了2個心臟支架,開始的時候還按時吃藥,后來覺得沒事就把藥給停了。結果今年中秋節后再次出現心梗住院,把全家人都嚇壞了。
隨著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有更多人開始了解“心臟支架”,并對它產生許多懷疑:心臟支架一定要放嗎?作用多大?
關注這個問題的不止是老百姓,還有科研界的研究人員。最近一項耗資上億的研究表明,植入心臟支架并無明顯益處。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美國研究揭示支架真相?
2019年11月16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在年會上公布了一項名為ISCHEMIA的研究,這項研究耗資上億美元,ISCHEMIA研究是在 5179例心臟病患者中展開的,共歷時七年,是目前為止的相關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這項耗資1億美元的研究表明,對于那些比較嚴重但病情穩定的心臟病患者來說,僅接受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建議,并不會比放支架、做搭橋手術的患者有更高的心臟病發作或死亡的風險。
這項研究意味著,對于病情比較穩定的心臟病患者而言,植入心臟支架應該更謹慎。
但這項研究被美國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療協會(SCAI)指出存在缺陷,SCAI認為,該研究沒有考慮到那些癥狀正在惡化和心臟病發作的病人。對于高危患者,與單純的藥物治療相比,介入性手術和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才是更好的選擇,更能確保患者安全。
心臟支架“亂象”
在美國,心臟支架手術是很多醫院和醫師的主要收入來源,很多患者也對支架植入手術非常信任,但是支架植入明顯也存在過度使用的問題。在我國,關于心臟支架的使用情況也一直頗受爭議,面臨著過度使用和價格虛高等質疑,心臟病專家胡大一就曾指出相關問題。
早在2012年,胡大一就在第14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上就表示,我國濫用心臟支架的問題已非常嚴重,“不少患者一次性就被放入3個以上,有的甚至被放入十幾個”。而在他看來,“很少人需要置入3個以上的支架,除非在置入過程中導致其他部位損傷,才被迫補償性置入支架。”
“很多醫生會對患者說:一個只需要小創傷就可以疏通血管,一個需要動大手術。”胡大一說,由于很多患者缺乏相關的醫學常識,導致患者更傾向于介入治療。
針對當前,胡大一直接指出問題的關鍵:“醫生之所以熱衷支架治療,無非就是為了‘名和利’,放支架很安全,也會直接受到效果,患者也自然把這個醫生當成‘名醫’。”
心臟支架的確挽救了很多的患者,但是它也有兩面性。
支架植入手術有哪些常見的壞處呢?
首先面臨的是費用問題。心臟支架雖然是一個小小的金屬管,但是費用卻比較昂貴,動輒就上萬元,是一個費用比較高的手術。雖然現在的醫保制度比較完善,大多數家庭能夠承受得起心臟支架植入的費用,但是,植入心臟支架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手術過程也是比較難受的。心臟支架手術雖然已經比較成熟,但也是一個有創操作,不論是穿刺、進導管還是置放支架的過程都是比較痛苦的,而且也會有風險,身體都需要承擔不小的痛苦。
最重要的是,植入心臟支架并不能治愈病情。植入心臟支架并不是根治冠心病的方法,只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支架手術后仍然會存在各種風險,比如心律失常、心衰、支架內急性亞急性血栓等風險,而且,植入心臟支架后仍然會存在血管再堵塞的情況。
什么情況下適合植入心臟支架?
心臟支架不可濫用,但并不等于不能用,那么患者在什么情況下,才需要做心臟支架呢?有以下3種情況心臟支架才能發揮最大用處。
第一,患者植入心臟支架的血管大小需要符合直徑≥2.25毫米,如果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心臟支架的作用并不大,醫生一般不會建議做。
第二,患者的血管狹窄程度要大于80%,也就是血管至少堵了八成,醫生才會建議患者做心臟支架植入。
第三,患者有出現心肌梗死或心絞痛的癥狀時可以做心臟支架手術,因為心臟支架手術本來就是專門針對這類患者的手術。
心臟支架≠一勞永逸
對于需要置放心臟支架的患者來說,植入心臟支架后并不代表就可以高枕無憂,因為支架只是緩解血管堵塞的癥狀,并沒有根除病因。因此,做了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有3個“任務”需要完成,預防血管再次狹窄。
任務1:患者要密切留意身體情況,定期去醫院復查,出現不適立刻就診。
任務2:做完心臟支架后患者還需要服用藥物治療,才可以將心臟病控制好。
任務3:心臟支架手術后患者要注意清淡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要適當運動鍛煉。
雖然心臟支架依然備受爭議,但在3種適合的情況下,依然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要注意的是,放完支架并不是一勞永逸,那只是治療的開始,更重要的是牢記3個任務,預防復發。
你身邊有做了支架手術的人嗎?
參考資料:
1.《耗資上億研究表明:植入心臟支架并無明顯益處》.財經雜志
2.《金泉.心臟支架的壽命有多長[J]》.江蘇衛生保健,2018(11):12.
3.《胡大一:一半心臟支架不靠譜》.中國青年報.2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