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故事 記得關注長風
作為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正月十五,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上元節,流傳至今,我們更習慣稱它為元宵節。
早在漢代時,元宵節就已成為了民間的大型節日,官家也都會在這一天解除宵禁,這也讓這一天形成了諸多慶祝風俗。
打扮一新的百姓們一起來觀燈,賞月,約會,大街上耍燈、舞獅、迎神塞社。
這也讓元宵節這一天在很多地方的熱鬧程度絲毫不亞于春節,甚至還更熱鬧。
如此具有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自然引無數騷人墨客為它揮毫潑墨,也給后世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
值此佳節美時,我們就來一起來看看詩詞史上那些震爍千古的元宵詩詞,讓我們從字里行間穿越時空與古人一起歡度這月光如水的元夜良宵。
01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在古代,一般統治者為了維護社會治安,在晚上都會采用宵禁的手段來控制人口流動,但元宵節這幾天會不一樣,因為元宵節這幾天朝廷會解除宵禁,特許夜行。
取消宵禁后的元宵節,路上掛燈籠,亮花樹,交相輝映的燈光和焰火下,出游之人絡繹不絕,摩肩接踵。
這首佳作就是詩人在上元節詩歌比賽中的奪魁之作。
詩的首聯寫元宵節的輝煌燈火,頷聯寫如潮的人流,頸聯寫夜游之樂,尾聯寫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無限留戀。
唐·張枯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在古代,京城正月十五不禁夜,宮廷里的氣氛也很寬松,上至君王,下至群臣侍女,都沉浸在喜慶之中。這首詩寫的就是宮中度元宵的熱鬧情景。
元宵節這天晚上,鱗次櫛比的宮殿朱門大開,萬盞彩燈高懸,噴吐出奪目的光芒;歡聲笑語此伏彼起,撼天動地,皇都一片歡騰。三百歌女婀娜多姿,穿紅著綠,翩翩起舞,裾飛袖連,整齊劃一,優美至極。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詩中描寫了金代京都元宵佳節人山人海,人們盛裝出游的歡快氣氛。
隨處都能碰到盛裝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處在舞弄著花燈,孩童們互相追逐打鬧,可謂描繪出了一派繁華升平的氣象,
全詩淺白如話卻富有情趣,用短短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在節日的歡樂之情。
宋· 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鹄錈粝∷断??;杌柩┮庠拼挂?。
這首《蝶戀花》是蘇東坡自杭州遷為密州知州后第一年元宵節時所作。
蘇東坡在杭州三年,見慣了杭州元宵節的繁華熱鬧,而密州山城肯定不如杭州,所以這首詞上下闕分別描繪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節的不同景象。
上闋寫盡昔日杭州元宵節繁榮熱鬧的盛況,之盛,下闋轉而回到眼前寂寞冷清的密州上元。
不過南北地理差異、風俗習慣在他的筆下,都是他憂國憂民的心情的體現。
宋 · 毛滂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云。蓬萊清淺對觚棱。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小屏風畔冷香凝。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這首詞上片虛寫,寫想象中的汴京元夜,都城元夕的繁華景象。下片實寫,寫現實中羈旅窮愁。上片越是寫得繁華熱鬧,則越是反襯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尷尬之狀,這一虛一實的手法,寫出了作者無法排遣的無奈心情。
其中“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的詩句,看似瀟灑風流,俏皮可愛,實則是以樂景寫哀情,將詞人羈滯異鄉、困頓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與悲懷抒寫得纏綿悱惻 。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元宵節也是古代的情人節,在這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的一天,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詞的前兩句寫景,但歐陽修并沒有詳細地描繪元宵夜的熱鬧盛況,僅以“花市燈如晝”一筆帶過就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給后面抒情做好鋪墊。
但上下闕通過去年與今日的對比,表達出今年元宵相思之苦,讓人潸然淚下。
這首詞,語言平淡,卻紙短情長,其中人物形象生動,非常適合背誦,所以流傳很廣,成為一篇不朽的詞。
宋 ·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說起寫上元燈節的詞,想起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辛棄疾的這一首詞,更會情不自禁地念起“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一句千古名句。
這首詞的上闋極力渲染佳節熱鬧的盛況,火樹銀花,寶馬香車,花燈耀眼,通宵達旦。
下闋著墨于人,美女如云,成群結隊,漸欲人眼,但心中所念所想的還是那一位立于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
全詞構思精妙,語言精致,令人余味無窮,不愧是詞中極品。
讀中國美詩詞,過幸福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