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中的動物世界(五)------熊貓
1973年1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了我國第二套熊貓郵票(編57--62),即第十六套編號郵票。
大熊貓一般稱作“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數量十分稀少,屬于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被譽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群,屬貓科,現存的主要棲息地在中國四川、陜西等周邊山區。成年熊貓長約1.2米---1.9米,體重85公斤---125公斤,適應以竹子為食的生活。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可愛模樣深受全球大眾的喜愛,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貓為其標志,大熊貓儼然成為物種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國作為外交活動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大熊貓的學名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也就是說“本質類似于熊,而外貌卻相似于貓。”嚴格地說,“熊貓”是錯誤的名詞。這一“錯誤的答案”是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慶北碚博物館曾經展出貓熊標本,說明牌上自左往右橫寫著“貓熊”兩字。可是,當時報刊的橫標題習慣于自右向左認讀,于是記者們便在報道中把“貓熊”誤寫為“熊貓”。“熊貓”一詞經媒體廣為傳播,說慣了,也就很難糾正。于是,人們只得將錯就錯,稱“貓熊”為“熊貓”。其實,科學家定名大熊貓為“貓熊”,是因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屬于食肉類動物。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貓?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居住在高山區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貓的統計成為一項很艱苦的工作。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經有過兩次調查,估計野外有約1000只大熊貓,這個數字可能偏低。大熊貓分布區域內共有37個縣,若按主產、一般和少量三級劃分,主產縣每縣約有100只,共有7個縣;一般多產縣每縣約50只以上,共11個縣;少產縣每縣常在50只以下,計有19個縣。據此推算,大熊貓野生數量總計約有兩千只不到,圈養的數量約為100只。大熊貓的繁殖率較低,所以種群增長緩慢。根據國家林業局2006年的調查,目前全國有野生大熊貓1596只,圈養數量161只。大熊貓是熊科家族中最為珍稀,受到最大生存威脅的哺乳動物之一。
1963年8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的第一套熊貓郵票(特59),該套郵票分為兩種,一是有齒郵票,二是無齒郵票。郵票圖案和面值均相同。上圖為有齒郵票,下圖為無齒郵票。
有齒熊貓郵票。1熊貓吃水果,面值8分。2熊貓嬉戲,面值10分。3熊貓覓箭竹,面值8分。
無齒熊貓郵票。1熊貓吃水果,面值8分。2熊貓嬉戲,面值10分。3熊貓覓箭竹,面值8分。
1985年5月24日中國郵政發行的第三套熊貓郵票(T106)小型張:拯危繼絕,面值3元。
T106--1嬉戲 T106--2攀登
T106--3天趣 T106--4小伙伴
1995年9月1日中國郵政與澳大利亞郵政共同發行的“珍稀動物”特種郵票(1995--15)一套,共兩枚,1考拉,面值20分。 2熊貓,面值2.90元。這是中國郵政發行的第四套以熊貓為內容的郵票。
考拉也叫袋熊,是澳大利亞珍稀動物。考拉擁有小熊般的身體,體重約有15公斤,生在加利樹上,很少下到地面。它們只吃加利樹的葉子和嫩芽,很少喝水,是爬樹的高手,它們的后腿強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