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于診療技術的落后,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手段比較有限,人們對這個病的認識也不足,很多患者早期不能及時診斷、及時治療,晚期關節變形又沒有好辦法治療,最后等待的結果就是關節畸形、殘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類風濕關節炎素來有“不死的癌癥”之稱。
從“不死的癌癥”這個稱號上,就能看出來人們對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的畏懼之心,很多不了解這個病的患者,患病之后很容易被絕望的情緒籠罩。臨床所見,患者常有下面幾種不良表現——
① 恐慌:覺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將來必殘無疑,所以心里又害怕又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② 放任:覺得這個病反正治不好,愛誰誰,不看也不治,聽天由命。
③ 亂投醫:恐慌之余,四處求醫,聽信一些鄰居的偏方,“神醫”的秘方,斷根的“神藥”。
事實上,醫療業發展至今,類風關并不是無法對付的,即便不能“斷根”,也能像很多慢性病一樣達到臨床控制(即長時間不發病)。關鍵是要早診斷、早治療。
關鍵是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類風關的早期,一般只是表現為少數幾個關節的疼痛和腫脹,如果不進行規范治療,進展到晚期的關節畸形,大概需要經過10~2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有10~20年的時間可以預防關節發展成可怕的畸形。不過即使這樣,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該病沒有行之有效的預防辦法,治療的關鍵時期,是剛發病的頭2~3年時間,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我們說越早越好,但這個“早”也有一個大概的期限。這個期限就是從出現關節癥狀起的6 ~12個月之內 。從我們的專業角度,12個月以內算是“早期”,6個月以內算是“早早期”。
而要想盡早判斷出是否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關鍵是要看關節的疼痛腫脹以及疼痛腫脹的時間。
①關節腫脹和疼痛
類風關早期會出現關節腫脹和疼痛。人們可能有一種印象,好像只有對稱性的小關節(比如手指或腳趾的關節)的腫痛才是類風濕,其實很多類風關早期的癥狀可能是單側的關節炎,也可能是大關節(比如一個膝關節或者一個踝關節的腫痛)。但類風關一定會有關節的腫脹,如果只有關節疼,而不腫,可能就不是類風關。
②持續一段時間
這個時間至少是4~6周。類風關是慢性關節炎,肯定是持續性的。很多人在受涼或者勞累后,可能會有短暫的關節腫脹和疼痛,但有時幾天就自己好了,后來也沒再犯過,這種情況可能就不是類風關。如果關節疼痛和腫脹持續不緩解,或者反反復復的犯,就得懷疑類風關。
懷疑自己得了類風關時,最要不得的就是病急亂投醫。有人得病之后恨不得這個病趕緊好,于是有聽信鄰居大媽的,有找江湖游醫的,有尋求祖傳秘方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外面兜兜轉轉好多年沒找對地方,最終來到我的門診,來的時候坐著輪 椅的,拄著拐的,伸出手來關節像雞爪子一樣的,比比皆是。這都是被所謂的“神醫”“神藥”害的。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您的癥狀剛好符合我上面說的情況,先別擔心,也別著急,盡快到醫院找大夫,而且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找風濕免疫科大夫給您確診。
大夫可能會給您做一些檢查, 比如類風濕因子、CCP抗體、血沉、C反應蛋白等,有時可能還會讓您拍片子,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千萬不要為了圖省事,不愿意做檢查,結果得到錯誤的診斷,耽誤病情。
確診為類風關后就要盡快治療。
① 遵醫囑
類風濕因子,很多人認為類風濕因子陽性就是類風關,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首先,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出現在很多情況, 比如乙肝 、丙肝、結核病,還有除了類風濕關節炎之外的其他風濕性疾病,比如干燥綜合征、紅斑狼瘡等 。而且 ,有一部分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中也可能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
所以見到類風濕因子陽性不要驚慌,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其次,并不是所有類風關的患者都是類風濕因子陽性。只有約60%~70%的類風關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30%~40%是陰性的,這部分患者的診斷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要漏診。
而一旦確診是類風濕,那么患者及家屬要清楚認識到:類風濕是一種慢性病,所謂慢性病就是要跟您一輩子的病。所以,要做好終身服藥的準備,千萬不要聽信所謂能除根的“神醫”“神藥”或者祖傳秘方,這樣只會延誤病情。
一定要按照正規醫院風濕免疫科大夫的醫囑進行服藥,并且按照大夫規定的時間來復查。一方面觀察藥物療效,另一方面也觀察是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即使病情好轉,或者穩定,也不要隨意停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減少藥物或者停藥。
② 多溝通
治療類風濕的藥物很多都有不良反應,甚至有些還是治療腫瘤的藥物,說明書上寫的不良反應都很可怕。但是真正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其實很少,很多患者其實完全感覺不到。即使真的出現不良反應也不用擔心,大夫會根據您的情況進行調整。但前提是您需要及時有效的跟大夫進行溝通。告訴大夫您的擔心,您服藥以后的不舒服,以便您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千萬不要看到不良反應或者出現不良反應就把吃的藥一停了之。貿然停藥的后果就是疾病復發,復發的后果就是比開始更加難治。
一個合格的、聰明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果做到了以上這兩步,就能夠做到少花錢、少受痛苦,最重要的是療效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