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是八月中旬,暑假即將結束。禁補令似乎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各類學校成建制補課現象基本上沒有了。但也有少數學校打“擦邊球”。在暑假初補十多天,中間放假,在暑假末再補十多天。有的在校外辦班。至于社會上的各種補課機構、補習班,一到暑假就如“雨后春筍”林林總總,好不熱鬧。
孩子愿意在暑假多學點知識、技能。家長愿意付出金錢的代價。這一切看起來都入情入理。但深入思考一下讓人不寒而栗。
幼兒教育本是輕松幸福的,卻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美好愿望綁架,走上了“小學化”的不歸路。暑假里各類校車也在中國的不同地方的不同街道上穿梭。
小學初中各種文化課的補習班那就更多了,還有各種形式的音體美興趣班。但這不是為了培養興趣,是異化了的音體美教育,是為高考在另辟“蹊徑”。
至于高中就只剩下一個主題詞“考試”。所以高三的各種補習班也就最多。
這樣,幼兒沒有了想象,小學生沒有了幸福,初中生沒有了體魄,高中生沒有了個性。到了大學,就沒有了思想和人才。我們孜孜以求的美好教育理想就難以實現。
教育要以人為本。
讓學生有成長的快樂感。我們要讓學生享受教育的快樂,感受成長的幸福。我們的教育部門不能只盯住考試和分數。也要真正重視一些“無用”的事情,如:德育、體育、美育以及社會踐行等。
讓教師有職業的幸福感。教師安教樂業,愛業敬業,深刻認識教師職業價值與責任,體會到教師職業的神圣與幸福。
讓家長有對教育的滿意感。家長期盼更安全的教育環境更優秀的師資,更規范的辦學行為,更好的教育質量,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成才。
教育是民生大事,是國家大計。只有讓學生快樂,讓教師幸福,讓家長滿意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只有真正以人為本,才能辦好讓人們滿意的教育。只有到那時再也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