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不該告訴孩子“外面到處是壞蛋” |
我該不該告訴孩子“外面到處是壞蛋” 受訪人/孟遷 采訪/編輯 韓銘 鐵蛋爸:前段時間鐵蛋媽常從網上看到孩子走失的消息,很擔心鐵蛋的安全。現在整天對鐵蛋說出門不能隨便和陌生人說話,外面很危險……我覺得這樣很不好,孩子會對世界有恐懼,但是我也很猶豫要不要把世界描繪得美好一些,又擔心那樣的話孩子真會被人拐走騙走,所以我現在很糾結,到底該怎么辦? 孟遷:你的問題其實是如何向孩子介紹這個世界。 我的觀點是將你眼中的真實世界如實告訴孩子,不需要刻意美化。如果你向孩子介紹的世界是被粉飾過的,當他漸漸長大,面對真實的世界時他該怎么辦呢? 父母美化這個世界有很多表現,比如孩子進學校之前,對孩子說“你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老師都是為你好”。如果真實情況恰恰是如此的話,那是幸運,但事實并不是完全是這樣,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值得相信,我們在新聞上有時會看到女孩被老師性傷害的事情,造成這種傷害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父母一直在美化孩子周圍的環境,美化會讓孩子過分地單純和天真,容易被利用,如果真的有壞人,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他們。 刻意美化世界的父母,其實對這個世界不是那么信任。很多父母有悲觀的世界觀,眼中的世界非常糟糕,所以羞于告訴孩子世界什么樣,害怕孩子知道了會不快樂。但這其實只是他眼中的世界,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其實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有很多種。 我們不能期望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彬彬有禮,心地善良,但是它也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善良。這個世界不只有一種元素,我的觀點是,承認這個世界的多元就是一種真實。 走失這種事只是個別事件,所以不等同于一般情況,比如說游泳池淹死過人,這不等同于游泳一定就會被淹死。所以不需要因為個別事件而對整個世界產生懷疑。 我們可以去相信這個世界。 我們看待事情的時候常常容易片面,看人容易臉譜化,好像世界上除了好人就是壞人,好就好到底,好到不是人,壞就壞到底,壞到不是人,這經常讓人困惑,一個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所有很多人會想不開,因為他遇到自己平時很喜歡的人對他做了一件很不體面的事,就接受不了,心想,他怎么會這樣呢?他是我的老師,或者他是我的好朋友,這就是看人過分理想化。 不要過分理想化地去看待任何人,一個人身上有我們欣賞和喜愛的特質,我們就去欣賞和喜愛這些特質,不因為他的這些特質就推測他的一切都是讓自己欣賞和喜愛的。在與別人交往時,人們常常有這樣的表現:我和他接觸后感覺不錯,他學識淵博風度翩翩,所以我認定他是一個好人。這是不一定的。不要用已知的好感去推測未知,你也不要假想他的“壞”。很多時候我們聽一個人抱怨“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這其實根本不怨對方,只怨抱怨的人自己,抱怨的人最初的假定是錯的,實際上對方從來就不是他假定的樣子,他只是理想化地在推測人家。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做安全提醒的時候,不需要讓孩子對人有什么假定,只需要針對一些侵犯行為給出提醒。我們只需要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可以的,如果遇到什么情況該怎么應對,不要假定任何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這樣的話,孩子知道只是某些行為是不可以的,而不會對人不信任。 信任這個世界,同時保護好自己。這兩者并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