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絡養生已經成為風靡一時的中醫養生方法,通過對經絡和穴位的推拿、按摩,促使我們的身體自動排毒、消除病痛、提高身體的自然抗病能力,解決困擾多數現代人的肥胖、酸痛、疲勞、失眠、便秘等健康問題。
中醫講的“經絡”,不等同于西醫所指的神經、血管、淋巴管等有形的通路,經絡由經脈及絡脈組成,密布全身,負責運行“氣”(能量)、“血”(精微營養物質)到全身各處,使身體各功能正常運作。
中醫認為,經絡如果暢通無阻,氣血得以順利運行全身,臟腑、皮肉筋骨、關節及其他組織可獲得滋養,身體便不會產生病痛;反之,如果因習慣不良,例如長期姿勢不正確造成肌肉僵硬,使經絡堵塞,氣血運行被阻礙,氣滯則血瘀,累積一段時間后會先出現疼痛不適,更嚴重就形成疾病。
因此,保持經絡暢通是中醫養生保健的最高原則,從古至今,不斷發展的各種治療保健方法,如推拿、針灸、氣功、太極,及刮痧、拔罐……無一不在促進經絡暢通。
三養堂徐老認為,必須以正確的方法調理經絡,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首先需要進行全面的經絡診查。經絡內連臟腑,若臟腑出現毛病,其相關的經絡及一些經氣聚集的穴位上,可能會出現壓痛或結節,這些與經絡有關的癥狀及穴位變化可作為中醫診斷上的參考。例如頭痛,前額痛,屬胃經問題;頭部兩側疼痛,屬膽經問題;后頭部及頸項部疼痛屬膀胱經問題,頭頂部疼痛則多屬肝經問題。根據不同的癥狀調理相關的經絡,才能達到舒緩頭痛的最佳療效。
其次,人體十二經脈彼此相通,氣血行走全身,所以要達到較好的養生效果,最好按摩全身經絡。人體十二經脈又分為陰經(心、肝、脾、肺、腎),與陽經(小腸、膽、胃、大腸、膀胱),加上心包經及三焦經,互為陰陽表里關系,當其中一條經絡不通,或某個臟腑出問題時,通常與它互為陰陽表里的經絡可能連帶受影響。每次進行經絡養生,至少需要完整地按摩互為表里的兩條經絡。
最后,經絡養生貴在堅持。日積月累的經絡瘀堵才會導致亞健康癥狀和疾病出現,同樣的,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的經絡調理,才能激發人體正氣和自愈能力,抵御病邪,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