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肝損傷害是指肝臟受損,無論是肝臟功能異常,還是肝臟的形態出現異常,都可以稱為肝損害。
2、肝損傷分類:分別為病理性肝損傷、化學性肝損傷、閉合性肝損傷和開放式肝損傷。肝損傷多表現為快速、嚴重,其中病理學肝損傷和化學性肝損傷最為常見。
病理性肝損傷: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種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損傷和肝癌等引起的肝損傷,比如: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細胞壞死等都會造成肝功能異常。其中以重型肝炎引起的肝損傷最為典型,常出現大塊或亞大塊肝組織壞死,出血、肝腎綜合征是主要死亡原因。
化學性肝損傷:主要由于化學藥物中毒、過敏等引起,比如藥物性肝炎、酒精肝、有機農藥中毒等都會引起肝損傷肝功能異常。但以藥物性和酒精性肝損害最多見,且呈不斷上升趨勢。據了解,目前有近千種藥物會造成肝損傷。
閉合性肝損傷:多由撞擊引起。當肝實質出血,肝包膜未破時,出血量少可自行吸收,出血量大時可以起出血性休克,或撐破肝包膜轉為真性肝裂傷。肝包膜破裂時,血液流入腹腔,可引起腹膜炎、腹痛、出血性休克。合并胃腸道破裂時可引起嘔血。
開放性肝損傷:多由尖銳器物刺傷或穿透傷。此類肝損傷根據傷口大小和肝損傷位置不同嚴重程度也不同,但均可引起出血。傷口小時出血量相對也小,一般都能自行止血。傷口大時或刺破動脈時可引起大出血,病情兇險。傷者往往由于出血過多或肝功能衰竭、多器官衰竭而死。
Ⅰ代謝反應主要包括氧化、還原和水解反應,藥物經過此相反應后極性增高,即水溶性增大,易于排出體外,參與Ⅰ代謝的酶主要是細胞色素P450(CYP);Ⅱ代謝反應主要為結合反應,經過此相反應后,藥物可與葡萄糖醛酸等酶、基團結合,通過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
其途徑主要是隨尿液、膽汁、腸道、肺臟、汗腺和乳汁等排出體外。其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尿液的pH值對藥物的排泄速率影響非常大,弱堿性藥物在堿性尿液中排泄快,弱酸性藥物同理。因此,控制尿液pH值有時可以達到解毒或增強療效的作用。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后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咳嗽,4歲以上孩子出現咽喉疼痛、嘔吐的癥狀更突出。故主要針對這些癥狀備用1-2周療程藥物,不建議盲目大量囤藥,容易造成重復用藥風險。
9、藿香正氣水+頭孢=乙醛中毒
原因:藿香正氣水中含有乙醇,也就是酒精。酒精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乙醛,而頭孢類藥物會抑制乙醛在體內的代謝,造成乙醛的蓄積。大量的乙醛會刺激人的交感神經,引起中毒,表現為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甚至呼吸困難。嚴重時可誘發急性肝損傷、呼吸驟停甚至死亡。
10、蒙脫石散+益生菌
原因:蒙脫石散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抑制作用,會在腸道表面形成一層覆蓋保護膜,影響其它營養物質的吸收。所以,建議蒙脫石散和益生菌要至少錯開2小時再服用。建議先服用蒙脫石散后服用益生菌。
不能。目前沒有證據支持藥物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沒有出現癥狀,不需要提前吃藥。
不會。針對一類癥狀,選用一種藥即可。
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不能加快病情好轉,反而可能導致藥物過量,出現藥物過敏、肝腎損傷等不良反應。02
體溫在37.5~38.5℃之間,優選物理降溫,超過38.5℃以上,可以用退燒藥。
退熱藥使用一般不應超過3天,若癥狀仍未緩解,建議就診。
退燒藥不是吃得越多退燒越快,超量服用或疊加多種退熱藥,可能損害肝腎等臟器。肝、腎功能不全和胃腸道疾病患者用藥,需咨詢醫師或藥師。
對于一般無基礎疾病的人群,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較為安全的退熱藥,選擇其中1種即可。
此外,市面上常見的感冒藥(如999感冒靈、白加黑、泰諾等),名字中含有“氨酚”或“酚”的,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也能起到退燒作用。
如果吃了單獨的對乙酰氨基酚,就不要再吃其他感冒藥,超量服用可能會產生肝衰竭。
對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劑量不要超過2克。布洛芬成人每天最大劑量不超過2.4克。
使用布洛芬退熱時,應注意每次間隔6小時,一天用藥不超過4次;
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時,若持續發熱或疼痛,每4-6小時可重復使用1次,24小時用藥不超過4次。
不能。感冒類藥物和退燒類藥物不能一起吃。
兩種藥都有退熱作用,通常服用其中一種即可。
如果只是低熱,同時有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可以用連花清瘟。
如果超過38.5℃,或者有明顯四肢肌肉酸痛、乏力等情況,建議首選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這類解熱鎮痛藥物。
感冒藥沒有好不好,只有對不對癥。
如果只是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沒有發燒,選用含有抗過敏和縮血管成分的對癥感冒藥就可以,不需要吃復方感冒藥。
從藥名看對癥:
“酚”代表對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熱鎮痛作用;
“麻”代表偽麻黃堿,可以緩解鼻塞等癥狀;
“美”指右美沙芬,有鎮咳作用;
“敏”指氯苯那敏,可減輕流涕、噴嚏等過敏癥狀。
抗生素只能消滅細菌不能消滅病毒,普通感冒和新冠都是由病毒引起,不是細菌感染,因此阿莫西林、頭孢、阿奇霉素和沙星類等俗稱的“消炎藥”沒啥用,濫用抗生素還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和耐藥風險。
不需要。新冠治療的藥物中,絕大部分都是對癥用藥(如退燒、止咳、化痰、緩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等)。
如果不舒服的癥狀緩解好轉了,就可以停止使用這些藥物,無需“鞏固”療效。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藥需要格外小心,建議用藥前咨詢醫生。
老人:慎用含偽麻黃堿的感冒藥,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不良反應;
兒童:3個月以內嬰幼兒發熱不推薦用藥,癥狀嚴重及時前往醫院就診;6個月以下嬰兒退燒只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優先選擇混懸液、滴劑、糖漿等液體劑型。
孕婦:避免使用布洛芬,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孕期出現癥狀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不能喝酒。無論吃布洛芬還是吃對乙酰氨基酚都不能喝酒,哪怕只喝一口也會造成肝損傷。
不可以,健康人群沒有必要預防性用藥。當前尚無證據支持藥物能預防新冠,沒有癥狀就吃藥是不科學的。臨床用藥都是有專家指南的,不能根據網傳的流程圖來自行用藥。
有的人認為中成藥沒有副作用,或者中成藥的副作用比西藥低,這是一類誤區。實際上“是藥三分毒”,中成藥和西藥一樣都有潛在的副作用。
首先,服用藥物應該在專業的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其次,服藥前應閱讀藥品說明書,不能過量服用藥物,也不宜同時服用多種藥物。
西藥和中藥盡量不要同時服用,服用間隔最好在1小時以上。
不建議,阿茲夫定目前并不具備預防新冠的適應癥,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還是加強疫苗接種、戴口罩、勤洗手等。阿茲夫定為抗病毒類藥物,且為處方藥,與非處方藥(OTC)相比,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更大,因此,不建議健康人群提前囤藥。
阿茲夫定有1mg和3mg兩種規格,僅有1mg規格的可用于治療新冠。阿茲夫定適用于“治療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成年患者。”阿茲夫定在服用時需要“空腹整片吞服,每次5mg,每日1次,療程至多不超過14天”。另外,一些中重度肝功能、腎功能損傷以及既往胰腺炎的患者需謹慎服用阿茲夫定。
1、立即停藥
2、支持治療
3、解毒治療
4、抗炎保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