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
《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這是一份已經連續發布五年的城市排名榜,
報告以170個主流品牌的門店數據、
18家互聯網公司和數據機構為分析基礎,
將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港澳臺)
從一線、新一線至五線依次進行了六檔排名。
其中,北上廣深依然穩居四大一線城市,
而15個新一線城市則出現不小的變動。
重慶首次超越杭州,榮登第二名,
合肥、佛山挺進榜單,寧波、昆明則雙雙掉榜,
區域分布上,南方上榜10個城市,完勝北方!
到底你的家鄉排第幾,快和我們一起看看吧!
PS:《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主要評估標準包括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地位穩固
在這份2020版城市排名榜單中,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港澳臺)被分為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30個二線城市、70個三線城市、90個四線城市、128個五線城市。
北京
對比前四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排名只有2018年與眾不同。那一年,北京的城市人口活躍度有所下降,導致其排名輸給上海。而深圳那一年的新增人口、GDP增速等多個指標都超過了廣州,從而晉升到第三位。
上海
雖然四大一線城市的整體地位不可撼搖,但在一、二名,三、四名之間一直都有爭論。比如,上海的人口、GDP、財政收入、資金總量等一直都領先于北京,而深圳的GDP總量、人均GDP、財政收入、資金總量也都領先于廣州等。
重慶反超杭州,蘇州連跌3年
杭州、青島、天津
相比一線城市,“新一線”是個新名詞,由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起于2013年,這些年來爭議性一直很大,相比一線城市也更受關注。
2020年,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沈陽、青島、合肥、佛山。其中10個城市都位于南方,而縱觀這幾年的區域分布,南多北少已成定局,而且北方城市還大有“節節敗退”的趨勢。
成都
今年有一個最大的不變,就是成都第五次蟬聯第一。這是一座比較討人喜歡的城市,城市宣傳營銷也做得很好,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等指標都高居第一,能夠持續霸榜也實至名歸。
重慶
而連續4年排名第二的杭州,今年卻被重慶反超,掉到了第三名。作為近兩年崛起的網紅城市,重慶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生活方式多樣性幾個維度的確很有實力。不過重慶也有軟肋,那就是太不像一座城市了。
蘇州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的排名連續3年下降,從2017年的第5名掉到今年的第7名。不過,在年初公布的2019年度《全球宜居指數報告》中,蘇州可是中國大陸最宜居的城市,而且連續四年位居內陸之首!
兩大新面孔出現,寧波掉榜超委屈
在今年的15個新一線城市中,有兩座城市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首次擠進新一線城市榜單的合肥和佛山!
合肥
合肥,排名第14!這是一座很容易被忽視的城市,各方面發展卻絲毫不差:10年間,城市GDP增幅高達563%,高居全國第一。2019年,合肥的創業公司融資規模也高達539億元,在337個城市中排名第五,僅次于北上杭深。
佛山
相比之下,排名第15的佛山存在感就強多了。得益于粵港澳和珠三角雙重優勢,從2017年開始,佛山就以每年邁進4個名次的速度沖向新一線,從最初的30名開外,到今年新一線的最后一個名額,佛山的發展仿佛一部勵志片。
寧波
有新晉,當然就有退出,寧波和昆明就是被合肥和佛山取代的兩座城市。不過,只看GDP的話,寧波排名全國第12名,不僅高于上榜新一線的青島、長沙、鄭州幾座城市,又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這也能掉出新一線也真是委屈!
其實,不論是新一線,還是一二三四線城市,都不是官方叫法,只是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一種劃分方法罷了。全國共有663個城市(不含港澳臺),能進榜說明該城市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最后,附上2020版二、三、四五線城市排名表,看看你的家鄉排名第幾呢?
注:文中排名信息來源于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評估依據是2019年各城市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