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99歲一個93歲一個85歲 家有3位患病老人 她辭職悉心照顧多年
她說,人老了更需要年輕人照顧和陪伴,做這些都是應該的丈夫:她曾說過要將3位老人都養到100歲,很感動也很感激
1
家里三位患病老人,一個99歲,一個93歲,一個85歲,吃穿住行都要她一人來管,即使每日忙得頭暈腰疼,但她依然樂觀面對。
爺爺:孫媳婦照顧得好,我要表揚她
在西安市蓮湖區北曹家巷小區8號樓的一樓,有這樣一家人: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住著一家四口,99歲的爺爺高鶴年、93歲的奶奶王禮卿、49歲的孫子趙琰和46歲的孫媳魏春梅,旁邊租來的一個小單間里住著魏春梅已85歲的爸爸魏守昌。3位老人患病,生活無法自理,魏春梅就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職責,多年如一日。
昨日上午,華商報記者來到魏春梅家,夫婦倆剛把老父親魏守昌從醫院接回來,老人身患高血壓、腔梗,剛住院一個星期。安頓好老父親,魏春梅就跑進爺爺奶奶的臥室,99歲的爺爺高鶴年正在上廁所,93歲的奶奶坐在床上,因為常年患病,身體非常消瘦。桌上放著魏春梅早上出門時給老人沖的牛奶蛋白粉,爺爺已經喝完,奶奶只喝了一半。
過了一會兒,爺爺在衛生間叫魏春梅,她連忙跑過去攙扶老人回到臥室,又將奶奶床邊的尿桶拿到衛生間倒掉。忙完這些,又給爺爺理發,她手法嫻熟,不到20分鐘就理完發洗完頭。
“孫媳婦照顧得好,我要表揚她。”得知記者前來采訪,高鶴年說,孫媳婦照顧他吃穿住行三四年了,這兩年他眼睛不好,去年徹底看不見了,全靠孫媳婦悉心照顧。他和老伴都是上海人,口味和本地人不太一樣,孫媳婦一日三餐給他們做得很可口,最喜歡吃孫媳婦做的烤麩、湯面。
孫媳:我心態好,照顧老人已經習慣
“奶奶患病后什么都忘了,食欲也不太好,吃得很少。”魏春梅說,他們的家庭比較特殊,丈夫從小父母離異,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她嫁過來后和奶奶相處得很好,生娃坐月子都是奶奶照顧,奶奶年輕時候特別漂亮能干,能燒一手好菜。但生病后什么都忘了,有兩次跑出去找不到,最后在車棚的地上才找到。幾位老人陸續生病,家里離不開人,她就于2014年辭職在家專心照顧他們。爺爺并非丈夫的親爺爺,是后來和奶奶結合的,爺爺的幾個女兒年紀都大了身體不好,奶奶剛生病時爺爺在女兒家住過兩年,2014年就又回來住了,爺爺也喜歡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老人上年紀牙口都不好,南方人口味也淡,很少吃紅肉,魏春梅每天就想著法兒給老人做飯,去批發市場一次買10斤蝦,回來做成蝦滑給老人吃,巴沙魚做成漢堡,爺爺愛吃油炸食品,她就給老人做油爆蝦。老人長壽的秘訣就是生活規律,每天早中晚按時按點吃飯,魏春梅每天除了三頓飯就是給老人洗洗涮涮,洗澡、洗衣服、理發、剪指甲都是她來干。
雖然勞累,但魏春梅總是樂呵呵的。“我心態好,照顧老人已經習慣了。”她說,贍養老人是她的義務和責任,“人老了都很可憐,更需要年輕人的照顧和陪伴,做這些都是應該的。”
丈夫:她曾說要將3位老人養到100歲
“她曾說過要將3位老人都養到100歲,很感動也很感激。”魏春梅的丈夫趙琰說,為了照顧老人,妻子失去了工作和幾乎所有的個人時間,“她的頸椎和腰椎都有問題,和常年勞累有關,而且睡眠不好,會經常頭暈,我能做的不多,就是沒事了給她按摩一下,說點好聽的話讓她心里舒服些。”
女兒在四川大學讀書,3位老人常年服藥,6口人的花銷不是個小數字,趙琰是做裝修工程的,他掙的錢和老人的退休金勉強能維持6口人的生活。“我們很久沒有一起出過門了,就孩子上大學那年,讓親戚來照顧了老人兩天,我們倆把孩子送到成都。”趙琰說。
據了解,3位老人每個月有高齡補貼,都包含在退休工資里發放,每月退休工資都在2000-3000多元不等。“幾個老人同時需要照顧已經成了中國的現狀,這不僅是孝順,更是一種責任,他們把我們生養大,我們不照顧誰照顧。”趙琰說,社區了解到他們的情況,還安排義工每個月來家里做3次家政服務,對此他們也很感謝。
鄰居:能這樣做很難得,值得大家學習
“能這樣做很難得,讓人很受教育。”昨日,魏春梅的鄰居、63歲的史先生說,他是從小看著趙琰長大的,看著他娶妻生子,這一家人上行下效,老人待孫子好,孫子孫媳也孝順。尤其是孫媳,一個人又要做飯又要打掃衛生,家里雖然有3位患病老人,但總是收拾得干干凈凈的。沒有耐心和好的思想品德是很難做到這些的,這是對中華傳統美德最好的傳承和發揚,值得大家學習。 華商報記者趙瑞利實習生朱迪攝影陳團結張鵬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