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樣硬化斑塊本身雖然不足以致命,但是斑塊破裂后形成血栓卻能在頃刻之間奪走一個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所以,如果能早期檢測到斑塊的存在,尤其是易損斑塊的存在,將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極大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
頸動脈超聲檢查最常用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針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檢測方法也越來越先進,越來越精準,臨床中最常用的檢測方法就是頸動脈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能清晰顯示出頸動脈的解剖結構,可清楚地檢測出頸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通過回聲的強弱以及斑塊的形態還可以區別出易損斑塊和穩定斑塊。頸動脈是人體的大動脈,大動脈內如果出現了粥樣硬化斑塊,那么小動脈內可能也已經形成了粥樣硬化斑塊,所以頸動脈超聲檢查一旦發現了斑塊,那么心腦的動脈血管內就可能已經埋下了“不定時炸彈”。再加上超聲檢查具有無創傷性、可重復檢查、可進行血流動力學評價、檢查費用低廉等優點,所以,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說是粥樣硬化斑塊的常規檢測手段,被廣泛用于臨床中。
除了頸動脈超聲檢查,臨床中還有幾種可以用來檢測粥樣硬化斑塊的方法。比如動脈造影檢查,這種檢查方法可顯示出四肢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等動脈由于粥樣硬化斑塊所造成的管腔狹窄、病變部位及范圍等情況;X線檢查,通過X線檢查可以看到人體主動脈由于粥樣硬化斑塊導致的伸長、擴張或扭曲的情況,有時還可以看見斑塊鈣化導致的鈣質沉著;CT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檢查,該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檢測方法,可更為精確地獲得粥樣硬化斑塊及其病變部位的信息和圖像。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用哪種方法檢查,一旦查出動脈血管內有粥樣硬化斑塊存在,患者需盡快治療,或用藥物,或放支架,以防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發生。
高危人群應該定期檢查
了解了關于粥樣硬化斑塊的檢查方法,那哪些人需要進行這方面的體檢呢?換言之,哪些人血管內容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呢?醫學專家指出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血糖、肥胖、抽煙、運動不足、緊張狀態、高齡、家族病史、脾氣暴躁等都是斑塊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血壓患者的動脈壁長期受高壓血流沖擊會引起血管內皮機械性損傷,血液中的脂質極易沉積于損傷的內皮處,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高血脂患者血液中脂肪含量過高,過高的脂質氧化后很容易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并沉積在血管內壁上形成斑塊。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輸送脂肪的蛋白質會發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吸煙者吸入體內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物質會導致血管內膜的損傷,血管內膜受損傷以后會卡住膽固醇,導致膽固醇等脂質沉積于此,同時還會導致具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堆積在此處,形成粥樣硬化斑塊。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因為心臟負荷往往加重,血脂不正常的幾率也很高,因此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較大,而且,肥胖容易促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等疾病,這都會加大出現粥樣硬化斑塊的風險。缺少運動的人血管內也很容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是因為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能幫助身體把多余的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膜上;另外,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減輕體重,從而減少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幾率。壓力過大的人血管內也容易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因為壓力過大,人體內分泌的腎上腺素就會增多,腎上腺素增多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時間長了會導致動脈血管內皮的損傷,血液中的脂質沉積于內皮損傷處,就會逐漸形成斑塊。另外,有家族病史的人也很容易患上動脈粥樣硬化。
所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抽煙、缺少運動、壓力過大、脾氣暴躁、有家族病史的人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人群,這些人血管內容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防患于未然。如果發現自己血管中已經出現斑塊的話,就需要服用一些藥物,如通心絡膠囊對已經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可以起到穩定或消融的作用,可以增加斑塊包膜的厚度,并且可以改善血管的硬化,這樣就能有效防止心腦血管中“炸彈”的不定時爆炸,防止心肌梗死、腦梗塞或猝死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