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江華 實習生 沈捷
“鐵絲”(“地鐵粉絲”的簡稱)王喆瑋“一日乘遍申城地鐵”的目標“差一點”就完成了。
申城目前有11條軌交線、總運營里程約420公里。昨天清晨5點30分,王喆瑋乘6號線從港城路站出發,深夜11時39分抵達9號線松江新城站。當王喆瑋走出地鐵站時,已經計算出此次“暴走”的戰績:“算上中間往返重復的路線,今天我實際乘坐的總里程約450公里,車站也達到326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雖然我今天到過4號線西藏南路站和塘橋站,但兩站中間的南浦大橋站到西藏南路站,以及南浦大橋站到塘橋站這兩站路我沒有乘過。 ”
王喆瑋是本市一所中學年僅27歲的高三數學老師,今年4月5日曾首次嘗試“一日乘遍申城地鐵”,但失敗了。晨報上周四對此作了報道,引起了“鐵絲”們的極大關注。昨天,晨報記者對他的再次挑戰進行了持續追蹤。這一過程既體驗到軌交的“神速”,也感受到了地鐵“成長中的煩惱”:早班地鐵車廂冷得出奇,部分換乘站內的換乘未能開通,軌交廁所分布無規律可循等。
[發現有待完善的細節]
早班地鐵里挨凍一小時
上海昨日異常寒冷,清晨5時左右,記者和王喆瑋父子三個人趕到軌交6號線終點站港城路站。這里位于瀕臨長江口的外高橋(13.94,-0.84,-5.68%),最低氣溫接近冰點。
5點30分,6號線首班列車準時出發,本以為車廂里會暖和些,結果令人失望,直到這趟列車到達6號線南端終點站——靈巖南路站的整整一個小時的行程中,記者沒有感到一絲暖空調開啟的跡象。
一名坐在記者斜對面的女孩,嘴唇凍得發紫,不停地緊縮脖子,還將雙手合在袖管中取暖。而旁邊一位老人一直帶著厚厚的手套。 5點58分,記者所在的車廂已無空座,過道里也站了十多人,但還是一樣冷。
濟陽路站內換乘久盼未通
王喆瑋告訴記者,2007年底,6號線和8號線同時開通,雖然地圖上標識顯示,這兩條線路將在濟陽路站交會換乘,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未能實現。
今年2月,濟陽路站曾貼出公告,表示該站將開通8號線與6號線的站內換乘,一時間乘客、“鐵絲”奔走相告。但預告開通的當日,前來“嘗鮮”的市民和“鐵絲”大失所望,因為不知為何,換乘仍舊未能實現。
“此后,有關方面一直未再公布換乘開通時間,也沒有給出理由。”王喆瑋說,本來住在8號線南段附近、可通過濟陽路站換乘6號線至浦東金橋(9.00,-0.19,-2.07%)、外高橋方向的市民,只能乘8號線到市區,再轉乘2、4、9等線,才能最后乘上6號線。
昨日,王喆瑋父子和記者到了6號線靈巖南路站,出站“狂奔”了12分鐘大約1.5公里后,才趕到8號線凌兆新村站。這也是此次“暴走”全程中體力消耗最大的一段。
軌交廁所分布無規律可循
一路“急行軍”,為了嚴格掐住時間進度,上廁所成了“很奢侈”的事。好在王喆瑋手中有一份由網友集體搜羅而成的“如廁攻略”。記者看到,上面列出了申城11條軌交線路所有車站的廁所分布詳情。“凡站名上有‘灰底的’說明廁所在站內,帶方框的在站外,什么都沒有的表示沒有廁所。”王喆瑋解釋道。
記者發現,根據這份網友的統計表,目前上海絕大部分軌交站內已有廁所。不過,至今尚無人見過“官方版”的全市地鐵站“如廁攻略”。與此同時,目前上海地鐵廁所的分布,比如什么車站會有?在站內還是在站外?幾乎無規律可循。
過街通道難以“兩全其美”
王喆瑋家住金橋,對6號線非常熟悉。他告訴記者,6號線剛開通時遇到一個麻煩:由于設計等原因,張楊路沿線一段采用了側式站臺(軌道居中,站臺在兩側),如其中的德平路站,過張楊路的地道和廁所劃在地鐵的付費區(即閘機)之外,這樣站外行人可以方便過街和如廁,但一旦乘客乘反了方向或是想上廁所,只能出站,被“鐵絲”戲稱“上趟廁所要3元錢”。
為此,今年管理方將過道和廁所納入站內,地鐵乘客方便了,但站外的行人又苦了——通道不能過,廁所也沒得上。王喆瑋說,這樣的站有好幾個,希望管理方能夠找到解決兩難的好辦法。
列車“三靠站”才停準
上午9點50分,在虹橋火車站站,王喆瑋等待的駛往徐涇東方向的2號線列車到站了。“吱”的一聲,車門還沒對上屏蔽門,列車便停了下來。20來秒后,列車啟動,但“吱”一聲又停過了。于是再次啟動,這次終于停準了。
無獨有偶,昨天13點53分,記者在7號線昌平路站屏蔽門邊候車,從上海大學站駛來的一列地鐵在靠站時,卻沖到了前面,駛過近半截車廂后才剎住,停了近一分鐘后又倒回來,這次又過了,于是停住再往前開,這才對準。“大概是新手,開車還要再練練!”有乘客笑道。
部分路段信號不“給力”
14時左右,由于與王喆瑋走岔路線,記者在11號線嘉定新城站撥打王喆瑋手機,結果信號時斷時續,有時甚至無信號,致使聯絡中斷20多分鐘,令人抓狂。而在2號線從南京東路開往浦東龍陽路期間,記者的手機信號也是時斷時續。
[花絮]
掐緊每一分鐘,多處換乘要“狂奔”
王喆瑋表示2012年還會再次挑戰
雖然今年4月挑戰失敗,此次離成功也差了“兩站路”,但王喆瑋依然表示,“2012年我很有可能還會再次挑戰。”不過,隨著2012年多條新軌交線路建成,一天內乘遍申城所有軌交的難度更大。
乘車預備方案調整十多次
為了完成這次挑戰,王喆瑋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實地考察過每一個重要的換乘點,僅乘車方案就更新過10多個版本。
幸運的是,王喆瑋的行動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上海軌道交通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也曾提出建議,讓王喆瑋在不同軌交線路間“切換”時,盡量采取一站換乘方式。
手機、網絡直播挑戰進展
昨天清晨5點30分,晨報記者和王喆瑋父子三人準時乘上了6號線從港城路站駛往靈巖南路站的頭班地鐵。“6號線‘小Kitty’(“鐵絲”對6號線車頭昵稱)已緩緩開動……”——5點31分,一則短消息從王喆瑋手機發往上海軌道交通俱樂部網站的版主以及數名關注此次“暴走”的育才中學學生。
“我正在通過手機進行直播,讓學生和網友第一時間知道我行動的進展。”隨后,一條條短信紛紛而至,“你今天辛苦了,祝一路順風”,“加油,加油”。從10點15分開始,上海軌交網在首頁開始直播“Cappucino暴走紀實”,到19時點擊率已經上千。
多個路段采取“狂奔”
此次“暴走”,王喆瑋根據申城軌交的運營時刻表進行了相當周密的安排,每次換乘列車的發車時間、換乘所需時間,環環相扣,精確到分鐘,因此不少換乘路段都采用一路“狂奔”的方式。6點30分,從靈巖南路站奔到濟陽路站僅用了12分鐘;11點47分,從龍陽路磁浮站奔到7號線站臺僅用了2分多鐘;18點22分,從3號線江楊北路站奔到172路公交站僅用了5分鐘,趕上了3分鐘后來到的一班公交,將時間比計劃提前了12分鐘。
5次短駁換乘
王喆瑋告訴記者,目前申城軌交擁有多條“輻射線”,如果每條線到了終點都要原路返乘,一日內乘完所有線路和站點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昨日,他采用5次短駁,將一些“輻射線”巧妙地連接起來。例如,其中有兩次次公交短駁——乘公交172路從3號線江楊北路站“擺渡”至1號線富錦路站,乘閔行10路從8號線航天博物館站“擺渡”至5號線北橋站;1次乘磁浮——從2號線浦東國際機場站返回龍陽路站;1次步行——從靈巖南路站到凌兆新村站;1次乘出租車——從7號線上海大學站至11號線祁連山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