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
第一章 財務報表分析概述
理解財務報表分析及其在企業決策中的重要性
掌握財務報表所反映的企業經濟活動內容及其相互關系
了解財務報表附注所包含的信息及其決策相關性
掌握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主體
債權人
投資人(權益投資人)經理人員政府機構:征稅的需要;政府政策制訂及宏觀調控的需要。其他:例如,客戶及供應商簽訂和執行合同的需要;審計師、財務分析師、律師、經濟學家從事相關專業的需要。
不同分析主體的報表分析重點及其決策需求
二、財務報表分析的客體
財務報表分析是以企業基本活動為對象、以財務報表為主要信息來源、以分析和綜合為主要方法的系統認識企業的過程。
必須掌握財務報表所反映的企業經濟活動內容及其相互關系。
企業基本經濟活動的內容
包括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和經營活動。
籌資活動是指籌集企業投資和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包括發行股票和債券、取得借款,以及利用內部積累資金等。
籌資活動的結果,一方面是取得運用現金或非現金資產的權利,它們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左方(資產),另一方面是產生對債權人和所有者的義務,它們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右方(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運用資產進行經營活動可以取得經營收益,它們反映在利潤表的上半部分;履行義務需要支付利息和分配股利,它們反映在利潤表的下半部分。籌資活動的過程一方面則是現金流入企業,另一方面是向資金提供者回流現金(包括本金、利息和股利),它們反映在現金流量表的第三部分(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資產負債表
資產:企業擁有什么?
負債:企業欠別人什么?
權益:企業為業主留下什么?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凈資產)!
資產負債表與基本經濟活動
利潤表
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全部活動成果的報表 。
包括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五部分,分步反映了凈利潤的形成過程。
利潤表與企業的基本活動
現金流量表
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內有關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按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三項基本活動分別列示。
現金流量表與企業的基本活動
三、與財務報表有關的其他重要信息
財務報表附注
審計報告
報表附注及其決策相關性
按《企業會計制度》規定, 報表附注至少應披露以下十三項內容:1、不符合會計假設的說明;2、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說明 ;3、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的說明,以及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4、或有事項的說明 ;5、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說明 ;6、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說明 ;7、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的說明;8、企業合并、分立的說明;9、會計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10、收入 ;11、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 ;12、合并會計報表的說明;13、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會計報表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報表附注的決策相關性體現在:增加財務報表的信息量,改善披露的充分性,抑制企業粉飾報表,減少報表使用人的誤解。關注報表附注可使分析數據建立在更加真實、可靠和可比的基礎上。
審計報告:報表的可信度
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例如:……我們認為,上述會計報表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貴公司×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以及×年度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會計處理方法的選用遵循了一貫性原則。
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表示總體上認可,但個別方面不完全認可。例如:……在審計中,我們對貴公司××產業開發有限公司3500000元的長期投資未能取得足夠的審計證據,故其是否存在投資減值無法確認;……。除上述事項外,公司會計報表符合……。
表示反對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會計報表“恰當”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等。有違規或歪曲,而被審者拒絕調整。
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不發表任何意見(須說明拒絕表示意見的原因)。如:“……無法發表審計意見”。
四、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重點掌握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
比較分析法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 和誰比”,二是“ 比什么”。
“ 和誰比”就是選擇比較的“ 參照物”。
(1)歷史標準:揭示變化的趨勢 ,所以亦稱趨勢分析。好處:比較可靠/客觀;具有較強的可比性。不足:比較保守;適用范圍較窄。
(2)同業標準:可以說明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和水平,但要注意可比性問題。
(3)預算標準:說明預算(計劃)的完成情況 。優點:符合戰略及目標管理的要求。不足:外部分析無法利用;預算的主觀性/未必可靠。
“比什么”?
總量指標,結構百分比,財務比率 。
財務比率比較分析是最為常用的比較分析。在運用財務比率比較分析時,應該遵循以下兩個原則:〈1〉財務比率的分子和分母必須來自同一個企業的同一個期間的財務報表,但不一定來自同一張報表;〈2〉財務比率的分子與分母之間必須有著一定的邏輯聯系(如因果關系),從而保證所計算的財務比率能夠說明一定的問題,即比率應具有財務意義。
財務比率比較分析
財務比率分析所應用的財務比率通常可歸納為以下六類:
<1>短期償債能力比率或流動性比率, 用來衡量公司償還流動負債能力的財務比率。
<2>長期償債能力比率或長期財務安全性比率, 用來衡量企業長期資金提供者的保障程度亦即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
<3>資產運用效率比率亦即營運能力比率,衡量資產運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4>獲利能力比率, 用來衡量企業的總體盈利能力的財務比率。
<5>投資者特別關注的財務比率, 用來衡量公司為投資者所作貢獻或者說投資者從公司中獲得的利益的財務比率。
<6>與現金流量表相關的財務比率, 用來衡量公司現金流量狀況的財務比率。
財務比率比較分析
請點擊“基本財務指標”。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把整體分解為若干個局部的分析方法,重點掌握差異因素分解法亦即連環替代法。詳見教材第一章的舉例 及相關各章的運用舉例。
趨勢分析法運用舉例
某企業1998-2001年間有關項目的趨勢變動情況如下:
1998 1999 2000 2001
銷售收入 100 110.8 119.0 157.7
其中:黃酒銷售 100 111.3 119.8 162.8
銷貨成本 100 111.9 118.4 155.9
經營及管理費用 100 112.5 130.7 176.1
凈收益 100 116.0 131.6 164.3
黃酒銷售桶數 100 105.2 109.4 132.2
該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表現出兩個重要特征:
〈1〉經營及管理費用以遠遠快于銷售收入及銷售成本的增長速度增長。1998-2001年間,經營及管理費用增長76.1%,而同期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增長率則分別為57.7%和55.9%。所以,經營及管理費用增長可能意味著該公司為維護或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不得不增加廣告支出等方面的投入。
〈2〉該企業黃酒的銷售額增長了62.8%,而黃酒的銷售量只增加32.2%。以每年的銷售額除以銷售量,就可以計算出每年的銷售單價如下:
1998 1999 2000 2001
56.01 59.24 61.32 68.95
由此可見,該企業1998-2001年間銷售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每桶黃酒售價增長了23%,以及銷售數量增長了32%所致
兩點補充
1.財務報告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包含于年度報告而不是基本財務報表中的信息量的增長。(這種增長部分地是由于法規的要求。例如:我國規定,其他業務利潤如占報告期利潤總額10%及以上的,應在注釋中分業務種類披露收入數和成本數)。因此,無論采用何種分析方法進行財務報表分析,都不能忽視對表外信息的分析利用。
2.分析者應該意識到,管理當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縱財務信息的披露。例如,管理當局可能會傾向于揭示那些能顯示其最佳業績的信息;類似地,管理當局可能較少的揭示與其財務風險相關的表外融資信息。
第二章 財務報表的初步分析
財務報表主要項目解釋
財務報表項目的質量分析
財務報表項目的規模和結構變動情況分
資產負債表
現金——包括:庫存現金、一般存款及其他貨幣資金;不包括:限定用途的存款(如償債基金存款)和被凍結的存款。
有價證券(短期投資)——不超過一年的各類證券及其他投資。我國規定采用 “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的余額列為 “ 短期投資”之減項。
應收帳款——總額、壞賬準備、凈額。 “ 壞賬準備”為負數,表示壞帳注銷數大于計提數。
應收票據——已向銀行貼現或已背書轉讓者,不包括于其中。另外,已貼現的商業承兌票據須在附注中單獨披露。
存貨——我國可選擇的計價方法有FIFO、LIFO、一次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個別計價。中期及年度末,應就存貨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含預計售價低于成本部分)提取 “ 存貨跌價準備”,列為存貨之減項。
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凈值。(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的原價已包括于其中,但其原價應在報表附注中披露)。
對外投資——我國規定,中期及年度末,應對長期投資逐項檢查,若由于市價持續下跌或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惡化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于帳面值,且這種降低的價值在可預計的將來不可恢復,則應將可收回金額低于帳面價值的差額作為“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反映,在報表上列為“長期投資”之減項。
無形資產——一般慣例有:攤銷期限按有效使用期或法定壽命期孰短的原則確定,最長不超過40年(我國為10年);研究與開發費用在發生時作費用處理;開辦費按不超過5年的期限攤銷(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于開始營業當月一次列入“管理費用”)。
資產負債表項目質量分析
資產質量分析:指分析資產帳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之間的差異。
預期按帳面價值實現的資產:貨幣資金。
預期按低于帳面價值的金額實現的資產,包括:〈1〉短期債權。因為有壞帳,且壞帳準備可能不足(須關注具體債務人的嘗債能力)。〈2〉部分短期投資。因為股價可能下跌,且計提的跌價損失未必充分(須關注企業持有的股票及其股價走勢)。〈3〉部分存貨。因為存貨可能貶值,且存貨跌價準備未必計提充分(計提過程的主觀性)。〈4〉部分固定資產。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資產。還要關注企業折舊政策。〈5〉部分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因為新技術的出現而加速貶值。〈6〉純粹攤銷性的“資產”,包括待攤費用、待處理資產凈損失、遞延資產等。
預期按高于帳面價值的金額實現的資產,包括:〈1〉大部分存貨。因為存貨按“歷史成本”揭示,而多會“正常”出售。〈2〉部分對外投資。尤其是在“成本法”下。〈3〉部分固定資產。尤其是不動產。〈4〉“帳/表”外資產,如已提足折舊但企業仍在使用的固定資產、已銷帳的低值易耗品、研究開發成果/投入、廣告投入、人力資源。
利潤表項目質量分析
利潤質量分析:指分析利潤形成的真實與合理性,以及對現金流轉的影響。
營業收入的質量分析,應關注:〈1〉營業收入的品種結構;〈2〉營業收入的地區結構;〈3〉與關聯方交易實現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4〉地方或部門保護主義對企業業務收入實現的影響。
投資收益的質量分析,應關注:投資收益是否有對應的現金/營運資金流入。
營業成本的質量分析,應關注:〈1〉成本計算是否真實?〈2〉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是否穩健?〈3〉折舊是否正常計提?〈4〉營業成本水平的下降是否為暫時性因素所致?〈5〉關聯方交易和地方或部門保護主義對企業“低成本”的影響。
營業及管理費用的質量分析,應關注:〈1〉折舊及其他攤銷性費用是否作正常處理?〈2〉企業營業及管理費用的控制是否具有短期行為?
財務費用的質量分析,應關注:〈1〉企業是否“過少”地負債?〈2〉企業是否過分依賴于短期借款?〈3〉企業是否過分依賴于自然負債?
企業利潤質量惡化的特征
〈1〉經營上的短期行為或決策失誤導致的未來收入下降趨勢;
〈2〉成本控制上的短期行為導致的效率損傷;
〈3〉純粹的利潤操縱行為導致的帳面利潤虛增;
〈4〉過度負債導致的與高利潤相伴的財務高風險;
〈5〉企業利潤過分依賴于非主營業務;
〈6〉資產(尤其是存貨與應收款)周轉效率偏低;
〈7〉非正常的會計政策變更;
〈8〉審計報告出現異常(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拒絕表達意見)。
第三章 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短期資產流動性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
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一、短期資產流動性分析
流動資產是指價值周轉期不超過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的資產,主要包括:
1、現金
2、有價證券
3、應收帳款
4、存貨
(一)現金
必須是不受限制的手持現金和存款,亦即必須是能夠不受妨礙地用于償付流動性債務的現金和存款。
限于償還特定的短期債務的現金,往往還是被反映為流動資產,但通常會同時揭示限制的用途。在確定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時,必須將此類現金與相關的短期債務數額一并剔除。
短期借款的補償性存款,一般也列為流動資產,但它實際上減少了企業(即借款人)可用于償還債務的現金量,因此,分析時可以考慮予以剔除。
(二)有價證券
有價證券必須是
〈1〉目前可以在市場上買賣的證券
〈2〉管理者準備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內賣出或收回現金的投資行為。
當分析者發現同樣的證券被年復一年地列為有價證券而不是長期投資時,出于謹慎的考慮,分析者可以將其改列為長期投資。
有價證券通常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三)應收帳款
應收帳款通常按扣除“ 備抵壞帳”后的凈值反映。
當公司的應收帳款事實上超過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但按行業慣例仍將其列為流動資產時,分析者應對此類應收帳款予以特別的關注——如果競爭企業沒有此類應收帳款,就會面臨不可比,故應予以剔除。
分析應收帳款時,還要注意客戶的集中程度
四)存貨
在財務報表上,出于穩健的考慮,存貨以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通常,在通貨膨脹率較高的時期,采用LIFO的公司較多;通貨膨脹率較低的時期,則較多的公司會采用FIFO。應注意方法的一致性問題。
存貨應按扣除“ 存貨跌價準備”后的凈值反映。
二.短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
(1)營運資本
(2)流動比率
(3)速動比率
(4)現金比率
1)營運資本
營運資本的計算式:
營運資本= 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債權人尤其是短期債權人希望營運資本越多越好,但可能對資產盈利性產生不良影響。所以規模應適度。
通常將營運資本與以前年度的該指標進行比較,以確定其是否合理。不太適合同業比較。
2)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的計算式: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意為一元流動負債的流動資產保障額。經驗值為2 :1,但到90年代之后,平均值已降為1.5 :1左右。因此經驗值因行業、時期而異,不可迷信。
一般而言,流動比率的高低與營業周期很有關系:營業周期越短,流動比率就越低;反之,則越高。
在進行流動比率分析時,與行業平均水平比較是十分必要的。趨勢分析也能較好說明問題。
局限:未考慮“質量”;容易被“操縱”。
3)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一般計算式:
作此補充的原因是:流動比率計算中所包含的存貨往往存在變現能力問題。
還可以考慮扣除預付款及待攤費用等,形成更為保守的速動比率,如教材P69。
經驗值為1 :1,但90年代以來已降為約0.8 :1左右。
在有些行業,很少有賒銷業務,故很少有應收帳款,因此,速動比率低于一般水平,并不意味著缺乏流動性。
該比率的實際意義,會受到應收帳款質量的影響,因此,在計算分析該指標之前,應首先分析應收帳款的周轉率等。
4)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
這是最保守的流動性比率。
當企業已將應收帳款和存貨作為抵押品的情況下,或者分析者懷疑企業的應收帳款和存貨存在流動性問題時,以該指標評價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是最為適當的選擇。
三、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通常通過對營運資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的趨勢分析或同業比較分析進行。
比較而言:指標值越大,或有加大的趨勢,說明短期償債能力有所增強。
影響短期償債能力的表外因素
存在下列幾種情況之一時,企業實際的償債能力要比報表所顯示的更強:
(1)可動用的銀行信貸額度;
(2)一些長期資產可以迅速變現;
(3)企業長期債務狀況良好,信譽良好。
存在下列幾種情況之一時,企業實際的償債能力要比報表所顯示的差:
(1)附注中揭示了已貼現但另一方有追索權的票據;
(2)大額或有負債:如未決稅款爭議、未決訴訟等;
(3)為其他企業的銀行借款提供了擔保。
第四章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資產負債表分析
利潤表分析
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特別項目
長期償債能力的概念
償還長期債務本金及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
主要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比例關系,尤其是資本結構,以及企業的獲利能力。
長期債權人為判斷其債權的安全尤其關注長期償債能力。
一、資產負債表分析
利用資產負債表分析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
資產負債率
產權比率
與有形凈值債務率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計算中對分子應否包含流動負債存在爭議:
反對者認為:因為短期負債不是長期資金的來源,因此,若包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企業的“長期”債務狀況。
贊成者認為:從長期動態過程看,短期債務具有長期性,如“ 應付帳款”作為整體,事實上是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 永久”的部分。
本教材采取穩健的態度,則將短期債務包含于該指標的分子之中。
債權人的立場: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
權益投資人(股東):由于杠桿作用的存在,資產負債率應該高些。
經營者:風險收益均衡,所以資產負債率應適度。
經驗研究表明,資產負債率存在顯著的行業差異,因此,分析該比率時應注重與行業平均數的比較。
運用該指標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時,應結合總體經濟狀況、行業發展趨勢、所處市場環境等綜合判斷。
分析時還應同時參考其他指標值。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 / 所有者權益總額
與資產負債率無根本區別,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主要反映所有者權益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
3.有形凈值債務率
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 / (股東或所有者權益 — 無形資產凈值)。
之所以將無形資產從股東權益中扣除,是因為從保守的觀點看,這些資產不會提供給債權人任何資源。
主要說明債權人在企業破產時受保障的程度。
二、利潤表分析
利用利潤表分析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
1.利息償付倍數
2.固定支出償付倍數
1.利息償付倍數
為什么用息稅前利潤作分子?見教材P89。
利息費用不僅包括作為當期費用反映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資本化的利息費用。
通常,利息償付倍數至少應該大于1。該比率越高,通常表示企業不能償付債務利息的可能性就越小,這意味著長期償債能力也越強。
因為事實上,如果企業在償付利息費用方面表現良好,企業可能永不需要償還債務本金。因為當舊債到期時,企業有能力重新籌集到資金。
但是,由于非付現成本的存在,短期內指標值偶爾小于1,也不一定就無力償債。
因此,為了考察企業償付利息能力的穩定性,一般應計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償付倍數。保守起見,則應選擇5年中最低的利息償付倍數值作為基本。
2.固定支出償付倍數
固定支出償付倍數=
這是利息償付倍數的一種擴展,是一種更為保守的度量方式。
事實上,許多經營租賃也是長期性的,長期性的經營租賃也具有長期籌資的特征,所以,租賃費的利息費用事實上也是固定支出。優先股股息也具有同樣特征。
根據經驗,租賃費用中的利息約占1/3;
固定支出償付倍數計算中究竟應包括哪些固定支出,事實上沒有統一的規定,可以象上面公式那樣只包括“ 租賃費中的利息部分”,也可以包括全部租賃費用,乃至包括所有的折舊、折耗及攤銷,包括的固定支出越多,該指標就反映得越穩健。
三、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特別項目:長期資產與長期債務
當企業缺乏盈利能力時,擁有的長期資產是否具有較高的市價或清算價值十分重要。因此,長期資產的計價和攤銷方法影響很大。
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特別項目:長期經營性租賃
長期經營性租賃費中的“本金”:
長期經營性租賃實際上也是一種長期籌資行為,故應該考慮其對企業債務結構的影響,即將與經營租賃相關的資產和負債分別加計到債務總額和資產總額之中。
由于不能確切知道租賃資產價值,故假設資產與負債相等。而與長期經營性租賃相關的負債,應該是全部預期租賃費用中的“本金”部分,或者說是全部預期租賃費用減去其中內含的利息。因此,它約為全部預期租賃費用的2/3。
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特別項目:或有事項
這主要應該通過仔細閱讀報表附注加以發現。資產負債表外揭示的金融風險和信貸風險
如:如果某一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中規定的條款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預期損失;企業所持有的擔保品的狀況的描述;債務人所在組織所處的行業和/或地區可能遭受風險的程度的揭示;等等。
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特別項目:退休金計劃
退休金計劃是企業的法定義務。對企業而言,它是一種負債,是一項未來固定的支付義務,從而影響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特別項目: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的公平市價。
這是指報表附注中對估計的金融工具公平市價的揭示,或在未能估計出公平市價時,對公平市價所作的非精確的描述性信息。
第五章 資產運用效率分析
資產運用效率的衡量
資產運用效率的分析
一、資產運用效率的衡量
總資產周轉率
分類資產周轉率
單項資產周轉率
1.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
主營業務收入 / 總資產平均余額
這一比率的意義在于:
反映企業資產運用的有效性,亦即資產創造銷售收入的能力。
2.分類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
主營業務收入 / 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固定資產周轉率:
主營業務收入 / 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運用固定資產周轉率時注意:
這一指標的分母采用固定資產凈值,因此指標的比較將受到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的影響,應注意其可比性問題。
當企業固定資產凈值率過低(如因資產陳舊或過度計提折舊),或者當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時,這一比率就可能沒有太大的意義。
3.單項資產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次數):
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帳款平均余額
當應收帳款余額在年度內的不同季度或不同月份有著顯著波動的情況下,“ 年平均的應收帳款余額”就不能簡單地取年初和年末數的平均值,而應按4個季度末或12個月末的余額計算平均值;但是,外部分析往往得不到這些數據。若上述問題不能解決,就可能導致公司間的嚴重不可比——如采用自然營業年度的公司與采用日歷年度的公司之間。(采用自然營業年度的公司會高估周轉次數)。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或者,360天/周轉次數。
在應收帳款流動性分析中,應特別注意分析對象公司的賒銷與現金銷售之比。這一比例的變化(同一公司不同年度之間)或差異(不同公司之間),會導致以上比率的嚴重不可比。外部分析者雖然得不到公司賒銷與現金銷售比例的具體資料,但通常可根據企業經營業務特征加以判斷。
存貨周轉率
成本基礎存貨周轉率:
主營業務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收入基礎存貨周轉率:
主營業務收入/存貨平均余額
存貨周轉天數,即:
成本基礎和收入基礎的存貨周轉率各有不同意義:見P114。
采用自然營業年度的公司,存貨周轉率也往往被夸大(如果分母取年初年末平均值時)。
同時,使用LIFO的企業的存貨成本相對較低,而使用FIFO的企業的存貨成本相對較高,這也會導致兩類企業之間存貨周轉率的顯著差異。
運用資產運用效率指標應注意
計算各指標分母平均值時應盡可能縮小取數的時間間隔。
指標值越高,說明資產運用效率越高,但不能盲目追求高資產周轉率。
行業對該類指標值的影響很大,應特別注重同業比較分析。
資產運用效率的分析
影響資產周轉率的因素:行業及其經營背景、經營周期長短、資產構成及質量、資產管理狀況及企業的財務政策等。
趨勢分析
同業比較分析
第六章 獲利能力分析
獲利能力一般分析
利用分部報告和中期報告
獲利能力分析的意義
利潤(或有關利潤率指標,下同)是股東利益(無論是股利收益,還是資本收益)的源泉
利潤是企業償還債務(尤其是長期債務)的基本保障
利潤是企業管理當局業績的主要衡量指標。
在衡量企業的獲利能力時,為了控制企業之間的規模差異,用一定的百分比(即利潤率)形式比之于用利潤絕對數更有意義。用來作為利潤率計算基礎的主要有銷售收入、資產及資本(下章)。
一、獲利能力一般分析
以銷售收入為基礎的獲利能力指標
以資產為基礎的獲利能力指標
(一)以銷售收入為基礎的獲利能力指標
銷售毛利率
營業利潤率
1.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額 / 主營業務收入
銷售毛利額=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
這一比率的意義在于:銷貨成本通常是工商企業最主要的成本,所以毛利是利潤形成的最重要基礎。
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競爭而降低售價;
購貨成本或生產成本上升;或發生嚴重的存貨損失。
生產或經銷的產品或商品的結構發生變化——毛利率水平較高的產品(商品)的生產(銷售)量占總量的比重的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市場變化;
企業戰略實施的暫時影響。
2.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 / 主營業務收入
其中:營業利潤是指正常生產經營業務所帶來的、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稅前的利潤。但在實務中,通常扣除利息,即直接用利潤表上的“ 營業利潤”數據。
這一比率的意義在于:恰當地分析企業經營過程的獲利水平,這是最基本、最穩定的獲利,以避免企業財務杠桿程度、投資損益和非常項目的影響。
經營杠桿對營業利潤的影響
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利潤的變動率大于產銷量的變動率的現象即經營杠桿現象
經營杠桿意味著營業利潤變動相當于產銷量變動的倍數
經營杠桿意味著經營風險的大小
(二)以資產為基礎的獲利能力指標
總資產收益率
長期資本收益率
1.總資產收益率
總資產收益率:
收益總額 / 平均資產總額
其中:收益總額通常采用息稅前利潤。
這一比率的意義在于: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水平——既包括經營獲利,也包括投資獲利。
通過總資產收益率的趨勢分析和同業比較分析,可更好的把握企業總資產的獲利能力。
2.長期資本收益率
長期資本收益率:
收益總額 / 長期資本平均占用額
其中:收益總額=息稅前利潤-短期利息,長期資本平均占用額則是期初、期末長期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的平均數。
這一比率的意義在于:著重從長期、穩定的資本來源角度分析長期資本的獲利能力。
二、利用分部報告和中期報告
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事一種以上行業(產品)的經營活動。
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事跨地區(國家)的經營活動。
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有全資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
因此,按行業、地區及子公司報告主要經營和財務指標就成為一項披露要求。
變化越來越快,及時報告也成為報告的要求。
分部報告的披露要求:
按行業、產品、地區說明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的構成情況。
對占主營業務收入或主營業務利潤10%以上的業務經營活動及其所屬行業,以及占主營業務收入或主營業務利潤10%以上的主要產品應予介紹。主營業務及其結構較上期發生較大變化的,應予以說明。
主要全資及控股子公司經營情況及業績
分部報告的分析
分部報告分析也通常采用比率指標分析和趨勢分析。
通過分部報告分析,可以了解:
(1)企業收入、利潤的主要來源(構成);
(2)分部利潤及利潤率變化趨勢,從而發現可能存在的企業總利潤的未來變化。
中期報告分析
不滿一個會計年度的會計報告 。
中期報告是正式會計報告的附加信息來源,主要提供分階段的詳細會計信息。
通過中期報告分析,可以了解:
季節性特征
可能的潛在問題及問題的影響范圍和程度。
第七章 投資報酬分析
從投資人角度對獲利能力的進一步分析。
重點把握:
1.財務杠桿及其對投資報酬的影響
2.凈資產收益率及其分析
3.每股收益及其分析
4.市盈率的運用
財務杠桿及其對投資報酬的影響
財務杠桿系數DFL= =
當借入資金所獲得的收入高于借入資金所支付的成本,即企業資產報酬率超過債務資本利息時,負債經營將為股東權益帶來更多報酬,財務杠桿將發揮正效益。
當借入資金所獲得的收入低于借入資金所支付的成本時,利息的支付必然會減少所有者權益,財務杠桿將發揮負效益,即隨著借入資金比例的增加,投資者凈收益會有更大幅度的減少。
財務杠桿對凈收益的具體影響,參見P154-155的例7-2
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
凈利潤 / 平均所有者權益
其中:凈利潤是指稅后凈利。
這一比率的意義在于:反映了企業為所有者總權益賺取利潤的能力。
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以凈資產收益率為龍頭,以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為核心,重點揭示企業獲利能力及權益乘數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以及各相關指標間的相互影響作用關系。
凈資產收益率 = 資產凈利率 × 權益乘數
其中:資產凈利率 = 銷售凈利率 × 資產周轉率
權益乘數 = 資產總額 / 權益總額
通過因素分析法,可了解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對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動影響值。
普通股每股收益
簡單資本結構下每股收益的計算:
(凈收益—優先股股利)/ 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之所以扣除優先股股利,是因為它歸屬于優先股且優先于普通股。
“ 發行在外”的含義是:要扣除庫藏股
分母之所以要取加權平均值,是因為,分子(利潤)是“ 全年”實現的;而分母(股數)則在年內可能變化——如因新股發行而增加。
復雜資本結構的每股收益
復雜資本結構,即在普通股和一般優先股之外,還包括: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股票選購權(通常給予員工的按預定價格購買公司普通股的選擇權)、購股證
此時,每股收益的計算可能包括:
原始每股收益
完全稀釋的每股收益
市盈率(價格/收益比率)
市盈率 = 每股市價/(完全稀釋后的)每股收益
通常用于衡量公司未來的獲利前景——該指標值高,一般意味著公司發展前景較好;反之,則相反。(這不一定十分可靠)。
當公司的資產利潤率奇低時,或者公司發生虧損時,該比率將失去意義。(它將為負數或異常的高)。
投資報酬分析:
為了了解投資報酬的狀況,應對上述指標進行趨勢分析和同業比較分析。
為了了解投資報酬升降的原因,應注意了解每一指標的變動影響因素。
為了把握正常的投資報酬狀況,最好將非正常損益扣除。
第八章 現金流量分析
現金流量表的內容與結構
現金流量分析的主要財務比率
現金流量表的內容與結構
現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關于企業在一個會計期間內現金狀況變動的“原因”和“結果”。
這些原因包括三個方面:經營活動、籌資活動、投資活動。
所以,現金流量表的結構亦由此三大部分為主。
注意:
有些籌資和投資活動對公司當前的現金流量并無直接的影響,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直接換取固定資產、長期債券轉換為普通股票等。
但是,這些財務活動是重大的財務活動,而且〉會影響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因此,也應在現金流量表中作出適當反映(我國將其列于現金流量表的附注部分)。
現金流量質量分析:經營活動
〈1〉如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小于零,一般意味著經營過程的現金流轉存在問題,經營中“入不敷出”。〈2〉如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等于零,則意味著經營過程中的現金“收支平衡”,從短期看,可以維持;但從長期看,則不可維持。〈3〉如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補償當期的非現付成本,這與情形2只有量的差別,但沒有質的差別。〈4〉如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補償當期的非現付成本,則說明企業能在現金流轉上維持“簡單再生產”。〈5〉如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補償當期的非付現成本后還有剩余,這意味著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將會對企業投資發展作出貢獻。
現金流量質量分析:投資活動
〈1〉如果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小于零,意味著投資活動本身的現金流轉“入不敷出”,這通常是正常現象,但須關注投資支出的合理性和投資收益的實現狀況。
〈2〉如果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大于或等于零,這通常是非正常現象,但須關注長期資產處置/變現、投資收益實現、以及投資支出過少的可能原因。
現金流量質量分析:籌資活動
〈1〉如果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大于零,則須關注:籌資與投資及經營規劃是否協調?
〈2〉如果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小于零,則須關注:企業是否面臨償債壓力而又缺乏新的籌資能力?企業是否無新的投資發展機會?
現金流量分析的主要財務比率
現金流動性指標:現金流量與當期債務之比、債務保障率。
獲取現金能力指標:每元銷售現金凈流入、每股經營現金流量、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
財務彈性指標:現金流量適合比率、現金再投資比率、現金股利保障倍數。
收益質量指標:營運指數
現金流量與當期債務之比: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該比率反映了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償還本期到期債務(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務及流動負債)的能力。該比率值越高,企業流動性就越強。
由于該比率的“ 分子”僅僅是“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即不包括財務活動(融資與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故該比率事實上旨在說明企業通過“ 經營”活動產生的“ 凈”現金流量對于短期債務償還的保障程度。
債務保障率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負債總額
該比率反映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償還所有債務的能力。該比率值越高,企業流動性就越強。
因反映了所有債務,因此更為長期債權人關注。
每股經營現金流量
每股經營現金流量: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優先股股利)/ 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為每股普通股提供(創造)的凈現金流量,從而是衡量企業股利支付能力的一個重
營運指數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經營所得現金
其中:經營所得現金是指經營活動凈收益與非付現成本之和。
營運指數大于1,說明一部分營運資金被收回,返回現金狀態。
營運指數等于1,說明經營所得現金全部實現;
營運指數小于1,說明經營所得現金被營運資金占用;如果營運指數長期小于1,其利潤的質量應收到懷疑,甚至可能是操縱的結果。
現金流量分析
通常采用結構分析和趨勢分析的方式。
現金流入結構分析
現金流入構成是反映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三類活動的現金流入在全部現金流入中的比重以及各項業務活動現金流入中具體項目的構成情況,以明確企業的現金究竟來自何處。
現金流出結構分析
現金支出結構分析是指企業的各類現金支出占企業當期全部現金支出的百分比。它可顯示出企業的現金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第九章 業績計量與評價
各種財務業績評價指標的內含及其優缺點
非財務業績指標的意義
企業不同成長階段業績計量的特點
沃爾綜合評分法的運用。
一、各種財務業績評價指標的內含及其優缺點
凈收益 :普通股東的凈收益或每股收益。
現金流量 :凈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或自由現金流量。
投資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或所有者權益收益率。
經濟增加值:息前稅后經營收益減資本成本。
市場增加值:總市值與總資本之差。
經濟收益:預期未來現金流入現值-凈投資的現值。
凈收益指標的優點
認知程度高,便于計量,且不需要額外的信息成本。
較高的一致性和一貫性,從而有利于比較。
經過審計,因此其可信性比其他業績指標要高。
凈收益指標的缺點
凈收益建立在幣值不變基礎上,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在通貨膨脹期間,凈收益可能被夸大,從而不能反映真實的業績。
會計政策的選擇加大了凈收益的主觀成分,而且可能導致忽視價值創造活動的某些成果。比如新產品開發對凈收益的影響,關鍵人力資源對凈收益的影響,戰略性投資對凈收益的影響等。
與其他業績計量指標相比,凈收益容易被經理人員操縱。
現金流量指標的優點
(1)現金流量受會計估計和會計分攤的影響較小,不易被操縱。
(2)現金流量不僅反映了盈利能力,還可反映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還可以用于現金管理業績的計量。因此可對企業業績進行更全面的評價。
(3)也便于理解,尤其是會計業外的人。而且有利于動態的理解。
現金流量指標的缺點
(1)現金流量不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按此計算的每年現金流出與現金流入沒有因果關系,使得年度現金凈流量很難直接作為業績評價指標。
(2)單獨的現金流量不能反映業績的全貌,也不能借以可靠預測將來的業績。例如,一個有美好前景正在成長的新企業可能有很大的負的現金流量;而一個處于衰退的企業也可能產生很大的正的現金流量。
投資收益率指標的優點
它是衡量企業資產使用的效率水平,并且把經營利潤與維持生產經營必要的資本聯系在一起的評價指標。因此,它是監控資產管理和經營策略有效性的有力工具。
投資收益率指標的缺點
投資收益率的計算要使用“ 凈收益”數據,因此作為業績評價指標具有與“ 凈收益”指標類似的缺點。而且,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投資收益率,用于評價時要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進行。
投資收益率的又一個缺點是它會誘使經理人員放棄收益率低于企業平均收益率但高于企業資本成本的投資機會
經濟增加值指標的優點
(1)經濟增加值最直接的與股東財富的創造聯系起來,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是唯一正確的業績計量指標。
(2)經濟增加值還是一種全面財務管理和薪金激勵體制的框架,它把資本預算、業績評價和激勵報酬結合起來了
經濟增加值指標的缺點
(1)不便于比較不同規模的企業。
(2)不同成長階段的公司經濟增加值也不同。
(3)缺乏統一性的指標確定規范,可比性較差。
市場增加值指標的優點
(1)市場增加值計算的是投資者投入一家公司的資本和他們按當前價格賣掉股票所獲現金之間的差額,反映了公司增加或減少股東財富的累計總量,是從外部評價公司管理業績的最好方法。
(2)市場增加值可以反映公司的風險,因為市值既包含了投資者對公司業績的評價,也包含了他們對風險的判斷。因此,市場增加值是創造財富競賽的最終目標。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市場增加值指標的缺點
(1)股票市場是否能真正評價企業的價值令人懷疑。
(2)股價的影響因素較多,從短期來看股市總水平的變化可以“淹沒”管理者的作為。
(3)只有公司上市之后才會有比較公平的市場價格,才能計算它的市場增加值。從而限制了大部分公司的應用。
(4)不能用于內部業績評價。
經濟收益的優點:
經濟收益比會計收益更接近真實收益,更能反映客觀實際。
經濟收益與經濟學概念一致,容易被管理人員和投資者理解。
經濟收益的局限性:
未來現金流量的數量和時間的確定以及折現率的確定都很困難,不易準確。因此,其計量既不精確,也不易驗證。
二、非財務業績指標的意義
可以直接計量創造財富活動的業績
可以反映長期業績。
三、企業不同成長階段業績計量重點
見P213表9-2。
創業階段:收入增長和自由現金流量及各項非財務指標是最重要的業績指標。
成長階段:收入增長、投資收益率和經濟增加值指標是重要的業績指標。
成熟階段:主要關心資產收益率和權益收益率。
衰退階段:現金流量成為關鍵問題。投資收益率和經濟增加值相對不太重要。
沃爾綜合評分法的運用程序
(1)選定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比率指標。
(2)根據各項比率的重要程度,確立其重要性系數,即比重。
(3)確定各項比率的財務比率標準值。
(4)計算各指標實際值與標準值的比率,稱之為相對比率。
相對比率==(實際值÷標準值)
(5)計算各項比率指標的綜合分值。
各項比率的綜合分數=指標比重×該指標的相對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