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會計準則》落實遇壁壘 小企業緣何“不領情”?
2013年,是《小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正式實施元年。2011年10月18日,財政部發布《準則》,要求相關小企業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鼓勵提前執行,2004年發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同時廢止,除了極少數已經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外,原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的小企業都將執行《準則》。
2012年10月29日,財政部發布了《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有關問題銜接規定》(財會[2012]20號),提出了轉換工作的總體要求以及具體做法。
現在已進入2月底,小企業已執行《準則》一個多月。就目前來看,《準則》執行情況如何?小企業財務人員是否掌握了《準則》?執行中存在哪些問題?對此,筆者采訪了相關小企業的財務人員和業界專家。
《準則》制定旨在為小企業減負
《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但下列三類小企業除外:一是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二是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三是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財政部副部長李勇曾介紹,《準則》在內容上具有以下鮮明特點和主要創新:一是既以國際趨同為努力方向,又立足于我國小企業發展的實際;二是既保持自身體系完整,又與《企業會計準則》有序銜接;三是既滿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又有助于銀行信貸決策;四是既確保行業上全覆蓋,又抓住小企業常見業務。
財政部會計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準則》出臺的著眼點之一就是促進小企業稅負公平。很多業內人士也稱,《準則》有助于貫徹落實有關扶持小企業的法規政策,加強小企業稅收征管,促進小企業稅負公平,幫助企業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為小企業減負提供了更具體的保障。
業內人士稱,為了完成任務,地方稅務部門往往在執行定額征稅辦法時高估行業平均利潤。而如果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剔除估算成分后,企業真實稅負在宏觀層面應該會有一個下降,這有助于減輕小企業稅負水平。
不僅如此,《準則》還簡化了會計核算,為小企業財務人員切實減負。寧波明州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劉克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準則》采用歷史成本計量、采用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以及采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費用、對會計政策和會計差錯采用未來適用法簡化了會計核算,是比較符合小企業的實際情況的。
“《準則》的執行,對于小企業來說,將會提高企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水平和整個企業管理水平,以適應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經濟的需要。”浙江舟山市海山密封材料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總經理助理屠建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小企業“不領情”《準則》落實難
財政部要求小企業在2013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準則》。然而,本報記者在采訪時發現,不少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的小企業并未按時執行《準則》。
東日稅務師事務所所長潘繼杰向本報記者透露,大部分小企業沒有跟進,一些小企業對《準則》并不領情,繼續使用《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即便現在《小企業會計制度》已經廢止,但是目前仍舊有小企業因細節繁瑣而拒絕更改。
既然《準則》是立足于小企業的基本情況制定的,能夠為企業減負,提高企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水平和整個企業管理水平,為何小企業反而“不領情”,對《準則》說“不”呢?
潘繼杰認為,小企業“不領情”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企業原有財務會計軟件升級不到位;二是我國的會計制度(準則)改來改去,讓企業財務人員不好接受,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三是財政部并沒有強制要求小企業執行《準則》。
“企業財務人員不是不畏懼檢查甚至處罰,主要是因為現在針對執行會計準則方面處罰不多見,針對稅務方面的處罰相應多些。而且這也是小企業拒不執行《準則》的重要原因。”潘繼杰補充說。
此外,業界評論員表示,目前一些小企業未執行《準則》,與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也有一定的關系。一些小企業的財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對《準則》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
一家外貿小企業的一位財務人員在面對本報記者的詢問時支支吾吾,甚至說不清楚現在企業是執行的何種準則、制度。該財務人員說,她只是負責做賬,沒去管企業執行的何種準則,現在是否在執行《準則》,自己并不知情。
該財務人員的回答讓本報記者震驚!這也反映了我國財務人員的素質普遍較低的現狀,對財務人員進行全面培訓,提高其整體素質已迫在眉睫。
“除此之外,小企業領導者和非財務專業的管理人員,由于缺乏必要的財務管理知識,尤其不了解《準則》與《小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有那些變化。企業財務部門組織實施《準則》得不到必要的支持與配合。小企業實施《準則》后,對企業財務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賬務處理沒有之前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時那么靈活。由此,企業領導者有所抵觸。”屠建清說。
另外,小企業不配合《準則》的實施,與沒有得到這方面的培訓也大有干系。
事實上,為了順利推行《準則》在小企業內部實施,自《準則》頒發以來,關于《準則》的培訓便相繼開始。去年12月,財政部會計司與財政部干教中心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聯合舉辦了《小企業會計準則》宣傳貫徹培訓班。全國各地也相繼針對《準則》開展培訓班,比如,吉林省對小企業實施《準則》做出具體的執行要求和時間要求;重慶更是明確指出,參加《準則》培訓的會計人員可免后續教育;煙臺市出臺《準則》銜接轉換指導意見;湖南沅陵縣邀請100家小企業代表參加《小企業會計準則》培訓班……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各地進行了《準則》的培訓,但是培訓的覆蓋面依舊太窄。我國小企業數量太多,目前培訓只能算是“星星之火”,還未形成“燎原之勢”,并非所有的小企業都能得到這方面的培訓。
強化落實加強《準則》培訓最關鍵
鑒于上述這種讓人頗感無奈的現狀,應如何讓《準則》在小企業內的順利實施呢?
2012年底,財政部會計司司長楊敏要求,在《準則》的貫徹實施工作中,首先要集中攻堅,利用剩下的時間,培訓到位,不留死角;其次要有序銜接,積極指導小企業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轉換工作,確保平穩過渡;再次要強化服務,在組織領導、宣傳培訓、業務指導等各個環節尋求突破,確保準則貫徹實施到位;最后要及時反饋,盡快、盡早、盡可能地全面掌握執行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抓住重點,深入研究,積極應對。
可見,針對《準則》,加強對小企業的培訓是最關鍵的。屠建清建議,當地財政部門應聯合干部培訓中心對小企業領導者進行《準則》的培訓;小企業組織《準則》內訓,使企業管理人員對《準則》有必要的了解;當地稅務部門應組織小企業財務人員進一步學習《準則》,討論實施中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應對措施;當地會計學會、總會計師協會等社會團體應發揮財務專家優勢,組織跨行業跨地區的《準則》深度研討,引領小企業財務人員開展實務探討與學術交流;當地主管部門或財稅部門應適時組織推廣典型,組織那些實施《準則》比較到位的企業做經驗介紹,以促使《準則》真正落到實處。
也有業內人士稱,各地財政部門必須重視培訓工作,要多多組織培訓,盡量讓更多的小企業的財務人員能真正了解《準則》,進而在工作中運用,這是《準則》能夠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過渡工作也面臨《準則》存在的“硬傷”。
在劉克文看來,統一會計準則的目的是為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問題是現在推出《準則》后,《企業會計制度》并沒有通知停止執行,除此之外,還存在《企業會計準則》,《準則》核算的會計信息與《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核算的會計信息還是沒有可比性。
屠建清直言不諱指出,《小企業會計制度》與《準則》轉換中存在的問題。如長期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原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投資,轉銷其投資收益或投資損失;又如,一次還本付息的長期債券投資,轉換時,對于未到還本付息日,而已按照原制度規定計提的應收利息予以轉銷。如此處理,實質上屬于追溯調整,與《準則》第88條關于會計政策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的規定似乎相悖。
對此,業內人士稱,相關部門需要正視執行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積極應對,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
記者手記
值得欣慰的是,筆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小企業提前執行了《準則》,較好地實現了《小企業會計制度》或《企業會計制度》與《準則》的過渡。
毋庸置疑,政策的下發重在落實,一項得不到落實的政策,便無法“接地氣”,《準則》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小企業財務核算混亂的現狀。當前小企業不重視《準則》的現狀,原因眾多,但《準則》培訓不到位是最關鍵因素。因此,相關部門應迎難而上,將培訓落實到位。
除此之外,小企業也必須認識到,《準則》的落實是一種必然,與其消極排斥,不如積極接受,盡快實現制度與《準則》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