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戰計——第四計:以逸待勞
【筆記】
采取守勢,積極備戰,養精蓄銳,在敵人疲勞之后再出擊。
逸:守勢、備之、養精蓄銳
待:積極防御和備戰,而非消極等待。分析哪些因素和環節可以是敵人勞。
勞:迷惑敵人,迷亂敵人,調動敵人,消耗敵人,使敵人疲于奔命、自我損耗、松懈怠慢,達到勞敵之力,勞敵之神。
相關詞語:陰陽轉換、以退為進、以少勝多、后發制人、以我為主、以守為攻、不可貿進。
【原文】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筆記】
使敵人處于困難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進攻的手段,可以采取損剛益柔(剛柔相互轉化)的道理使敵人由弱變強后進攻。
《孫子兵法-軍爭篇》: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士氣、氣勢)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軍心)者也。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軍力)者也。
《孫子兵法-虛實篇》: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調動敵人而不為敵人所調動)。
《損卦》: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損減剛強,增益柔弱都有一定的時機,損盈益虧,與時機一起進行。
相互轉化的因素:盈虧、剛柔、損益、強弱、增減、勞逸
【按語】
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
【案例】
管仲寓軍令于內政、齊魯長勺之戰、王翦秦楚之戰、孫臏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大破匈奴、陸遜大破劉備
【拓展】
《孫子兵法》: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進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備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鬼谷子》: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之利,可使出費;
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
智者達于數,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是三才也。
故愚者易弊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關注頭條號:自然之物。
學習、分享、活用智慧和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