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曰: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畫店中一顧客盯著墻上的畫作看了十多分鐘。
高明的銷售員悄悄走到邊上,問了一句非常高明的話:“拿不定主意了吧?”
顧客一愣,回答:“嗯。”
接著銷售員又說了一句:“您家墻是什么顏色的?”
顧客回答:“白色的。”
銷售員接著說:“這幅畫底色粉紅,掛在白墻上也挺合適的。”
(銷售員的話術好在哪里?)
好就好在,他是在為顧客著想,他不是為了自己賣掉畫就能拿提成而說話。
顧客已經看了十分鐘,就是有想買的意愿,你上去再問一句“有什么需要幫助的”,明顯就是廢話。
要沿著顧客想買的思路去想,給顧客描繪使用場景,用場景刺激顧客下定購買決策。
你不是賣畫的,你是幫顧客選擇品位的。
注意這兩者的區別,默念三遍。
高明的人,會把“你幫我”變成“我幫你”。
想要別人心甘情愿的幫你,
就得先讓他看到利益。
讓別人心甘情愿做一件事,
只是因為做這件事符合他的利益。
釣魚要記得放餌料,
光用鉤子是吸引不到魚的。
這個原理,多數人都知道,
但在生活工作中卻忘記使用。
經常有人很客氣的對我說:
“兵哥,麻煩你幫我做一下某事。”
我為什么要幫你呢?
就因為你客氣了兩句,我就該幫你么?
要讓消費者非常高興的買你的產品,
你得讓他覺得這是占了便宜。
要讓朋友非常高興的陪你聊天,
你得提供給朋友一個聊天的理由。
要讓高手心甘情愿的教你知識,
你得提供給他一點相應的價值。
有人可能會為了名譽幫你,
有人可能會為了錢財幫你,
有人可能會為了擺脫孤獨感幫你,
有人可能會為了投資友情幫你,
有人可能會因為獲取知識而幫你,
等等。
只要你能提供他所需的價值(利),
他就會心甘情愿的幫你。
因為,他不是幫你,而是幫自己。
一個具有利人意識的人,
在與人相交中,總會輕易得到他人的幫助。
雖然利己是最終目的,
但利人卻是達到目的的最佳手段。
如果別人不幫你,
你不要怪人薄情,
而要想自己可曾為別人提供其所需價值。
有句話說: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讓你做一件不符合你自己利益的事,你會干?
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助人為樂本質上是助人為利,
因為獲得快樂也是利的一種。
但很多的人不止是獲取精神上的愉快,
更希望得到物質上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