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山水畫逐漸從人物山水畫中獨立出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被公認為現存最早的山水畫卷,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游春圖》
到了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大興,作者奮勇而起。
這個時期的山水畫,風格紛呈,畫家眾多,代表著五代杰出山水畫水準的關鍵人物就是畫史上常提及的“荊、關、董、巨”。
'荊”是指荊浩,五代后梁著名畫家,是北方山水畫派之祖。
荊浩——《雪景山水圖》
他擅長畫山水,師從張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氣格,作畫“有筆有墨,水暈墨章”,勾皴之筆堅凝挺峭,表現出一種高深回環、大山堂堂的氣勢。
荊浩——《梁溪春靄》
“關”是指關仝,關仝在山水畫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荊浩的格局,而顯露出自己獨具的風貌,被稱之為關家山水。
關仝——《關山行旅圖》
關仝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廢寢忘食。所畫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陜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畫風樸素,形象鮮明突出,簡括動人,被譽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
關仝——《秋山翡翠圖》
荊浩、關同是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
“董”是指董源,董源是五代繪畫大師,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他的山水畫起初模仿荊浩,筆力沉雄。
董源——《溪岸圖》
后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疏林遠樹,平遠幽深,皴法狀如麻皮,后人稱為“披麻皴”。
董源——《寒林重汀圖》
“巨”是指巨然,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專畫江南山水,所畫峰巒 ,山頂多作礬頭,林麓間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細徑危橋茅屋,得野逸清靜之趣,深受文人喜愛。
居然——《山居圖》
以長披麻皴畫山石,筆墨秀潤,為董源畫風之嫡傳,并稱董巨,對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畫發展有極大影響。
居然——《秋山問道圖》
巨然——《蕭翼賺蘭亭圖》
董源和巨然則是南方山水畫派的魁首。
發展到北宋,表現在山水畫中的文人墨戲,最典型的形式莫過于米芾、米友仁父子創立的“米點山水”了。后人遂將米芾稱為'大米',將米友仁稱為'小米',畫史上稱為'二米'。
米芾作品
米友仁作品
米友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