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映的古裝巨作《琉璃》,男女主角褚璇璣和禹司鳳的靈獸竟然都是蛇,尤其是玄機的靈獸騰蛇神君一出場便圈粉無數,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珠寶圈的團寵——靈蛇。
蛇在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類型中扮演著亦正亦邪的角色,讓人既恐懼又著迷。一些文化認為蛇冷血兇殘,是邪惡的代表;一些文化認為蛇靈活狡黠,是智慧與活力的象征;一些文化則認為蛇一次次脫皮新生,是青春永駐的象征;還有一些文化則認為蛇繁衍力強,是生命力與家族昌盛的象征……因此在世界各國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建筑、繪畫、珠寶服飾等領域都有蛇元素的存在,所表現出來的蛇既有相同也有差異,代表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與蛇之間的特殊關系。
■ 蛇圖騰的產生
原始初人,面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會產生崇拜與幻想,神化并賦予它們超自然神力,并希望借助它們的神力對抗自然帶來的傷害。人類進化過程中產生了母系氏族社會,對自然力的這種崇拜與幻想也慢慢的演變成了一種氏族信仰形式,竟而成為氏族的名稱或標志,這就是圖騰。
選擇哪種物種作為本氏族的圖騰這取決于該氏族對抗自然的需要,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與他們具有最密切利害關系的自然物種作為本氏族的圖騰,視為保護本氏族的神靈。氏族成員甚至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圖騰相同的物種進化而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逐漸形成了圖騰崇拜。
不管中外文化如何差異,有關蛇的神話傳說中傳遞出來的都是人們對蛇的敬畏或崇拜。原始初人生存在艱難險惡的自然環境中,與各種動物爭斗,蛇便是其中最常見的。它兇殘靈活、沒有四肢卻爬行飛快,全身冰涼、覆滿鱗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且難以制服……這一切怪異的形象都是原始初民不可理解的,于是蛇漸漸在他們心中神化,被他們視為圖騰,視為氏族的保護神。
■ 中國蛇圖騰
在我國還有一種觀念認為,蛇自古就居于崇高無上的地位,古人認為世界上一切動物都是蟲,也人不例外。《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倮蟲之精者曰圣人。”王充《論衡·遭虎》:“夫虎,毛蟲;人,倮蟲。毛蟲饑,食倮蟲,何變之有?”而甲骨文中的“蟲”字也是一條蜿蜒的蛇形,從中可以間接說明我國原始初民認為世上一切動物都是始于蛇種。華夏民族主要的圖騰龍,也是以蛇為原型,并不斷演變而來的。
甲骨文——蟲
中國民間傳說中,從盤古開天地到創造人類的女媧、伏羲,以及《山海經·海內經》中黃帝軒轅氏都是人首蛇身。堯母慶都與赤蛇合婚生堯;夏為龍族,夏后氏人首蛇身……這些足以證明原始先民把蛇作為祖先崇拜。至今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于蛇的故事:白娘傳、盤山善蛇等。
在我國,蛇被稱之為小龍,是非凡力量的象征,龍便是以蛇為原型演變而來的,在清朝,吉慶典禮上,皇帝穿龍袍,有官員穿蟒袍。
在十二生肖中蛇排名第七位,蛇靈活敏捷又冷血,象征吉祥、幸運、健康、冷靜與敏銳。蛇與仙鶴在一起寓意延年益壽,蛇與牡丹在一起寓意為健康與祥瑞,也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在我國古代蛇又出現在繪畫、服飾、建筑、工藝品,甚至王印上等領域,但出現在珠寶首飾上的極少。
滇王之印
▲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出兵征討云南,滇王拱手降漢,漢武帝在其故地設益州郡,封滇王國國王為'滇王',并賜'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純金鑄成,金印重90克,印面邊長2.4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蛇紐,蛇首昂起,蛇身盤血,背有鱗紋。
■ 各國蛇圖騰
圖騰是氏族的文化符號、精神象征和情感紐帶,把人與人、人與自然生物、人與環境聯合起來,為抵御自然所帶來的危險提供了力量。佛洛伊德認為:“圖騰是人類最古老的無形法律。它的存在通常被認為遠比神的觀念和任何宗教信仰的產生還要早。”
在一切動物崇拜里面,對蛇的崇拜是最廣泛的,在大多數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經占據一個突出的地位。據摩爾根《古代社會》中記載,美洲印第安人中就有9個部落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響尾蛇作為氏族圖騰。在澳洲一些原始部落中也如此,如華倫姆格人還會舉行蛇圖騰崇拜的儀式。
但相對于中國古代神話中蛇神積極正面的形象,西方傳統神話卻將蛇顯得更加亦正亦邪。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些文化認為蛇是邪惡的代表。在西方《創世紀中》神話中蛇引誘夏娃和亞當吃下禁果,這是人類的原罪和一切罪惡的開端。古希臘神話中的美杜莎,脖子上布滿鱗甲,頭發是一條條蠕動的毒蛇,長著獠牙,任何看到她的人都會立即變成石頭。
Caravaggio的油畫—美杜莎
有一些認為蛇是智慧與生命的代表,代表治愈、死亡與重生,公元前100年左右就有繞指四五圈的蛇形指環。且古希臘神話中醫藥之神Asclepius(阿斯克勒庇厄斯)擁有一條由蛇纏繞的手杖,他的兩個女兒,Hygieia(許革亞)是健康女神、Panacea(帕那刻亞)是醫藥女神。因此在西方,蛇盤繞的權杖是醫學及醫學界的標志,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徽就是一條蛇盤繞的權杖,歐洲建筑物上蛇纏繞在高腳杯上是藥店是標志。
醫藥之神Asclepius和他的女兒健康女神Hygieia
世界衛生組織會徽
在古埃及王室中,蛇是神權和王權的象征,是法老的保護神,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王冠頭飾上也有由黃金與寶石制作的蛇形圖騰。在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希臘,銜尾蛇(Ouroboros,蛇吞噬自己尾巴),象征輪回、再生、循環和永恒的生命。同時古印度人還把蛇看作珍貴寶石的守護神。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蛇被女王視為護身符,寓意愛與好運,蛇形珠寶首飾被無數人追捧。
埃及圖坦卡蒙黃金面具,頭頂修飾靈蛇紋樣
蛇作為一種歷史悠久古老圖騰,是各種藝術領域常見題材,也絕對算得上是珠寶圈的團寵,許多珠寶設計師和珠寶品牌都推出過不同風格的關于蛇題材的珠寶首飾。蛇形珠寶的發展也經過了寫實到抽象風格的變化,古董蛇元素珠寶多以寫實風格為主,而現代蛇元素珠寶多以抽象風格為主;材質上也經歷了從素金到寶石鑲嵌的變化,18世紀之前人們對貴重寶石不夠了解,靈蛇珠寶多為素金,而18世紀之后的靈蛇珠寶材質更豐富多樣。
■ 古埃及靈蛇珠寶
在古埃及,靈蛇象征神權和王權、宇宙四神的統一,是法老的神力來源。正因如此,靈蛇自然而然成了古埃及王室珠寶首飾中不可少的元素,而且也只有王室才可以佩戴靈蛇珠寶。但那時人們對寶石的了解還相對較少,因此大多數蛇形珠寶是以素黃金制成。古埃及著名的圖坦卡蒙黃金面具頂部便修飾著蛇元素,身名顯赫的埃及艷后(即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也特別鐘情靈蛇圖騰,她佩戴的許多珠寶都有靈蛇圖騰。
公元前1世紀,埃及艷后佩戴過的黃金蛇形臂環
196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埃及艷后》中,伊麗莎白· 泰勒佩戴蛇形黃金頭冠、腰帶、手鐲、臂環等,塑造了一個奢靡而威嚴的埃及艷后形象,至今仍是金典。
泰勒《埃及艷后》手袋蛇形臂環造型
泰勒《埃及艷后》造型
埃及靈蛇手鐲,約公元前100年—公元100年
■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靈蛇珠寶
維多利亞女王是名副其實的帶貨女王,她不僅帶火了浪漫的蝴蝶主題珠寶、具有悼念意義的暗黑珠寶、還有立體人像浮雕首飾,也帶火了靈蛇珠寶。1840年,阿爾伯特親王送給維多利亞女王一枚鑲嵌祖母綠的靈蛇婚戒,寓意永恒的愛。
靈蛇婚戒
▲ 蛇形纏繞的戒指,意味著永恒不變的愛情,蛇頭一枚祖母綠寶,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生辰石(五月生辰石)。
▲ 維多利亞時期蛇形纏繞黃金手鐲,眼睛鑲嵌兩只玫瑰式切割鉆石,蛇頭鑲嵌藍寶石和鉆石。
維多利亞風格蛇形耳環,18K金鑲嵌鉆石、紅寶石
蛇形胸飾,by René Lalique,1889年
蛇形耳墜,19世紀中期
靈蛇胸針,約1880年
蛇形手鐲,1850年
▲ 采用黃金制作,鑲嵌弧面切割綠松石,眼睛部分鑲嵌紅寶石。
■ 古希臘靈蛇珠寶
古希臘,蛇代表死亡,也代表重生,是希臘神話中最矛盾的存在。源于公元前3世紀色薩利黃金手鐲,盤旋而上的金色蛇身由黃金制造,并鑲嵌紅玉髓,具有辟邪、護佑的寓意。
色薩利黃金蛇形手鐲
■ 現代靈蛇珠寶
現代靈蛇首飾風格更多樣,有寫實、也有抽象,材質也變得更豐富,各種貴重寶石、次貴重寶石和裝飾材料都被運用在靈蛇珠寶的設計上。
寶格麗「Serpenti 珠寶腕表」
▲「Serpenti 珠寶腕表」,1962年由Bvlgari寶格麗制作而成。該腕表采用黃金制作,鑲嵌欖尖形、明亮式切割鉆石,眼睛部分鑲嵌兩顆祖母綠。著名演員 伊麗莎白·泰勒宣傳影片《埃及艷后》時曾佩戴。
卡地亞「鉑金蛇形項鏈」
▲「鉑金蛇形項鏈」,1968年由Cartier卡地亞制作而成,是墨西哥女演員 María Félix 的定制款,共鑲嵌2473顆鉆石,腹部的鱗片采用了琺瑯工藝,眼睛部分則鑲嵌祖母綠。
▲「蛇形項鏈」,由Boucheron寶詩龍制作,采用黃金、鑲嵌粉色、橘色、黃色藍寶石及無色鉆石。
▲「Eternity 蛇形項鏈」,Cartier卡地亞1997年制作,共鑲嵌兩顆超過200克拉的梨形切割祖母綠,蛇身部分鑲嵌鉆石,以弧面切割祖母綠點綴,眼睛部分鑲嵌小顆黃鉆。
▲「Serpenti 白金項鏈」,Bvlgari寶格麗制作,鑲嵌總重228.85克拉的鉆石。
▲「蛇形戒指」,David Webb制作,采用黃金制作,繪有藍色、金色、紅色琺瑯,鑲嵌鉆石。
▲「Coffret de Victoire系列戒指」,Dior迪奧制作
▲蛇形指環,1965年由Bvlgari寶格麗制作。
Bvlgari寶格麗
Bvlgari寶格麗
Bvlgari寶格麗
Bvlgari寶格麗
Bvlgari寶格麗
Bvlgari寶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