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做事推脫,萬事蹉跎
原文:
后生家每臨事,輒曰:“吾不會做。”此大謬也。凡事做則會,不做則安能會耶?又做一事,輒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謬也。凡事要做則做,若一味因循,大誤終身。
家鶴灘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記于此:“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錢泳《履園叢話·叢話七臆論》
譯文:
后輩們每當遇到事情,總是說:“我不會做。”這是非常錯誤的。無論什么事情,只要做就能學會,不去做怎么能學會呢?還有,后輩們每做一件事總是說:“姑且等到明天吧。”這也是非常錯誤的。無論什么事情,要做就要馬上去做,不要拖下去,如果一直拖延,就會耽誤終身的。
我的本家錢鶴灘先生寫了一首《明日歌》,妙不可言。附記在這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02
言行有信,口無空許
原文: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愿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動。若言行無信,身受大謗,自入刑輪,豈復惜汝?——西晉·羊祜《誡子書》
譯文:
謙恭是道德的綱領,謹慎是行為的根本,希望你們說話要誠信老實,行為要忠厚恭敬,不要空口許諾給人錢財,不要傳播缺少依據的言論,不要聽信別人誹謗或贊美的話語。如果聽到別人的過錯,只要耳朵聽進去就行,嘴上卻不要講出來,做事要經過深思熟慮再去做。如果說話做事不誠信,不但會受到嚴厲的指責,而且會受到刑法審判,到那時誰還會憐憫你們呢?
03
學貴專門,不可游移
原文:
夫學貴專門,識須堅定,皆是卓然自立,不可稍有游移者也。至功力所施,須與精神意趣相為浹洽,所謂樂則生,不樂則不生也。——清·章學誠《章學誠家書》
譯文:
為學貴在專一,識見必須堅定,這都是卓然自立的重要條件,不可游移不定。至于功夫氣力用在什么地方,必須與自己的精神志趣相協調。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做能讓自己高興的事就容易成功,做不高興做的事就不易成功。
04
欲不可縱,志不可滿
原文:
《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爾。
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虛沖損,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饑乏耳。形骸之內,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不知紀極,猶自敗累,況士庶乎?——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止足》
譯文:
《禮記》說:“欲不可以放縱,志不可以滿盈。”宇宙尚且有盡頭,人的性情欲望則沒有個盡頭。只有少欲知足,立個限度。
天地鬼神之道,都厭惡滿盈,謙虛貶損,可以免除禍患。人生穿衣服的目的是覆蓋身體以免寒冷,吃東西的目的在于填飽肚子以免饑餓乏力而已。形體之內,尚且不可奢侈浪費,自身之外,還要極盡驕恣放縱嗎?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不懂得適可而止,尚且招致失敗的禍害,何況普通百姓呢?
05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原文: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清·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譯文:
幫助了別人,不要念念不忘;受了別人的恩惠,不要忘記報答。做一切事情應當留有余地,得意時須知足。別人有喜慶之事,不要有妒忌之心;別人有禍患,不可幸災樂禍。做了善事即想別人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善良;做了壞事又恐別人知道,那就是更大的罪惡。
06
志患不立,尤患不堅
原文:
讀書做人,先要立志……志患不立,尤患不堅。偶然聽一段好話,聽一件好事,亦知歆動羨慕,當時亦說我要與他一樣。不過幾日幾時,此念就不知如何銷歇去了。此是爾志不堅,還由不能立志之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業不能做成?——清·左宗棠《左宗棠全集·詩文·家書》
譯文:
讀書做人,先要樹立志向……令人憂慮的是不能樹立志向,更令人憂慮的是樹立了志向又不堅定。偶然聽到一段好話,聽到一件好事,也知道喜愛羨慕,當時也表示自己要同他一樣做個好人。但是沒過多久,這種想法就不知道怎么消失了。這就是你志向不堅定,更是你沒能立志的緣故。如果你一心奮發向上,有什么事業不能做成呢?
07
一技之長,始于讀書
原文:
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譯文:
明曉六經的要旨,廣泛涉獵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整飭社會風俗,也能學到一技之長,得以自立。父母兄弟不可長久地依靠,一旦流離失所,無人可以庇護,就當求助于自身了。有諺語說:“家財萬貫,不如有一技之長。”各種技藝之中最容易學又最值得崇尚的莫過于讀書。世上的人不管是愚鈍還是聰慧,都想認識很多的人,見識很多事,但是如果不肯讀書學習的話,就如同想吃飽卻懶得去做飯,想穿得暖和些卻懶得去做衣服。
08
立心忠信,不欺為本
原文:
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立心以忠信,不欺為主本;行己以端莊,清慎見操執;臨事以明敏,果斷辨是非;又謹三尺,考求立法之意而操縱之:斯可為政,不在人后矣,汝勉之哉!治心修身,以飲食男女為切要,從古圣賢,自這里做工夫,其可忽乎?——宋·胡安國《與子寅書》
譯文:
立志領會圣賢之道,期待自己能成為范希文(仲淹)一樣的人;居心忠厚守信,誠實不欺;行動端莊穩重,操守清廉謹慎;處理事情精明敏捷,果斷辨別是非;考求立法的原意,謹慎執法:以此處事行政,你的成績就不會落后于人了,你好自勉勵吧!修養身心,要注意飲食男女這些日常生活問題,古來圣賢都由此入手下功夫,怎可忽視呢?
09
以誠相待,誠可去偽
原文:
左季高待弟極關切,弟即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懷智術以相迎距。凡人以偽來,我以誠往,久之,則偽者亦共趨于誠矣。——清·曾國藩《與沅甫九弟書》
譯文:
左季高對待弟弟非常關切,你就應用真心相對,不可常懷詭詐之術,或迎或拒。凡他人以虛偽來待我,我以真誠去對他,時間長了,虛偽者也和我一道趨向于真誠了。
10
學業才識,不進則退
原文:
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需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事無大小,均有一當然之理,即事窮理,何處非學?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張乖崖亦云:“人當隨時用智。”此為無所用心一輩人說法。果能日日留心,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事事留心,則一事有一事之長進。由此累積,何患學業才識不能及人邪!——清·左宗棠《與陶少云書》
譯文:
學業和才識,不是每天進步,就會每天倒退。需要根據不同的時間和事,時時處處留心。事情不分大小,都有它自然的道理,按照事情來探究道理,處處都是學問。古人說:“思想就像流水一樣,不流動就會腐敗。”張乖崖也說:“人應當隨時使用自己的智慧。”這是針對不用心的人說的。如果真能天天留心,那么一天就有一天的長進;如果事事留心,那么一事就有一事的長進。這樣積累起來,還怎么會怕學業和才識不如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