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診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時,不少患者會有這樣的疑問:醫生為什么開這么多種藥?有營養神經的、有松弛肌肉的、有止痛消炎的、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還有補肝腎的。難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一種病會吃這么多種藥?
治病求因,不僅是醫生要做的,患者清晰了解疾病的發病機制,就會明白各種藥對疾病的治療作用。這樣不僅能抵消心中疑惑,遵醫囑治療,讓疾病更快康復,還能增強康復信心。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怎么發生的?為什么要用那些藥?
現代醫學認為,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內因和外因。內因就是,腰椎間盤從20歲以后開始脫水,彈性逐漸降低,脆性逐漸增高,椎間隙變窄,周圍韌帶松弛,或產生裂隙,腰椎間盤變得脆弱。此時遇到外因,也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比如搬抬重物、久坐、外傷、感受寒濕等,腰部肌肉會變得緊張、痙攣,使腰椎間盤內壓升高,加重對纖維環的壓迫,導致破裂,使包裹在內的髓核向后外突出,刺激和壓迫到周圍的神經,產生無菌性炎癥,從而發生腰腿痛、麻木、下肢無力、肌肉萎縮等癥狀。
神經受到刺激和壓迫,產生了無菌性炎癥,醫生自然會讓你服用消炎止痛的藥物。神經受到壓迫,神經會受到損傷,服用營養神經類的藥物,就能夠營養神經,幫助恢復神經功能。
腰部肌肉持續緊張,自然會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了解除肌肉痙攣和緊張,醫生就會讓你服用松弛肌肉類的藥物。
至于為什么會服用疏通經絡和氣血的藥物和補肝腎的藥物,就得從中醫說起。
中醫診病多從虛實來辨,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多為實證,因寒濕痹阻引起,后期多為虛證。在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多為虛實夾雜之證。
寒濕痹阻型腰痛,就是腰部單純地感受寒濕外邪引起。寒性收引,易導致腰部經脈拘攣;濕性重濁,易留于筋骨,閉阻經脈;二者可致經絡氣血滯澀,通利不暢而導致腰腿痛等癥狀。寒濕痹阻型腰痛的特點為腰腿沉重冷痛、遇寒或陰雨天發作或加重、遇熱得減,靜臥疼痛不減,甚至加重,同時還伴有四肢寒冷、口淡不渴等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還常伴有虛證,以肝腎虧虛證居多。肝腎虧虛,一部分患者是由先天不足導致的,還有一部分患者因患各種疾病導致肝無以藏血,肝主筋,筋失所養,腰椎體失去約束,筋骨無力,腰椎間盤失去約束,導致突出。還有久病及腎,腎主骨生髓,腎氣損耗,則營養骨髓和溫煦能力減弱,發生腰椎間盤退變,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
所以,肝腎虧虛和寒濕痹阻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同時出現的,治療肝腎虧虛,自然要服用補益肝腎的藥物,或在日常生活中多攝入桂圓、山藥等有補肝益腎的食物。同理,治療寒濕痹阻就需服有疏通經絡和氣血作用的中藥,如臨床常用的腰椎病專用藥腰痛寧就有溫經通絡、疏散寒邪、消腫止痛的作用。
在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往往采用聯合治療,如中藥和各類西藥聯合服用,中藥和針灸、推拿聯合使用,若擔心西藥的副作用,或采用針灸、推拿等不方便,也可以單獨服用有疏通經絡和氣血的中藥來治療,效果也良好,當然,別忘記要在飲食上補益肝腎。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