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沙苑子
【傳說故事】相傳,唐玄宗有一個女兒叫永樂公主,自幼贏弱多病,到了十三四歲時仍然是個骨瘦如柴的黃毛丫頭。在她十五歲時,發生了“安史之亂”,永樂公主被奶媽帶著逃出了皇宮,流落到了陜西沙苑一帶民間。在這個時期、永樂公主常以當地所產的蒺藜子為茶,沒想到,兩三年間公主竟病患全無,日漸長得亭亭玉立,膚如凝脂,猶如出水芙蓉一般。永樂公主明白,這全是蒺藜子的功效所致。待到“安史之亂”平定,永樂公主也回到了皇宮,深感蒺藜子妙用的永樂公主將蒺藜子送給皇兄唐肅宗服用,不多久唐肅宗竟也變得目清睛明,精力充沛。唐肅宗因此大贊蒺藜子,賜其名曰“沙苑子" ,從此,沙苑子名揚天下。
【別名】潼蒺藜、蔓黃芪、夏黃草、沙苑蒺藜。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歸肝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溫補肝腎、固精、縮尿、明目。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陽藥。
【臨床應用】用治腎虛腰痛、遺精早泄、白濁帶下、小便余瀝、眩暈目昏。
【藥理研究】具有適應原樣、收縮子宮和縮尿、降壓、抗炎、保肝、改善血液流變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腦血流量、調血脂等作用。
【使用禁忌】相火熾盛,陽強易舉者忌服。
【配伍藥方】
治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泄,腰酸耳鳴,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沙苑蒺藜、芡實、蓮須,龍骨、牡蠣。共為末,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
治腎虛封藏不周,夢遺滑精,陽痿無子:黃魚鰾膠,沙苑蒺藜。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溫酒、白湯任下。忌食魚及牛肉。(《證治準繩》聚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