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是中醫的術語,是脾氣虛衰導致脾臟的生理功能失常的一個病癥。脾虛也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脾陰虛。
脾陰虛:一般是指飲食不規律,或長時間過于勞累,或過于安逸靜養,都不利于健康,還有久病體虛所造成的脾陰虛。
脾是運化飲食營養、輸布水液、統攝血液的作用,脾虛會造成運化失常,形成營養不良。水液失于輸布、就可導致生濕、釀痰、失血等癥。
脾氣虛:長期久病體弱或者飲食失調,思慮過度,損傷脾胃,導致食少、大便糖稀、四肢乏力、面色萎黃等表現。
脾陽虛:又稱為脾胃虛寒癥。脾陽虛的癥狀大多都是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加上體寒的表現形成的。大多數表現以食欲減退、腹脹腹痛、手腳冰涼、大便稀溏、面部浮腫、小便清腸,女性白帶清晰。
脾陰虛多是因為長期食用一些辛辣油膩寒涼的食物導致的,一些人長期腹瀉嘔吐過度,也可以損傷脾胃。
在臨床上,脾陰虛也常跟胃陰虛相提并論,主要表現為腹部隱痛,口舌干燥,大便密集,身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等。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辯證,可以告訴我,我來幫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