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普,詳解一則用疏調氣機法的“疏肝為核心,以脾腎為兩翼。健脾益腎”的方法來調理痛風緩解期,預防發作的#非常病例#。
那年王哥51歲,但過去幾年他的痛風總是反復發作。
這次發作在夏天夜里,在和朋友一起聚會,進食海鮮燒烤后,當夜就擔心什么來什么,左腳第一跖趾關節突發紅腫熱痛。
第二天王哥疼痛難忍,到當地醫院診斷為痛風急性期,尿酸在650,血沉25,C-反應蛋白25.醫生讓王哥服用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物幾天后關節疼痛顯著緩解,但是感覺口黏身重,滿臉透露著焦慮情緒,總是擔心再次發作。
這明顯是痛風急性期消失,進入痛風間歇期,一個風友建議他用中藥調理,預防發作。
后來在一個風友的建議下,王哥采納了中醫調理方法,避免發作,醫生給王哥采用的是疏調氣機方法,治療方用自擬疏肝健脾益腎湯,組方(應平臺要求略去克重,感興趣可@中醫科院藥學博士后私信)由柴胡、郁金、香附、川芎、白術、白芍、仙靈脾、茯苓、薏苡仁、薄荷、甘草、牛膝等組成。
王哥服用三劑后原來痛風關節的隱痛就消失不見了,但還是感覺身體乏力,大便稀。
效不更方,中醫在原方基礎上強化健脾化濕的藥力,加桂枝、法半夏、澤瀉、黃柏滑石(包煎)后續服三劑,諸癥皆除。
再去檢查血尿酸已經降到400,血沉降到10,C-反應蛋白降到5。
中醫以生活調攝為主,改善飲食結構,強化運動,多喝水,隨訪三個月未再復發。
上面王哥治療的方劑疏肝健脾益腎湯中,柴胡、香附二藥為疏肝行氣的君藥;郁金、川芎二藥都歸肝經,可以行氣解郁、活血止痛并舉;白芍柔肝止痛,緩解四肢疼痛;仙茯苓、白術、澤瀉等是健脾利濕的常用中藥;滑石、薏苡仁,是利尿通淋的常用藥物;仙靈脾、牛膝可以祛風除濕、益肝補腎健骨。全方疏肝健脾益腎,三臟統調,通利上中下三焦,疏調周身之氣,兼顧先后天之本,所以療效顯著。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遠離痛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