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紀,膝蓋就容易出問題:上下樓梯,膝關節“咔咔”響,甚至隱隱作痛;蹲下站起活動受限;晨起僵硬;膝蓋走著走著就卡殼;甚至反復腫脹……
很多人認為膝蓋疼痛只是小問題,忍一忍就過去了。其實膝關節健康很重要膝關節有問題會導致行動能力喪失、致命跌倒、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率都與之息息相關!
因為腿腳關節問題,晚年生活被攔在家門內的老年人不在少數,老人生活質量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所以要重視膝關節的保護,避免出現“人未老,膝先衰”。
保護關節防止軟骨磨損是關鍵
膝關節疼痛不是骨骼出了問題,而是關節表面覆蓋光滑、薄薄乳白色軟骨發生了磨損。在膝關節兩面軟骨中間還有一個墊片,叫半月板,半月板本身也是軟骨。關節軟骨的特點是有彈性、耐磨抗壓,有緩沖壓力、減震卸力、減小摩擦的作用。人年輕時,膝關節的軟骨面非常光滑,軟骨之間有充足的滑液起到潤滑關節和提供營養軟骨的作用,膝關節可以自如活動。
健康軟骨的厚度約2mm左右,但它并不是一輩子不變,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會逐漸磨損變薄。人在30歲后,關節開始退變,軟骨出現磨損;到了40歲,負重關節幾乎都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病理改變;而50歲以后,膝關節軟骨幾乎不能再生。一旦軟骨磨損、滑液減少,就可能導致骨頭“碰”骨頭,進而導致嚴重的骨性關節炎。一但軟骨磨損后的碎片掉到關節腔內,會發生膝關節不能拉緊、不能彎曲,處于半伸半屈的狀態,活動受到限制,磨損的碎片刺激滑膜,滑膜組織分泌出帶大量促進炎癥發展的炎性物質進入關節液,使關節出現酸脹、痛感、卡頓感等炎癥表現。
軟骨磨損嚴重者,會疼得路都走不了,腿部肌肉也會慢慢萎縮,骨頭也會變得脆弱易折,最后如果軟骨嚴重磨損,就要做膝關節置換手術。
如果有以下軟骨磨損的表現,就要引起重視
1、輕度軟骨磨損:上下樓疼痛、怕風、下蹲困難;
2、中度軟骨磨損:疼痛更明顯、早期膝蓋僵硬、關節出現響聲;
3、重度軟骨磨損:走路困難、上廁所困難、做家務困難。
軟骨輕度改變到重度改變需要接近2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在早期我們就注意保護關節軟骨,就能避免骨關節炎的發生,保證晚年的幸福生活。
關節軟骨沒有神經支配,沒有血液供應,但它也需要營養供養,而營養都是從關節液中獲取,代謝廢物也要排至關節液中。關節液相當于關節的潤滑液和營養液,可營養軟骨和半月板。
正常情況下,在運動時關節軟骨會像海綿一樣被壓扁,從而將軟骨里的廢物排出,不運動時又會恢復到正常形態,重新將關節液中的營養成分吸入。因此,過度運動會損傷關節。如果不運動,關節軟骨細胞就會缺乏營養,軟骨就會變薄、變硬。相反如果膝關節長時間受力,關節液總被擠壓出去,軟骨就容易發干出現裂紋,即發生退行性病變。
膝關節軟骨一年中要承受上百萬次的受壓與摩擦,我們的軟骨每天也會不停地自我修復,而修復軟骨的原料就是關節液中的氨基葡萄糖。因此,骨關節異常與氨基葡萄糖缺乏有直接的關系。
氨基葡萄糖是關節軟骨的核心物質,它能強烈地刺激軟骨細胞合成滑液中的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構建軟骨支架,修復已經被磨損的關節軟骨,并能夠生成新的關節軟骨和滑膜,保持關節彈性。另一方面,氨基葡萄糖能促進并補充關節滑液的生成,潤滑關節軟骨,減少摩擦。此外,氨基葡萄糖還能幫助清理關節腔內的有害物質,促進多種引起炎癥物質的減少,降低骨關節炎的發生。
然而人體內的氨基葡萄糖到了一定年紀后會逐漸減少,尤其是在40歲后,人體內的氨基葡萄糖會不斷流失,快速減少,導致軟骨受損、病變,從而出現各種骨病。45歲后,人體內的氨基葡萄糖含量只相當于18歲時的18%;到了60歲后,氨基葡萄糖在人體內的含量己微乎其微。因此,對于中老年人每年口服一定的氨基葡萄糖對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有一定的幫助,但不主張長期氨基葡萄糖,長期服用容易導致腎結石的發生服用。
基于長期的臨床實踐,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的中藥在治療骨關節炎的時候,療效明顯優于氨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