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痰在肺,粘痰在脾,老痰在腎,我們怎樣辨證化痰才最好呢?
有很多人,總是痰多,咳都咳不完,止咳藥吃了一大堆,但是病根兒還在,風吹草動他就反反復復,這就因為肺為嬌臟,喜潤勿燥,所以化痰我們要找病根兒。
第一個,清痰在肺,如果說你吐出來的痰,比較清,稀薄發白,你還怕冷,喜歡喝溫水,熱水,舌質發淡,舌苔薄白,這是外寒犯肺,就是外界的寒邪犯肺,那就要宣肺化痰,如果說前期這個痰液白稀,后期黃痰黏膩,從之前的怕冷轉變成了怕熱,舌象變得紅,舌苔變得黃膩,這說明風寒犯肺以后,我們沒有及時的驅散郁而化火導致的,那就要宣肺散熱,還需要清熱化痰,
第二粘痰在脾,如果我們平時總是感覺沒有精神,身體困重,四肢有輕微的浮腫,大便粘膩,咳嗽經常吐不出來,像粘在喉嚨里面一樣,舌頭上有齒痕,舌苔又白又厚又膩,我們要考慮脾虛,水液運化失常,導致了水濕凝聚,濕久成痰,那就需要健脾益氣,燥痰化濕,我們可以參考六君子丸兒搭配二陳丸。
第三,老痰在腎,那么有很多朋友他會懷疑說,我的腎怎么和這個痰有關系呢?我們常常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氣,那么我們中醫的腎,中醫講腎主水,腎為水之下源,所以中醫認為腎為生痰之本,因為水液的汽化與重復利用都與腎有關系,如果說腎陽不足,水液不能正常的運化,那么水液久聚必定生痰。
如果說這個人肚子大,胖大,總是干咳,還怕冷,腰酸背痛,還經常尿急,夜尿頻繁,小便感覺排不干凈,舌淡苔白,舌根兒凹陷,這個時候祛痰的同時關鍵在于補腎陽,健脾化痰,如果說長期被這種談所困擾,一定要多加重視,只有選擇正確的去談方法,才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