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白術
白術性溫味甘苦,
健脾燥濕脾可補。
溫陽化氣能利水,
濁阻中焦?jié)窨沙?/span>
【注釋】白術性溫味甘苦,通過健脾燥濕起到健脾作用;通過溫陽化氣達到利水的目的,對于濕阻中焦的濕邪祛除比較顯著。
【按語】白術甘、苦,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汗,安胎的功效。臨床用于:
1. 脾氣虛證。本品甘苦性溫,主歸脾胃經,以健脾、燥濕為主要作用,被前人譽之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脾主運化因脾氣不足,運化失健,往往水濕內生,引起食少、便溏或泄瀉、痰飲、水腫、帶下諸癥。本品既長于補氣以復脾之健運,又能燥濕、利尿以除濕邪。治脾虛有濕,食少便溏或泄瀉,常與人參、茯苓等品同用,如四君子湯。脾虛中陽不振,痰飲內停者,宜與溫陽化氣、利水滲濕之品配伍,如苓桂術甘湯。對脾虛水腫,本品可與茯苓、桂枝等藥同用。脾虛濕濁下注,帶下清稀者,可與健脾燥濕之品同用。
2. 氣虛自汗。本品對于脾氣虛弱,衛(wèi)氣不固,表虛自汗者,其作用與黃芪相似而力稍遜,亦能補脾益氣,固表止汗。脾肺氣虛,衛(wèi)氣不固,表虛自汗,易感風邪者,宜與黃芪、防風、松花粉等補益脾肺、祛風之品配伍,以固表御邪,如玉屏風散。
3. 脾虛胎動不安。本品還能益氣安胎。治療脾虛胎兒失養(yǎng)者,本品可補氣健脾,促進水谷運以養(yǎng)胎,宜與人參、阿膠等補益氣血之品配伍;治療脾虛失運,濕濁中阻之妊娠惡阻,嘔惡不食,四肢沉重者,本品可補氣健脾燥濕,宜與人參、茯苓、陳皮等補氣健脾除濕之品配伍;治療脾虛妊娠水腫,本品既能補氣健脾,又能利水消腫,亦常與健脾利水之品配伍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溫燥,熱病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
藥理研究:白術對腸管活動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當腸管興奮時呈抑制作用,而腸管抑制時則呈興奮作用;有防治實驗性胃潰瘍的作用;有強壯作用;能促進小鼠體重增加;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細胞作用;還能保肝、利膽、利尿、降血糖、抗血凝、抗菌、抗腫瘤。白術揮發(fā)油有鎮(zhèn)靜作用。
摘自張德蘊主編,《新編辨證用藥歌訣》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2011年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