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瀉肝湯見于宋代官修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而龍膽瀉肝丸在金元四大名醫李東垣的《蘭室秘藏》和《東垣試效方》中均有記載,一直流傳后世。
長期以來龍膽瀉肝丸是人們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口干口苦、尿赤澀痛、胸脅疼痛、陰囊潮濕、白帶增多、及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耳嗚、耳聾、頭昏、易怒、失眠等良藥。
龍膽瀉肝丸
近年來因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導致腎損害的病例屢有報道,有人因長期口服龍膽瀉肝丸減肥造成了尿毒癥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研究發現是龍膽瀉肝丸中的關木通惹的禍。關木通是馬兜鈴科植物,含有馬兜鈴酸,對腎臟的損害極大,長期服用會導致尿毒癥。
尿毒癥腎
古方龍膽瀉肝丸中不是關木通,而是木通或白木通。民國時期龍膽瀉肝丸的需求量過大,為了滿足原材料的需求,從關外(東北)引進了價格便宜的關木通運用到龍膽瀉肝丸的方劑中,近年來人們用龍膽瀉肝丸減肥,發現了許多相關的腎病。經研究是關木通中含有馬兜鈴素造成的,所以中國藥典刪除了關木通,現在通常用的是木通或川木通。
關木通
值得注意的是龍膽瀉肝丸一定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而且用藥時間不能太長。因其藥性偏寒長期服用引起脾胃虛寒,使脾胃功能下降,女性會造成月經紊亂。大量服用還會導致腎間質纖維化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