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為先天之本,乃五臟六腑之根,人體氣血陰陽皆系于此。腎氣足,則五臟六腑功能協調,氣血充足,抵抗力強,不易生病;腎虛損,則五臟六腑、氣血陰陽皆受影響,致使百病叢生。常言道:“十腎九虛,腎虛則百病叢生。”
中醫上有一則補腎固精的良方,名為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5味藥組成。方中“五子”是植物種子,取“以子補子”之義,既有補腎益精,助于繁衍宗嗣的作用,又蘊含生發之氣,滋補陰血、益氣溫陽。故有“古今種子第一方”之稱。
王先生,30歲,自述3年前開始出現精門不固,滑精的情況。夜里無夢滑精,勞累后更容易滑精。白天稍微看見男女親熱舉動,也要滑精。更別提男女之事了:行事疲軟,稍觸即泄
這3年期間,患者被折磨的頭暈目眩,精神倦怠,無精打采,干什么事都感覺沒勁,提不起興趣,而且記憶方面也大大減退,導致自己工作上總是出現很多紕漏。但又不好意思到醫院就診。后來無意一次在平臺上看到我的文章,很認同我,正好離的也不遠,于是前來就診。
面診時,了解到患者除了以上問題外,平時還伴有食欲不振,畏寒怕冷的情況。觀其舌脈象發現:脈象沉細,舌質淡胖。于是綜合辯證為:脾腎兩虛,命門火衰。
具體怎么回事呢?我們來看:
中醫講:腎主生殖,主封藏。封藏需要依靠腎氣的固攝作用。如果腎氣不足,固攝失常,那就會容易出現遺精、滑精的問題。這就是中醫上常講的精門不固。我們再看患者脈像沉細、舌質淡胖、腰膝酸軟、記憶力下降,這些都是典型的腎精虧虛、腎氣不足的表現。
另外患者還畏寒怕冷,所以還兼有腎陽虛,因為腎陽具有溫煦作用,腎陽不足則溫煦失常,那身體就會感到一派寒像。而納呆不欲飲食,則說明其脾也比較虛弱。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治療上就需要:補腎填精,固攝腎氣,溫補腎陽,健脾益氣了。
于是方用:菟絲子、枸杞子、黨參、白術,五味子、覆盆子,龍骨、牡蠣、車前子,炒芡實、金櫻子、蓮須。
方中的枸杞子,負責補益腎精。菟絲子,除了可以補益腎精,還能平補陰陽,以溫腎陽為主。枸杞子,也是性溫的。所以兩味藥配合,就有較為平和的補腎陽的作用。
五味子和覆盆子,具有收澀作用,可以固攝腎精。車前子在這,負責制衡上述四味藥的溫補之性,同時補而有泄,令補而不滯。
黨參和白術,用來健脾益氣;龍骨、牡蠣、金櫻子、芡實、蓮須增強固攝之效。
結果,患者服用一個多月以后,諸證悉平,身體狀態大大改善,滑精現象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