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智拓土地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順應現代化經濟改革的發展趨勢,我國各產業經濟發展水平朝著穩步發展和快速前進,尤其在產權方面發生改變。在農業的重要發展階段,農村集體化、現代化、規模化的發展不斷推行,隨之同時進行的是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促進這一工作的進行,不僅能夠改善當前土地資源分散的現狀,也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針對當前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問題,積極探索,結合實踐尋求有效對策。
關鍵詞: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問題及對策
前言
在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農村的勞動力資源不斷涌入城市,因而間接造成農村土地資源的荒廢,且當前土地資源過于分散,一時間也無法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如此凸顯出土地流轉的相應優勢。要先發揮并擴大這一優勢,必須首先解決土地流轉長期存在的問題,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1.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概況
1.1土地使用權流轉背景及政策
在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三農問題始終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在農村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是極為普遍的,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存在著不合理不合規的現象,同時對政策的把握和基本程序的制定都缺少合理化。根據相應法律要求,不僅強調了農民的土地流轉權,并且在政治和經濟上都給予了相應鼓勵,不斷完善在農村土地流轉的基本政策和長期穩定的可行條例。近些年來,伴隨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和產業結構調整有著明顯的推進效力,因而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
1.2土地使用權流轉情況及形式
具體而言,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是建立在農村土地所有權歸屬和農用性質不變的情況下,將使用權從中分離出來進行轉移。其轉移的原因不僅包含著人為原因,同時也包含著客觀原因,隨著農業改革開始,農業的生產效率明顯提高,出現了勞動力富余的現象,農村勞動力逐年增加,而效益卻較低,因此許多農民放棄耕種轉移到城市。不僅如此,現階段的農村土地經營多呈現分散化的特點,這與未來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相背離,進行土地流轉也是適應現階段發展方向而進行的。土地流轉的形式包括自由流轉,承包,返包以及入股抵押拍賣等形式,在不同狀況下進行的土地流轉都達成了使用權的轉移,但是仍出現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問題。
2.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存在的問題
2.1對土地使用權流轉認識較淺
在探究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中存在問題時,我們不得不將視角轉移到現階段農村土地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情況上,我們從中不難看出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程度不夠,甚至對所屬的土地使用權不了解。一方面,許多農戶即便自身無法耕種或對土地的使用效率不高,也不愿意轉讓土地使用權,認為持有土地就是資本。另一方面,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許多農民迫于對土地的使用感受和缺乏流轉的經營結構了解,造成流轉過程中頻頻出現特殊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在一個集體內形成連鎖效應,造成了其他農民土地流轉的障礙。這就是在土地流轉中,相關主體對使用權流轉認識不夠而造成的,也間接暴露出地方領導針對土地流轉的宣傳力度較低的問題。
2.2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不健全
在現階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地方為貫徹中央政策,并積極開展相關活動時往往缺失了對當地特殊性的考慮。就如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機制問題,在過往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多是自發性的,因此沒有合理完善的機制作為保障和流程的執行。但是從我國市場經濟的角度出發,土地也是作為市場中的一個參與要素,具有自身的經濟效益,在流轉過程中使用前的變化必須有相關機制作為引導,在此基礎上進行轉讓。另一方面,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也涉及到轉包費和租賃費等問題,而價格的制定必須符合市場規律。
如此看來,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不能脫離市場的機制,必須有完善的機制作為保障。
2.3土地使用權流轉缺乏法律效力
順應我國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的相關政策,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必須有相關法律作為支持,流轉雙方也要建立相應的條例和合同證明。但是在現階段我國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中,不僅缺失了對使用權的管理,也缺少了在土地使用權流轉后的合理證明。多數的流轉是通過口頭協議或者第三方證明了來進行的,沒有黑紙白字的合同。另外,在流轉過程中,更出現了許多糾紛問題和限制問題。許多入股企業通過對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收買,進行相關經濟活動,與其直接合作的是相關農戶。但是農戶在這方面的法律意識較低,沒有意識到自身享有的自主權和使用權是作為土地流轉的直接條件,對其制定的低廉價格直接接受,造成了自身的經濟損失。
3.推動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有效措施
3.1增強土地流轉及資源優化意識
針對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相關主體認識程度較低的問題,應當從宣傳角度和知識普及的角度作為切入點進行解決。在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中,實現新的增長點是迫切重要的,而且作為農村的發展前景,土地使用權是最為基礎的,必須及時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推動農村規模化現代化經營。基于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土地使用權的接受程度,提高進行土地使用權流轉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業的開發力度,吸引更多的有資人士,將農村的土地充分流轉,帶動農民的就業發展。只有農村土地使用權的充分流轉,才能促進農業的靈活發展,提高其發展的生機與活力。此外,在市場競爭中土地要素競爭是極為激烈的,而農村土地使用權應當在有效的社會保障之下進行,為農村對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提供保障和引導。
3.2完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建立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管理機制,不僅是貫徹我國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的執行,而且是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的有力措施。具體而言,建立健全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合理機制,要根據農村的基本情況,法律的直接標準,市場的經營規范等多重依據進行。機制的健全還需要有力的執行和合法的貫徹,才能推動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在此基礎上,相關的農村土地使用權都在機制的保護之內,進行流轉是應當完全貫徹落實機制的執行標準和流程。另外,農村土地流轉不僅是本地之間的流轉,也涉及到外地人員的介入,因此管理機制必須與其他地區有效對接,促進政策的共享和完善。在變化發展的經濟市場中,政策不能固化和僵硬,應當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切實保護農民的經濟效益和合法權益。
3.3促進土地使用權流轉合法化
土地作為一種資源在市場中流轉,必須順應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法律規則。因此在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出現的涉及法律的問題,都必須在法律的管轄范圍內。一方面針對農民法律要給予農民土地使用權的充分保障,使其享有對農村土地使用權的合法效益。另一方面,在土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法律為雙方提供依據,促進雙方的流轉行為是受到保護的。此外,在交易進行過后,法律為其提供有效的合理依據,為其在土地使用過程中提供保障。根據實際情況,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不僅會出現經濟糾紛,許多因流轉規則不明確而出現的糾紛也極為普遍。所以,相關地區應當順應法律的要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農民提供合理的流轉空間和保護環境。
4.結語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是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推進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方法,為我國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規模化奠定基礎。針對當前土地流轉出現的問題,相關主體應當承擔責任,積極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能力,為農民的流轉意識提高和流轉機制的健全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農村的土地流轉得以有效,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天寶.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2]孫亞范.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