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王經理,我在你手下已經2年了,這兩年以來也為公司做了不少貢獻,上個月的銷售任務還是排在公司的前5名。你看能不能考慮,在收入上給我有一點提升?”
這個時候,正好是公司控制費用的時候,凍結所有人的薪水,你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情,如果完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強調公司的制度,就會出問題。
“你也知道,公司最近狀況不好,雖然你的業績不錯,但整個公司,其他人的業績不好。公司最近出臺一個新政策,凍結所有人的薪水,目前是不能加薪的。”
“什么時候可以?”
“這要看公司的整體運行狀況什么時候開始好轉。”
這個優秀員工可能辭職,也可能在公司散布不利于公司、不利于你的小道消息。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對方感情因素的處理方式可能更好。
經理要說:“雖然公司現在暫時凍結了薪水,但是我會努力幫你爭取,如果實在爭取不來,你也一定排在加薪的第一個。”
【總結】:
一個企業是不是講感情,講多少感情,主要看企業是怎樣對待老員工的。有的企業非常講感情,對待老員工非常好,老員工跟不上公司了,要給他找個位子養著。有些老板不是這樣,“喜新厭舊”非常明顯,總是新人的收入高、機會多,老人沒有價值了,隨時要準備走人。
理只存在于一個小團體內
在企業,理就是企業的規章和制度,沒有一個道理可以說服公司所有的人,能符合公司所有部門的期望和想法,也沒有一個制度,所有人都滿意。
據權威部門統計,世界上最偉大的管理者決策也只有70%是正確的。何況不了解企業全盤的基層管理者呢?所以在企業中,沒有事情是正確的,也沒有事情是錯誤的,只有適當和不適當的。因此道理只是適合于一個小的團體的。
例如:財務下了一個文件,因為公司費用過大,要減少費用,所以要減少出差次數和降低住宿標準,出了新出差管理規定,希望大家嚴格執行。
銷售部就會跳起來說:“你們財務,不經常出差,當然不知道了。現在外面住宿費高得嚇人,難道讓我們自己出錢住宿。”
財務:“公司的費用這么高,一定要控制的,否則不賺錢,大家都沒有飯吃。”
雙方都有道理。很多決策也是一樣,就看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所以在企業管理中的道理,企業中的制度,沒有正確與錯誤的區別,但要把握住一個尺度,管理者的水平就看把握“度”的能力。
法是天條
每一個公司都有一些基本價值觀和基本原則是不能違背的。法就像是國家的憲法,規定了企業管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不涉及到具體的管理項目和內容。法的目的就是要避免人為影響和干擾,用無論是誰都按照法所規定的原則去管理。
怎樣用情、理、法的觀點來看企業呢?
法是企業管理的根本,是沒有余地的,是最無情的,企業任何人都要遵守,這個法的適用范圍是整個公司、是所有人。
怎樣把法落實呢?
只有依靠一些具體的規章制度,因此法是老板理念的精華,管理制度是執行老板意圖的最有效工具。具體到每一個部門和團體就要講理、講管理制度了,但是這些制度、這些理是無所謂好與壞的,只有適當與不適當的區別。最后把企業的法和理要落實到具體的個人上,去執行,就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就要講情。
所以有的企業講:我們要有情管理,無情制度。只有認識清楚了企業中的法、理、情的本質,才能端正企業管理的態度,創造更大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