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說《尋秦記》
《每日速言》總第79期,轉載請注明出處
電視劇《尋秦記》中,濃墨重彩的是李斯,而對于韓非則是只出現了一集,是在楚國的如何治國的論道會上,這是韓非唯一一次出場的機會,甚至都沒有提到韓非曾經到過秦國并死于秦國之事。我們今天就借電視劇的情節來說一說韓非和李斯。
韓非在歷史上是口吃,這點電視劇是遵循了歷史的,而且李斯的確比韓非先入秦國,并且韓非并沒有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但是卻被師弟李斯害死在了秦國。
李斯生于戰國末年,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在戰國時期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業來。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李斯學完之后,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決定到秦國去。李斯是自己分析而去的秦國,并不是項少龍的建議才去的。
李斯到了秦國,先成為了呂不韋的門客, 很快就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當上了秦國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于是李斯向嬴政獻上統一六國的思想,秦王聽取李斯離間各國君臣之計,對于六國,李斯還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并順序。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長史。
這也是跟歷史中符合的,不過電視劇中說李斯曾經教嬴政讀書,并且是在項少龍的努力下才讓李斯成為長使,這點是跟歷史有出入的。
后來由于韓國間諜鄭國被發現,秦王嬴政下逐客令,李斯也在其中,于是李斯上了著名的《諫逐客書》讓嬴政打消了逐客的想法。仍然重用李斯。
李斯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后,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相反,韓非雖然是韓國的貴族,但是命運卻坎坷的多,韓非子出生于戰國末期韓國的都城鄭城(今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是韓國貴族。韓非精于“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韓非的學問比李斯大得多,因說話口吃,不善辯說,但善于著述。韓非回到韓國以后,看到韓國太弱,多次上書獻策,但都未能被采納。于是,韓非發憤著書,先后寫出《孤憤》、《五蠹》、《說難》 等.......他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贊賞韓非的才華。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并派他出使秦國。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秦王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韓非為秦王嬴政所賞識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韓國,但作為韓國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妨礙秦國統一大計,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講韓非的壞話。他說:“韓非是韓王的同族,大王要消滅各國,韓非愛韓不愛秦,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決定不用韓非,把他放走,對我們不利,不如把他殺掉。”秦王輕信李斯的話,把韓非抓起來。 廷尉將其投入監獄,最后逼其服毒自殺。
小編在想,如果韓非沒有死,韓非成為了丞相,秦國是否不會那么短時間就滅亡了呢?歷史真的是無法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