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簡稱“蘇”,省會南京,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同時,江蘇擁有中原、江淮、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截至2016年,江蘇省共轄1個副省級城市(南京)、12個地級市。其中,宿遷市和泰州市可謂江蘇省“最年輕”的兩座地級市。
一
首先,就江蘇省的歷史來說,1983年,江蘇設(shè)立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云港、淮陰(2001年更名淮安)、鹽城、揚州、鎮(zhèn)江11個地級市。1996年,增設(shè)泰州、宿遷2個地級市。一方面,就泰州市來說,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fēng)。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泰州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泰州歷屬吳、越、楚,楚時為海陽邑地。
二
西漢時期,泰州地區(qū)建立海陵縣。東漢時期,海陵縣屬廣陵郡。隋文帝楊堅在位時,吳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唐朝時期,海陵縣改稱吳陵縣,以縣設(shè)置吳州。南唐時(公元937年)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海陵縣省入泰州,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縣再度合并,稱泰州縣。1996年8月12日,縣級泰州市從揚州市劃出,組建地級泰州市,下轄海陵區(qū)、靖江市、泰興市、姜堰市、興化市。
三
另一方面,就宿遷市來說,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xiāng),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春秋時期,宿遷地區(qū)建立鐘吾國,后宿國遷都于此。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在該地區(qū)置下相縣。公元前113年,也即漢朝時期,泗水國在此建都,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宿豫曾為北魏宿預(yù)郡治所,梁東徐州治所,東魏東楚州治所并改名宿豫,陳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
四
最后,公元621年,唐朝改隋下邳郡為泗州,仍以宿豫為州府。公元762年,唐朝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境內(nèi)先后設(shè)懷文縣、潼陽縣、桃源縣和臨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時期各州屢有廢替。1983年,宿遷縣屬淮陰市。1987年12月31日,撤銷宿遷縣,設(shè)立縣級宿遷市。1996年7月,撤銷縣級宿遷市,地級宿遷市轄沭陽、泗陽、泗洪、宿豫四縣和宿城區(qū)。截止2015年年底,宿遷市面積為8555平方公里,人口達(dá)到485.38萬。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