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馬山,看美景。處處皆風光。
十里明珠堤
從無錫市區環太湖進入馬山景區,一條橫亙南北的沿湖大道展現在眾人面前,此即通往靈山勝境與馬山東半山的交通要道和景觀大道——十里明珠堤。它北起閭江口,南至馬山鎮東角咀,全長6.5公里,寬20米。
十里明珠堤確如一串璀璨的明珠,灑落在碧波蕩漾的梅梁湖上。白天,漫步大堤,首先撲入眼簾的是一條醒目的綠色長帶,西側可觀芳草、碧樹、翠竹、紅楓、藍天,耳邊可聞風吹湖面的浪濤聲和鶯穿綠林的鳥語聲;東側遠眺一望無際的梅梁湖碧波萬傾,金光萬道,三山島、黿頭渚、嶂山縹緲于云濤煙水之間。近觀圩內,疇野間翠波千重、別墅掩映、廠房崛起、樓宇參差,遠處的馬跡山、龍泉山、虎咀頭相峙于沃野碧濤之間。到了晚上,大堤上高聳的路燈和低平的草坪燈齊放光芒,遠遠望去,猶如一條奪目的火龍游蕩在黑色的波濤山川之中。整個大堤真可謂:長堤劈波,橫陸新野;人工施巧,自然顯美;相映生輝,氣象萬千。
七里風光堤
七里堤風光大道是無錫市的又一條旅游觀光道路,東起馬山月亮灣度假中心,西到馬山的龍頭渚公園,全長五公里多,按國家二級旅游公路設計,沿湖而建,集交通、景觀、休閑、防洪于一體。
七里堤風光大道占有太湖山水組合最美麗的一角,它的建成溝通了馬山國家旅游度假區東大堤到靈山景區、龍頭渚景區的交通,完善了馬山旅游交通景觀線路,對推動當地服務業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湖山路
從閭江口到一號橋。 1978 年初建成通車,是馬山圍湖造田后修建的第一條主要公路,全長8.58公里。沿途有十一座橋,分別從一號橋到十一號橋,老馬山人現在還用“幾號橋”來稱呼馬山的不同區域。
梅梁路修建好后,湖山路漸漸失去了主干道的作用,但作為一條充滿情懷的輔路,依然在馬山發揮著作用。
古竹路
古竹路位于馬山景區東西半山之間,從古竹大橋到群豐村,總長3.183公里,寬16-21米,是進入靈山勝境的必經之路,也是體現馬山景區特色最直接的載體,改造后呈現出明清風格的街景。
梅梁路
從天遠橋到西壩,分梅梁東路、西路。東路長4.03公里,寬42米,砼路面,1990年修建。2006年重鋪成黑色路面,是馬山中心區主干道。梅梁西路,從雪云路到西壩。長2.2公里,寬30米,瀝青砼路面,2003年修建。同時梅梁路也是馬山的一條景觀大道,沿路花壇種植了垂絲海棠、紅葉石楠的景觀綠化,重要的路口節點點綴有應季花卉,美不勝收。
新龍路
從群豐社區到萬豐社區,全長8.13公里,1980年初建,2006年進行大修。新龍路串聯馬山群豐社區、嶂青社區、西村社區、和平社區、萬豐社區五個古村落,是七里明珠堤修建之前社區居民出入的唯一道路。
新龍路依山而建,綿長蜿蜒,沿路綠樹掩映,充滿田園野趣,古樸歸真。
環山東路
從古竹大橋往東經檀溪、桃塢到群豐,全長16.7公里,路寬統一為9米。依山傍湖,延綿起伏;一路移步換景,美不勝收:不僅有湖光山色、果樹古木、山野村落、名勝古跡、湖畔濕地、漁舟港灣,還有名人墓地、別墅建筑、高爾夫球場等眾多看點。
環山西路
環山西路北起連峰橋、南至耿灣南部,拓寬改建道路全長約3.87公里,寬度13米,道路等級為旅游二級公路。環山西路是進出靈山拈花灣小鎮的唯一通道,一路緊鄰太湖,四季花開,風光旖旎。
試試 點擊這些關鍵詞: 周新老街 | 南泉老街 | 濱湖果園農莊全攻略 │ 隱市別苑 │食秋鴨 | 馬山人文古跡 |美爆太湖新城│濱湖甜品推薦│老鎮東絳│ 馬山土菜│ 濱湖景觀會所│喝粥去哪兒│ 濱湖吃夜宵│下午茶│ 渤公島│管社山莊│ 榮巷│巡塘古鎮│黿頭渚│吳都路景觀帶│ 太湖十五渚 │湖鮮哪里吃?
無錫濱湖發布
Live in Bi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