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長子劉據,很早就被立為太子。后來在漢武帝晚年,巫蠱事件之中,劉據自殺身亡。劉據自殺后,他的兩個兒子也同時遇害。當時,劉據已經有了一個孫子,名叫劉病已,也被抓到監獄里。漢武帝后來赦免了劉病已,劉病已由其祖母養大成人。
漢武帝去世后,漢武帝的小兒子劉弗陵即位,大權掌握在大將軍霍光的手中。劉弗陵身體并不好,在當了十三年皇帝之后,劉弗陵去世,去世的時候并沒有留下子嗣。霍光為了能夠繼續掌權,選擇了漢武帝的孫子,昌邑哀王劉髆之子昌邑王劉賀為帝。但是,劉賀到了長安之后,卻并不愿意聽從漢武帝的擺布。最終,劉賀在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之后被霍光廢黜了。霍光廢黜劉賀,也是事出突然。當時,他并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當時,漢武帝的兒子還有一個在世,這就是廣陵厲王劉胥。霍光不愿意一個成年君主在位與自己爭權,所以沒選擇劉胥。漢武帝的三兒子燕剌王劉旦的兒子也還在世。但是,劉旦曾經反對霍光,霍光也不能容忍劉旦的孩子當皇帝。選來選去,霍光選中了來自民間的劉病已,還給他改名為劉詢,他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即位后,霍光立即表示要歸政于漢宣帝。漢宣帝雖說不到二十歲,但是畢竟從民間長大,知道人情世故。他明白,霍光的歸政不過是做做樣子。假如自己接受了霍光的歸政,劉賀就是自己的下場。于是,漢宣帝說自己還年輕,需要多學習,天下事還要由大將軍做主。當時,除了祭祀等事情之外,漢宣帝幾乎什么都不管。他也十分怕霍光,見到霍光“若芒刺在背”。一直等到六年后,霍光去世,漢宣帝才真正掌握了政權。
漢宣帝親政后,漢宣帝和霍氏家族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開始顯現。在霍光去世后,朝廷的要害部門依然把持在霍氏家族的手中。霍光的女婿范明友擔任度遼將軍未央衛尉,任勝為助吏中郎將羽林監,鄧廣漢為長樂衛尉,趙平為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負責屯兵事宜,霍光之子霍禹為大司馬,霍光的外甥女婿擔任光祿大夫給事中,霍光的孫女婿王漢為中郎將。親政后的漢宣帝逐漸開始收回屬于自己的權力,先后剝奪了霍家人的領兵之權。
霍家子孫并不甘心就此交出權力,在他們看起來漢宣帝此舉完全是忘恩負義之舉。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霍家人眼看著漢宣帝的逼迫越來越嚴厲,于是霍家人試圖發動一場政變關鍵時刻,漢宣帝先下手為強,粉碎了霍家人的陰謀。霍光的全部子孫,無一幸免,都被處死。因受霍家謀反而被殺的人多達數千家,整個朝堂為之一空!漢宣帝親政后,絕對不會允許朝廷之中還有自己不能控制的勢力。霍光經營朝堂數十年,盤根錯節,影響巨大。漢宣帝要想真正掌握政權,也必須清除掉霍光的勢力。